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高三歷史復習的有效性,必須認真研究2017年全國卷的命題特點,分析考綱,摸清學情,從傳統的“三輪復習法”中尋求突破:不斷反復,強化記憶,夯實基礎,循序漸進,提高能力。
關鍵詞:高三;備考;策略
2017年高考是福建省回歸全國卷的第二年,經過一年緊鑼密鼓的積極應對,已落下帷幕,緊接著又要迎戰新一輪的國考——2018年高考。為了提高高三歷史復習的有效性,必須認真研究2017年全國卷的命題特點,分析考綱,摸清學情,積極做好2018年高考備考計劃。
一、 研究試題,有的放矢
國家考試命題中心主任劉芃認為:“與其大量做題,不如抽出時間認真研究往年的試題,社會上流傳的復習題往往粗制濫造,不得要領,不分良莠的抓著就做,最容易產生誤導。往年的試題是精雕細磨的產物,它反映了對考試內容的深思熟慮、對設問和答案的準確拿捏、對學生水平的客觀判斷。研究這些試題,就如同和試題的制作者對話。”仔細分析2017年全國卷的每道題,對我們理解新課標,理解高考的要求,復習備考,大有裨益。
全國卷與福建卷雖然在考試范圍和內容等方面基本一致,但是全國卷在考核能力要求、考查內容的側重點、題型結構、試題的賦分等方面,與福建卷比較都有一些差異。全國卷命題更注重能力立意。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注重學生歷史學科素養和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體現“小切口、深分析、大內涵”的特點;試題以考查學科基本能力為主,重點考查主干知識,突出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歷史階段特征,以通史體例呈現;充分發揮歷史學承載的人文教育功能。試題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充分關注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熱點、時代主題與學術熱點。選做題則主要采用新材料,設置新情景,考查內容較少直接涉及教材內容;考查點主要是原因、背景、內容、措施、意義、作用、特點及認識;能力要求則主要是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與解讀、運用歷史基礎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2018年福建高考歷史科的備考教學復習目標、內容、能力要求和復習模式都要根據全國卷要求做相應調整,有的放矢,提高復習效率。
二、 分析考綱,摸清學情
1. 分析考綱,把握方向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重要依據,也是高考備考的指導性文件。認真研讀《考試大綱》,在復習備考中要予以關注:
(1)突出問題意識
考綱強調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強化理論指導
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認清考試與教學的關系,把握試題編制的基本技術,透析學科的考核目標與要求,鉆研試題命制的技巧,明了知識點選取的基本準則,掌握高三備考的策略。
(3)細化能力目標
要辨別歷史事實與歷史敘述,要理解歷史敘述與歷史結論,能說明歷史現象的歷史觀點,能發現和論證歷史問題。
(4)減少重復考查
必修部分已經比較充分的知識點予以精減,減輕學生負擔,對知識結構有補充的予以保留;對于刪除的核心知識點,可補充到必修知識中復習。
2. 摸清學情,對癥下藥
從高考命題看解題得分的前提看,學生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有:學生不熟悉通史階段劃分的時代特征,做不到“古今貫通,中外關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知識儲備貧乏;歷史概念的理解不準確;缺乏歷史核心素養,未能形成一定的歷史意識和歷史價值觀;不了解相關學術熱點和時政熱點;材料信息直接提取而不會深度分析、高度提煉、延展運用;大量做題但仍不會解題,如歷史論證題不能得高分、選擇題錯誤率高、主觀題答案殘缺不全等。在復習備考中,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三、 積極備考,三輪鞏固
針對全國卷的命題特點,及考綱變化與學情分析,筆者認為要提高2018屆的高三歷史總復習的效率,要從傳統的“三輪復習法”中尋求突破:不斷反復,強化記憶,夯實基礎,循序漸進,提高能力。“三輪復習法”大致要經歷三個步驟,每個步驟有不同的側重點和學習方法。
1. 第一步:基礎復習——點透面全,強化記憶
高考主要是考能力,但是沒有基礎知識,哪來的能力?基礎知識是能力所必要的載體,能力是基礎知識的必然升華。
無論高考命題如何變化,其實都離不開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落實和歷史思維能力的養成,都離不開對主干知識的掌握及知識網絡的構建。只有重視學科基礎知識的儲備、學科思維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才能在高考中做到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掌握主動,高考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高三第一學期為三本必修和選修的基礎復習階段。這一步復習側重點是強化記憶,夯實基礎。
