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芳??
摘要:教師可以初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幾何知識為基點,以初二幾何課堂教學的整體以及各個環節為立足點,對學生的反思能力進行系列化、集約化、漸進式的指導、訓練和培養,引領學生對幾何學習過程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反思。
關鍵詞:初二幾何;反思能力培養;策略
眾所周知,幾何占據著整個初中數學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幾何課程的深入,初二幾何的概念、性質、判定等知識更多,難度更大,學習要求更高、更嚴。
要使初二學生真正學好幾何,為初三幾何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教學行為要發生根本的轉變,還要注重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有效引領,以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宗旨,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那么如何切實具體培養學生的幾何反思能力呢?
教師可以初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幾何知識為基點,以初二幾何課堂教學的整體以及各個環節為立足點,有機運用現代有關反思性教與學的最新理論和研究成果,著力于反思氛圍的營造、反思情境的創設和反思機制的優化,更加關注反思的生成點、時機的有效把握、采取的策略和方式以及多元評價的優化,對學生的反思能力進行系列化、集約化、漸進式的指導、訓練和培養,引領學生對幾何學習過程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反思。
(一) 創設質疑情境,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在幾何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實際,借助于課堂導入、例題分析、生活實際、課堂訓練、思路展示、方法運用、類比歸納、課堂小結等,有效創設合適的、恰當的質疑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
再通過有效的討論、交流,使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的碰撞中,順利實現自我覺醒、自我修正和自我釋疑。
如: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后,創設質疑情境:三個內角都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嗎?
(二) 通過變式訓練,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在幾何教學中,通過“一題多證、一題多變、多題一解”等形式的系統訓練,特別是當一個幾何問題解決時,再將此問題中的一些特殊條件一般化,從而得到更為普遍的結論,使得幾何問題得到推廣。
在變化和比較中訓練學生的反思,使學生對所學的幾何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引導學生反思:還有其他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嗎?在不同證明方法中,哪些更易理解和掌握,哪些更簡便呢?
學習“正方形”時,先引導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的研究方法、解題技巧。
再在平行四邊形的前提下:
附加條件1:其中有一個內角是90°,得到什么圖形?(矩形);
附加條件2: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得到什么圖形?(菱形);
附加條件3:其中有一個內角是90°,且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又得到什么圖形?(正方形)。
在有關幾何證明題的訓練中,通過變換已知條件、變換圖形、圖形旋轉、數形結合、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等方式,進行變式訓練,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進行深度反思,有效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三) 彰顯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幾何學習,離不開探究。讓學生進行動手、動口、思考,從現象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相關幾何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從而達到幾何教學的目的。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引導學生進行有價值的自我探究,適時展示學生的探究過程,在反思中不斷提升自我思維品質。在解決有關“動點”幾何題時,引導學生化“動”為“靜”、化“一般”為“特殊”、化“抽象”為“直觀”,有效暴露思維過程,在反思中提高解決幾何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 優化糾錯題集,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學生的作業和試卷中,經常有許多題是錯解。教師在講評時,如果把正確的解題方法演示一遍,許多學生不會對自己的錯誤解法進行反思,這就失去了對學生進行反思能力培養的機會。
教師指導學生每天把這些錯誤羅列出來,分門別類記在專門的本子上,要求學生自己分析、反思錯誤之處,也可以分析、反思其他同學的錯誤之處,還可以記下其他同學好的思路、方法、技巧以及最佳的解法。
(五) 撰寫反思日記,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日記要記錄出自己一天的學習得失以及心情指數,可以是自己與老師、家長、同學的知心話語,也可以是自己反思自我、體驗成長的過程,還可以是自己對于某一道幾何題的分析、證明的評論等等。
篇幅的長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記錄下自己反思的過程和心靈成長的歷程。在初二幾何教學中,課前通過知識回顧與小練習,讓學生反思上節內容中仍未掌握的知識、方法、技能;課中在看幾何問題的圖像時反思作圖與條件先后順序的緊密聯系,幾何證明時反思回味思路的多樣性,推理時反思邏輯思維的嚴謹,證明書寫時反思自身格式的規范性等。
課結束時,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反思: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體驗,你覺得本課的學習重點是什么,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么,你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問題,對老師的教學有什么建議,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怎樣……
課后學生們可以反思已理解的幾何知識與原先所學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系。每天進行自我“日”反思,每周進行自我“周”反思,每月進行“月”反思,課堂上利用適當的時間,進行反思交流、展示。
(六) 借助多元評價,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新課改中以學生為本,在教學中應采取“以學生的評價為主,教師的評價為輔”的思路,崇尚激勵性評價,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學生在幾何學習中積極、主動、正確地評價自己,可以及時發現并反思自己在幾何學習中所存在的漏洞或不足,補齊自己的“短板”,樹立堅強的學好幾何的信心。
采取學生之間的互評以及師生互評,可以促使學生在傾聽和反思中,取長補短,有效借鑒,及時矯正,在反思中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反思的能力。
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初二幾何教學中自我反思的言傳身教,營造一個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反思的課堂氛圍;通過課堂觀察、跟蹤調查、座談、訪問、個別輔導、個案分析等形式,微課視頻、實物操作、幾何畫板、錄播演示等手段,培養學生學習的反思意識,激發學生的反思興趣,優化學生的反思行為,強化學生的反思習慣,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通過師生的共同合作、交流、評價,形成幾何課堂反思“共同體”,教學相長,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何況是師生同步,多人行。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雙方各有受益。對教師而言,培養學生幾何學習反思能力的同時,還可以促進自身深化新課程理念,積極鉆研教材,潛心研究教法,改變傳統、陳舊的教學方式,不斷優化自我的教學行為,及時、有效反思自我的教學。
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反思學習的榜樣,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引領學生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崇尚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反思興趣,提振學生學好幾何的信心和效能。
對學生而言,幾何學習的反思能促使他們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在幾何學習的過程中,善于質疑、反思,彰顯主人翁意識,在釋疑、解惑的過程中,激發反思興趣,感悟反思的“正能量”,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在交流、合作和評價過程中,不斷優化自我反思能力,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反思型學生,為將來成為社會發展的棟梁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秦嶺.教學反思,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劑.初中數學教與學,2016(3).
[2] 吳賓.從教師評價學生到學生自我評價.
作者簡介:黃素芳,江蘇省江陰市祝塘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