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
摘要:近年來,我國城市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生態恢復、環境保護、綠色經濟等儼然成為了生態城市建設的重點問題。鑒于此,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從生態城市的特點、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原則、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內容等方面出發,對我國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做出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態;規劃設計
21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已成為全社會人們關注的重點,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環境,所以,建立城市生態環境規劃設計已成為了我國現階段的必然趨勢,要建立城市生態環境規劃,就必須一一解決我們城市中所存在的各種各樣影響環境質量的問題,建立生態環境時就要先詳細的分析存在的問題并解決,才能保證我們生活的質量和生活環境。
1生態城市規劃的概念
生態城市規劃是指以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的城市生態系統為規劃對象,結合生態學的原理、方法,應用規劃科學、系統科學的手段,去辨識、設計和模擬人工生態系統內的各種關系,確定最佳生態位,并提出人與城市復合生態系統相協調的優化方案的規劃。生態城市規劃是在城市規劃、環境規劃、生態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國家城市建設的總體方針、政策和計劃,基于城市的自然條件和建設條件,以生態學、環境學、城市學、社會學、經濟學原理為指導,以協調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為主要目標;因此,合理地確定生態城市建設目標、發展方向,以及合理地布置生態區城市建設的體系,重點強調規劃區域內城市社會、經濟、環境的相互之間的協調發展及合理規劃和布局等,是解決目前城市發展所面臨的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等問題的重要途徑,以及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略。
2城市規劃中生態規劃的組成要素
2.1社會生態化
生態城市規劃中人們必須具有自覺的生態意識和環境價值觀,生態文明得到全社會倡導和遵守;消費模式日趨生態化,可持續的消費理念成為自覺行為;人們生理和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社會管理效率高且能自動調諧;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健全,綜合服務能力強;人口結構優化城鄉交通便捷安全。具有以上含義的生態城市(地區)已遠不是純自然的生態,而是自然、社會、經濟復合共生的人類生態,也標志著人類傳統的唯經濟發展模式開始進入一個復合生態發展模式的新境界。
2.2經濟生態化
生態城市規劃中的經濟增長不僅重視增長數量,更追求質量的提高,提高資源的再生和綜合利用水平;生態農業的全方位實施;實施工業的清潔生產,從改進生產設計、使用清潔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設備、改善管理維護、綜合利用等生產和服務的全環節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輕或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更為合理,可再生清潔能源成為能源結構的主體;大面積推廣生態化交通方式、生態化旅游方式和生態化住區方式,以節能、節水、無污染、高舒適度為目標具有充分利用太陽能、沼氣、自然空調技術、雨水收集和污水資源化技術、環保建材等的生態建筑和環保屋普及發展。
2.3環境生態化
生態城市規劃中的發展應以保護自然為基礎,與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最大限度地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及其生物環境,保護好自然環境及其演進過程;有良好的區域大地景觀和生態系統,合理地利用好各類土地,因地制宜地確定植被的覆蓋率和喬、灌、草的合理組成與結構;大氣環境、水環境達到清潔標準,噪聲獲得有效控制,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融合。
3生態城市建設的必然性
當前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使至少一半左右的人口都生活在城市當中,城市成為人類主要活動的聚居地,是政治、經濟和精神活動的中心,所以城市的發展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關系極為密切,因此進行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從而推動人類生態環境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是由居民和環境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其具有高度密集的人口,和快速發展的社會生產力,大量的物質和財富聚集在城市里,實現著商品和信息的交換。近年來經濟危機的影響,使經濟出現了衰退的局面,失業率增加,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城市的交通狀態變得越發的惡劣,房價的急劇升高,使城市居民住房呈現緊張的狀態,如果依此發展下去,城市的經濟和環境都較面臨非常大難題,不僅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同時也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4加強生態城市規劃的措施
4.1科學編制生態城市規劃
科學編制生態城市規劃,是建設生態城市的前提和基礎。生態城市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經濟總量的提高和生態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分布、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環境質量的提高等。編制生態城市規劃,首先要建立套由經濟、社會和環境三方面要素構成的生態城市規劃指標體系。
4.2提高城市產業規劃水平
提高城市產業規劃水平,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體規劃,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產業。規劃應按照城市區域功能進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態規律,優化產業布局,控制城市工業規模,進行生態監管,重點搬離市區一些污染較大的企業。同時,加強城市上風方向、城市水源及環境脆弱地帶的保護,嚴禁項目建設,堵住污染源頭,達到城市規劃的思維超前、技術先進、經濟適用、環境優美的良好效果,為人們工作、學習、居住提供良好環境。
4.3堅持生態優先原則
大自然具有較強的自我維持和修復能力,在當前的生態城市規劃過程中,可加強對自然生態資源合理保護和利用,最終在控制污染和破壞的同時實現原有生態系統的不斷修復和再生,該思路在當前許多生態城市建設取得較好的效果。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礎設施的共享性、生態效益及景觀效應。
5結語
經濟的高速增長,促進了工業化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環境的污染,廢水廢氣的增加以及固體垃圾的堆積都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發展,因此建設生態環境的城市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