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穎
摘要:中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有其深層次、多方面的原因,高中生不同程度均存在某些不良行為習慣,如果不加以糾正,從眼前來看,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兼顧長遠,嚴重的會影響學生健全的人格形成、全面素質的提升以及終身的發展。因此,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生活,領悟做人處事的多方面素養,更加深入開展德育教育。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生不良行為;政治課知識;哲學原理
對于普通高中的高中生來說,在中小學的不良習慣已經養成的情形下,學習任務繁重,時間緊張,如果額外安排大量時間去矯正學生的種種不良習慣,開展德育教育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精力,所以最好的德育教育就是課堂,讓每門學科都能夠在課堂學習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在教學中完成這一艱巨任務,那么可以讓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一、 經濟部分
教學案例:在學校,學生基本都穿校服,在服裝上學生不存在相互比較的現象,現在家庭條件好了,學生的學習用品、鞋子、手機等這些方面就出現了相互攀比,尤其是手機的品牌。
哲人說,與他人比是懦夫的行為,與自己比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以,把眼光放在自己的身心上,生活一定會多一份快樂與滿足。攀得高摔得重,生活的差別無處不在,于是人們在差別中情不自禁地產生了攀比的心理,而盲目攀比卻讓人們習慣性地將自己所做的貢獻和所得的報酬與別人進行比較。某些學生看到與自己家庭條件差不多的同學用上手機蘋果,心里就會感到很不平衡,于是換手機也就不足為奇。其原因主要是心理上的誘因導致的。
攀比是不滿足的前提和誘因,在沒有原則,沒有節制地比安逸、比富有、比闊氣中,致使心理失衡,越發不滿足。我們要用“和自己賽跑,不要和別人比較”的生活態度來面對生活。如果我們愿意放下身價,觀摩別人表現杰出的地方,從對方的表現看出成功的端倪,收獲最多的其實還是自己。這種心態,并非想和對方一較高下,而是向對方虛心學習。這個對象不管是誰,只要你愿意仔細觀察,一定可以看見別人成功的端倪。攀比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終處于一種極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憤之中,使他們牢騷滿腹,不思進取,工作中得過且過,和尚撞鐘,心思不專。更有甚者會鋌而走險,玩火燒身,走上了危險的鋼絲繩。因此,我們必須要走出攀比的心理誤區。
針對這一現象,結合《經濟生活》中的《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糾正不良行為:盲目攀比
課前準備:自主學習,調查搜集。學生閱讀教材、搜集典型的消費案例、資料和行為、提出困惑的問題。
展示資料:首先請大家觀看一段視頻《流行消費》。(視頻后)其實,在我們中學生實際的消費生活中,也存在著視頻里的消費現象,玩手機、抽煙喝酒等行為屢見不鮮。現在越來越流行“四個看齊”消費:即飲食消費向廣告看齊,服裝消費向名牌看齊,娛樂消費向流行看齊,人情消費向成人看齊。我們認為這些消費行為都是相互攀比造成的。而像視頻里出現的購買限量商品,穿著怪異等消費行為是求異心理引起的。
我們想問:1. 到底怎樣看待青少年中的攀比、求異現象?
2. 現在人們收入多了,生活好了,還有必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嗎?
(學生討論)
通過討論與教學,在師生合作與生生合作學習中,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和綠色消費理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使學生養成適度消費、量入為出等消費習慣,做理智消費者。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科學的生態價值觀和發展觀。
二、 哲學部分:
教學案例:高中生不同程度均存在某些不良行為習慣,如果不加以糾正,從眼前來看,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兼顧長遠,嚴重的會影響學生健全的人格形成、全面素質的提升以及終身的發展。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有人很好的解決了,成績就提升了,但也有人沒有找到解決的方法,成績一落千丈。通過觀察,學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知識體系零散,基礎知識不扎實,階段考試成績不穩定;2.平時的作業題都會做,但考試總是考不了高分;3.考試前不知道該怎么復習,復習什么;4.平時見了老師也沒有什么問題問,可是老師問的問題總是不會;5.總覺得老師留的作業太多,總是完不成作業;6.上課時不能夠專心聽講,總是走神。
教師在結合《生活與哲學》的原理,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改善學習方法,糾正不良的學習方法。
(1) 運用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的原理,讓學生自己先分析自己。自己對自己最了解,知道自己的學習中哪個環節最薄弱最需要幫助,只要把這個環節打通了剩下的工作就可事半功倍了。接著制訂學習計劃包括時間計劃、學習內容和形式等等。
(2) 運用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平常的課后作業、練習的目的是用來鞏固、加強所學知識點記憶、理解和運用,并檢測對所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一般多為專用知識點練習題目,綜合性不是很強,這就要不斷的重視量的積累。期中、期末考試是階段檢測性考試,是綜合考查學生們對本階段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題目中往往會把知識點進行綜合,以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所以學生應該在完成課后作業的同時,分析這個題目的設計思想,促成學習的質變,在今后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就會比較熟練。
(3) 運用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原理,考前復習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對付每一次的考試,都要認真分析考試目的和重點——抓住重點。期中期末考試屬于階段檢測性考試,目的是用來檢測學生對本階段所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所以對于期中期末考試一方面要梳理自己所學知識點掌握的情況、重難點在哪里、典型題目、以往試卷等等,期中期末考試中也不乏一些原題出現。同時,書要學到只剩下目錄,也就是對于自己所學內容爛熟于胸,就能把本階段知識點、重點、難點、典型題目、自己的問題找出來,然后有的放矢,就容易把握復習要點了;凡是自己記不起來的、模糊的,一定是自己掌握不好的,需要在考前下工夫的內容——這就做好了統籌兼顧。
……
在政治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每堂課都可以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政治課堂教學也是培養學生高尚品德、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平臺。讓我們老師做一位有心、用心、愛心的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