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湘君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所倡導的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理念,它的研究重點是人的積極品質,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所以應該對人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行重點研究。首先是研究主觀層面,就是研究人的主觀感受,它所強調的重點是人的積極心態,人要對過去、現在和將來抱有樂觀的心態;其次是個體層面,它所強調的是對人的積極品質進行研究,比如人的力量和美德等;最后是集體層面,強調對組織系統如學校、家庭等進行積極的研究,強調建立這樣的組織應本著培養人的積極品質為出發點,同時將個人的幸福感作為組織建立的最終歸宿。
關鍵詞:高校體育;心理學;理念思考
一、 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深入高校體育教學情景
(一) 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價值觀
對于大學生個體來說,自身的情緒和態度對自我的觀念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于具有積極態度和情緒的人來說,他們的自我觀念較強,同時也具有較好的社會適應性和健康的水平,面對逆境和挫折能輕松應對,所創造的社會價值也就高。而對于具有消極態度和情緒的人來說,他們往往對自己的生活不是很滿意,難以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在生活中往往表現為不自信和自卑。積極心理學將人的積極發展作為重點,同時強調積極評價人性,積極開發人的潛能和積極品質,將人固有的美德和力量及潛能作為出發點,對人的一些積極心理現象進行解讀,從而更好地激發人內在的優秀品質,讓人們能更好地學會分享快樂和幸福,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讓個人的生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理論,教師可根據大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制定適切的學習目標,從而提供給大學生更好的學習內容。
(二) 促進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高校傳統體育教學中,一般都是由教師組織和指導教學活動。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大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而積極心理學認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大學生都應該是平等的,大學生和教師都是一樣需要發展的個體。教師應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大學生,重視大學生的心理成長,讓大學生能健康自由地發展。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對于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師生關系進行了重新定義: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體,可以對大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教師也是教學中的客體,也會受到大學生心理的影響。大學生作為整個教學工作的客體,固然會受到教師的影響,但是也可以是主體,要通過自身的努力積極發揮自己的潛能,用自己的優秀品質影響和感染教師。積極心理學對高校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的影響作用,使得教師和大學生都能充分調動自身和彼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二者間關系的協調發展。
二、 細化高校體育教學中積極心理學的實施
(一) 制定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高校體育教學目標是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同時培養良好的體育興趣,促進其個性的健康發展,讓大學生能在大學期間鍛煉自身身體素質的同時,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為以后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礎。根據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在教學中設定提高大學生價值目標的要求,根據大學生的個性特點,符合每個大學生不同的心理和自身能力水平,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都具有自身的積極潛能,都具有積極向上的能力。這種觀念對高校體育教學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 塑造大學生健康的人格
對于體育比賽來說,最終比拼的是人的心理素質,也就是人格的比拼。對于每個人來說,其人格中都會有積極和消極的因素。積極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有六種美德會對人格造成影響,分別是智慧、勇氣、友愛、正義、節制和卓越。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品質的養成需要依靠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而其中最好的體驗方式就是進行體育運動。在生活越來越信息化的今天,運動也變得越來越缺乏。運動缺乏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一就是讓人們逐漸滋生了郁悶等不良情緒。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根據大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特點,適當進行體育項目的設置,讓大學生能充分體驗運動帶來的積極情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 充分發揮教師的正能量載體作用
教師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不再是單純進行知識的傳播,同時也是傳播給大學生正能量的重要載體。教師需要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能客觀而又全面地認識積極心理學的概念,能準確地對大學生的一些行為進行判斷,清楚地知道哪些是符合積極心理學要求的,哪些是不符合其要求的,并根據大學生的不同表現合理地對大學生進行引導。教師還需要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認真對待體育教學工作,讓自己成為大學生學習的榜樣。
(四) 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主要是對大學生參加體育課的熱情、進步情況等進行評價。教學評價機制的建立首先應對大學生的進步進行重點關注,讓大學生能在積極情緒的影響下體驗到進步帶來的成就感,進而鼓勵自己繼續努力,從而帶動自身的進步。積極的教學評價可以讓大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并為自己的進步自豪,從而讓大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五) 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環境和人的情緒有著較大的聯系。人的積極品質的養成需要具備良好的生活和社會環境,高校體育文化環境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及道德情操的重要表現。校園體育文化多姿多彩,大學生就會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不僅增強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對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高??梢苑e極建設良好的體育文化環境,讓大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積極的情緒,從而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 結束語
總之,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入了綜合社會學、心理學等多門學科的課程。每門學科都對體育教學有著重要作用,其中積極心理學理論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中,能夠有效開闊高校體育教學視野,促進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應制定多元化的培養目標,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充分發揮教師的能量載體作用,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構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 張忠秋.運動心理學在競技體育領域的研究發展與應用[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3):7-13.
[2] 洪曉彬,劉欣然.積極心理學對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的啟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1):7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