【摘 要】 移動互聯網的爆發(fā)變革了許多傳統產業(yè),出現許多充滿活力的經濟模式。其中,共享經濟是最為矚目的新經濟形態(tài),它從結構上重新配置社會資源,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的運行效率。Uber和Airbnb這類以“共享”為理念的互聯網共享平臺公司年來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共享經濟正在從方方面面對當今社會經濟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因此對共享經濟的起源及特征進行研究對未來商業(yè)新模式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共享經濟 起源 特征
一、共享經濟起源及相關研究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或分享經濟,有時也被稱為合作經濟(CollaborativeEconomy)或者合作性消費(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最早在1978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瓊·斯潘思和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提出,但當時限于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人們消費觀念的局限,這種經濟模式并沒有從理論走向實踐,并且這種理論屬于傳統共享經濟的范疇。
1999年羅賓·蔡斯建立起的 Zipcar共享租車服務被視為早期共享經濟成功案例。進入新世紀后,又出現了Airbnb和Uber等企業(yè)。美國學者雷切爾波茨曼和魯斯羅杰斯于2010年合著《我的就是你的:協同消費的崛起》一書中,將協同消費定義為一種在高科技背景下,人們大規(guī)模地迅速地向“租用”、“交換”、“分享”等形式轉變的消費方式。根據BelkR,共享經濟又稱為合作式消費,協同消費。關于其經濟理念, WeberTA 提出,共享經濟的理念在于“人們需要的是產品的使用價值,而非產品本身”,是一個建立在人與物質資料分享基礎上的社會經濟生態(tài)系統。
在國內許多學者也做了相關研究,李炳炎在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分享經濟的理論,認為其作為一種經濟理論應該充分發(fā)揮社會凈收入分成的科學作用。顏婧宇認為,共享經濟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合作消費”的生活方式,擁有者將閑置的物品包括汽車、房屋等出借或出租給使用者,實現物品的最大化利用和收益,在這種模式下,每個人都可以同時成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擁有創(chuàng)造收入的能力。目前,針對共享經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典型企業(yè)或行業(yè)的案例分析來研究共享經濟;二是對共享經濟帶來的效益和影響進行研究;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對共享經濟進行創(chuàng)新性研究,如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呂本富通過“ Uber化商業(yè)模式”對出行業(yè)、旅館業(yè)、個人服務業(yè)、84餐飲業(yè)、物流業(yè)等十大共享經濟滲透最快的行業(yè)進行分析,并展望共享經濟的前景。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盧希鵬在共享經濟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隨經濟”即隨時經濟、隨地經濟、隨支付經濟等。
二、共享經濟的特征類別
共享經濟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是關于商業(yè)模式,交換經濟,價值分享和社區(qū)網絡的新思想。共享經濟突破了傳統的商業(yè)模式的禁錮,因此才取得巨大的成功。共享經濟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類型,從內容上分主要有以下三類:
1再分配市場
再分配的產品就是將物品從不需要的人群(或地點)轉移到需要它的人群(或地點)。例如,eBay(拍賣網頁)。這一類型的發(fā)展是由于互聯網的廣泛普及應用,新興的網絡交易平臺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習慣。將自己的閑置物品,通過簡單的對換或交易,產生新的利用價值,對于交易雙方在資源和資金上都進行了最優(yōu)化。
2產品服務系統
這類服務是讓參與者通過支付一定的費用,來獲取產品的使用權,而不是擁有權。如,Zipcar,摩拜,OFO等;在這個系統中,企業(yè)作為一個平臺,進行需求匹配,消費者能以低于商品的購買費用來共享或租賃私人所有的產品,從而達到使用目的,且不需考慮保養(yǎng)、保修等問題。因為產品所有權仍屬于供給方,或提供此資產的企業(yè)。除此之外,很多產品對于消費者的價值體現在有限次的使用中,通過“租賃”空閑資源,及解決了空間的占用問題,又充分發(fā)揮此物品的再利用價值。
3協作型生活方式(CollaborativeLifestyles):
這類共享經濟通過建立平臺,進行共享和交換非接觸資源,如時間,技能,金錢,經驗和空間。這類的企業(yè)有Airbnb, 趣店等。
三、共享經濟的展望
共享經濟顛覆許多傳統產業(yè),使得社會資源得到優(yōu)化整合,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深刻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但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破壞,傳統的規(guī)則會因此而改變,在此過程中必然會發(fā)生混亂,因此對共享經濟模式的管理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參考文獻】
[1] 肖雪.協同消費的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 北京郵電大學, 2013.
[2] 阮曉東.共享經濟時代來臨[J].新經濟導刊,2015 ,(4).
[3] 凌超,張贊.“分享經濟”在中國的發(fā)展路徑研究——以在線短租為[J].現代管理科學,2014 ,(10).
[4] [美]羅賓·蔡斯.共享經濟:重構未來商業(yè)新模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5] 姜奇平.共享經濟從理論到實踐的發(fā)展[J].互聯網周刊,2015,(16).
[6] 趙斯惠.基于0 2 0 視角的共享經濟商業(yè)模式研宄——以汽車共享為例.首都經貿大學.(58-59).
作者簡介:張浩(1990—),男,漢族,山西晉城人,管理學碩士,單位:山西財經大學企業(yè)管理專業(yè),研究方向:戰(zhàn)略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