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芳??
摘要:游戲是兒童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所以越來越多幼兒教師認識到讓兒童在游戲中學習才是最正確的教學方式。這就對幼兒教師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要求,即要有較強的觀察兒童的能力,特別是在游戲中觀察到兒童的興趣愛好,并采取相應措施支持兒童游戲,促進兒童在游戲中發展。通過觀察兒童游戲視頻,可以從中學會觀察分析兒童活動,優化自身教育手段。本文就從幾個真實的兒童游戲視頻為切入點,分析當前游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有效的途徑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兒童游戲視頻;幼師教學;反思
案例1:
視頻中一組小班的孩子們在玩“過家家”的游戲,其中一個小女孩來到家庭洗衣區洗衣服。在視頻中可以看到,小女孩沒有與別人交流,而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反復地在“洗”衣服:先是在搓衣板上搓搓,再攤開用刷子刷刷,然后再搓搓、擰干、晾曬。之后又重復以上步驟,反反復復地“洗”了幾次。老師觀察發現后,來到孩子身邊,問:“你的衣服還沒洗好嗎?已經很干凈了,你可以去找別的小朋友玩?!焙⒆雍懿磺樵傅厥掌鹨路?,然后就站在家庭區中間位置發愣,不知道要干什么,顯得很茫然。
案例2:
視頻中顯示的是老師組織孩子們玩競賽性游戲:兔子與大灰狼通過石頭剪刀布的方式,誰贏了就能往“兔子的家”前進一步,如果兔子早于大灰狼回到家則兔子獲勝,否則大灰狼獲勝。本來游戲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但是突然兩位孩子在比較兩人哪一個的步子邁得比較大,并想要找東西測量。然而在一旁的老師突然介入說:“不要做無關的事,接著做游戲?!?,便終止了孩子的測量想法。
一、 兒童游戲中存在的問題
1. 過分注重游戲的教育作用,忽略游戲的發展性價值
游戲是幼兒園教師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溝通的主要方式,但許多教師過于注重通過游戲達到教育目標,導致幼兒教師過于拘泥于教育目標的達成,而忽視了孩子的興趣與感受,當兒童在游戲中脫離教師的預設目標時,許多教師就會加以干涉,促使兒童依據教師既定的目標走。其實兒童玩游戲時更在乎這個游戲是否足夠有趣,即使該游戲沒有達成教師想要的結果,但未必就不能促進兒童發展?!吨改稀分袕娬{:“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例如通過視頻案例1可以看出該幼兒是在通過游戲模仿家長在家中做家務的情景。從孩子模仿的狀態來看,可以發現孩子平時是有認真觀察成人的活動,然后通過游戲重現。通過孩子的活動,我們也可以發現孩子的條理性非常清晰,做事有堅持性,這些都是孩子身上良好的學習品質。但是教師往往沒有在意這些問題,而是急于將兒童拉回自己預想的軌道,這樣的干預不僅不會讓孩子按照教師預想的軌道完成游戲,反而會破壞游戲的愉快氣氛,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2. 游戲形式化傾向嚴重,內容簡單化
目前,許多幼兒園中的游戲都是教師既定的,老師決定了所有的游戲內容,孩子玩的是老師的游戲而不是自己的游戲,從成人的角度帶著較強的教育目標的游戲本身較為枯燥乏味,缺乏實質性內容,對于幼兒并沒有強烈的吸引力,游戲顯得形式化、空洞化,因此會出現孩子問老師“游戲什么時候可以結束?”這樣令人費解的問題。例如案例2的游戲,該游戲所定的主題孩子已經玩了多次,孩子所玩的項目也是既定的,這次再玩的只是老師認為的游戲成果的展示,并不是孩子真正感興趣的。
二、 兒童游戲指導的正確途徑
1. 樹立正確的游戲發展觀
很顯然,案例中教師很清楚游戲對于孩子的教育意義,但是他們完全忽視了游戲的發展性價值,換句話說大多數教師是為了進行教育而開展的游戲,對于孩子在游戲中的情感體驗及學習品質的形成卻不夠重視?!吨改稀分兄赋觯骸爸匾曈變旱膶W習品質。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彼岳蠋熢诮M織游戲時需要樹立正確的游戲發展觀,不要過于拘泥于游戲是否達成自己預想的目的,應更多地關注兒童學習品質的形成,采用恰當的方式支持并推進兒童游戲,促進兒童發展。
案例2中教師將孩子拉回自己的教學游戲中,這樣的現象在現實中也十分常見。教師希望教學能按照自己的設想有序地進行是人之常情,但兒童的天性就是對外界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忽視他們的興趣其實是對幼兒想象力的一種扼殺。其實老師不應該把預設的教學效果與生成的教學結果放在對立面,因此他們都是以孩子的成長發展而展開的,所以并沒有好壞之分。幼兒教師需要做到的是平衡兩者發展的頻率,盡可能地讓游戲能夠幫助孩子成長。學會處理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偏差或者意外,是幼兒教師需要修煉的一項技能。
2. 把游戲的自主權還給兒童
在兩個游戲視頻中我們都能發現教師是有介入幼兒游戲的,且處于核心位置,主要由教師引導幼兒去探索和發現某些事物,繼而讓他們對這些事物產生基本認知。這就完全顛倒了主次順序,孩子才應該是幼兒游戲的主角,他們應該在游戲中自由地展現自己的思維、興趣愛好等。然而教師卻控制整個游戲的進程與方向,幼兒反而成為游戲的被動參與者,這與游戲初衷完全不符,這樣孩子不是在“玩”,而是被“玩”,這對兒童的成長不利。
所以教師應該對自己在游戲中的定位要有清晰的認知,將游戲的自主權還給孩子。教師只需要為孩子創造游戲環境、提供游戲材料;關注孩子在游戲中不要出現破壞游戲規則、破壞玩具、傷害他人等行為,在不影響幼兒游戲的情況下適時介入,幫助幼兒推進游戲;游戲結束對于整個游戲做一個簡單的總結與提升。幼兒教師一定要明白自己并非游戲的主角,孩子們也不是自己掌控游戲的工具,以幼兒為主的游戲才是正確的發展形勢,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氣氛,讓他們能夠不受任何拘束地、自由自在地在游戲中成長,通過與外界的交流學習知識和經驗。
總而言之,教師通過觀察幼兒游戲視頻可以反思自己在游戲指導中存在的問題,老師要牢記,幼兒才應該是游戲的主導者,老師不要過度干預游戲的進展,讓幼兒能夠在自由自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享受游戲、獲得發展。
作者簡介:
楊紅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教師進修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