復習時,依托《考綱》與教材,逐步細化高考考試知識的范圍;按照課本的專題順序,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每個知識點都要毫無遺漏地復習到,力爭做到點透、面全。點透指歷史事件知識點分析要透徹;面全指歷史知識點在同一時期各方面的歸納概括,注重歷史事件因果聯系的分析,并形成歷史階段特征。
在基礎復習時,老師要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去制作圖示圖表、提煉課本中的要點重點和概括階段特征,把歷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實根據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加以處理,簡化成歷史線索,便于理解、記憶。
基礎復習階段,切忌急躁、浮躁,要不斷反復、強化記憶、點透面全、夯實基礎,才能逐步提高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2. 第二步:通史復習——強化訓練、提升能力
從高三第二學期開始到次年的3月底為通史復習階段。這一步復習側重點是綜合歸納,強化訓練,提升能力。復習時,可以打破教材專題史編寫的框架,采用編年史的形式對知識點進行重新的整合,依次完成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現代史和世界近代現代史的通史復習任務。按編年史復習,可以將分散在各本教材的知識重新整合在一起,通過橫向聯系與比較,了解各個時間段的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先后發生的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構建起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endprint
二輪復習不是對一輪的重復,不是炒冷飯,不是純粹的知識排列組合和簡單的機械重復,更多的是用理論的高度來建立知識、認識和能力三位一體的專題知識體系。因此對基礎知識不再進行過多的梳理,而應該更多側重對基礎知識的運用以及多角度解讀,用靈活的、多元的材料來活化學生的思維,避免思維定式。在復習中必須堅持史論結合的原則,即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從歷史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出觀點;“到歷史中去”,則是由觀點來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辯證統一。注意運用文明史觀、現代化史觀、全球史觀、社會史觀等史學觀念,采用單元內小專題(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形式,強調學生對階段特征(尤其是社會轉型時期)、重點概念、主干知識的掌握,并適當補充相關歷史材料,精心設計區別于新授課、一輪復習課的問題角度。
二輪復習還要注意有效訓練,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訓練是該階段復習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由于復習內容多、時間短,所以在練習時一定要講究方法。練習貴在“精”,即習題要有典型性、覆蓋面、層次性,要與高考命題盡量靠攏。對典型題目可通過變換情景、變換問法,一題多用;同時要注意歷史答題書面語言表述的規范要求。特別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從材料中獲取信息,什么才是有效的信息,怎樣把獲取的有效信息轉化為學科或自己的語言而不是口頭語。指導學生對題干的解讀,注意關系與邏輯,抓住全句“結構”構成的關系與邏輯。在復習中要加強材料型選擇題的訓練,把握解題技巧,面對難題巧妙突破,找準關鍵詞語,理順思路,有格有式,牢記注意事項,規避風險,穩答穩扎。
通史復習階段,要有耐心與毅力,通過對重組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綜合訓練,循序漸進,提高能力。
3. 第三步:沖刺復習——回扣基礎、激勵自信
時間是最后兩個月。這一步復習側重點是回扣基礎,加強階段特征、主干知識的掌握。復習時,主要是以社會的熱點問題和周年紀念事件為線索進行梳理,回歸課本,將書本完整“讀”一遍,查漏補缺;在做題時發現問題應馬上回到課本,深化缺失知識段的記憶。利用各種信息,進行針對性模擬訓練。練習要少而精,關鍵是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這段時間還要注意回頭重新看自己在一年的復習過程中做錯的題目,分析自己的思路的缺陷,知識的缺陷等等,查漏補缺;繼續進行文綜模擬試題訓練和高考真題訓練,注意開放性試題的解題方法。
同時,教師要經常深入學生中間,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通過個別或分組談心的辦法,疏導學生的心理。對待尖子生:要求歷史力爭考高分并保持平穩,稍有波動,及時溝通,讓他們提出復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分析學生的障礙原因,提供一些學習方法,調整教學策略,共同促進;對待中等生:主要是尋找其薄弱點,主動找學生談話、分析,及時補缺,促進該生進步;對待學困生:要加強心理輔導,及時鼓勵,讓他們明白,最后階段歷史的提升空間大、見效快,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沖刺復習階段,要堅持不懈、提高效率,同時調整好臨考心態,清除雜念,樹立必勝的信心,迎戰高考。
作者簡介:
張英勇,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