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教育初級階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主要是為學生后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閱讀是一種常見的學習的方法,在文科領域重視程度較高,但是在科學教學中卻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其中還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教學形式十分陳舊,嚴重影響到小學科學教學成效。故此,需要進一步提升小學科學教學中閱讀重要性,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為后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保障。本文就小學科學教育中閱讀對提升學科素養進行分析,明確其重要性,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科學;閱讀教學;學科素養;重要性
一、 引言
閱讀是人們認知和了解事物的有效途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予以高度重視,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在學習知識和認知事物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科素養。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科素養的培養不僅僅是學科實質性內容,還要在閱讀教學中掌握概念、技能和深入理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果忽視學生的學科素養培養,忽視閱讀的重要性,那么教學將失去原本的價值和意義,不利于學生后續學習活動的有序開展。由此看來,加強小學科學閱讀教學,對于學生學科素養培養意義較為深遠,有助于為后續教學提供參考。
二、 小學科學教育中閱讀對提升學科素養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學生科學本質觀發展
小學科學教學中,由于學科涉及內容較廣,教學任務在于教師引導學生對科學原理和概念信息閱讀和分析,促使學生能夠了解到學科背后隱藏的信息價值,有助于學生科學本質觀不斷發展和形成,而在這個過程學生逐漸養成追求真理的精神,激發創新意識,切實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諸如,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我們長大了》一單元中,在學習觀察我們自己身體的內容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去觀察人們的相似之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后得出答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閱讀成效。在閱讀實踐中不斷積累和探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為后續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和保障。
(二) 有助于學生加深科學概念認知
小學科學教學中,由于學科內容涉及較為多樣,其中包括學科概念和術語,這些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較為陌生,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才能夠深入了解知識,提升認知水平。在大量實踐中可以了解到,小學生通過科學閱讀有助于加深科學概念和科學知識掌握,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加深科學概念認知深度。諸如,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冷和熱》單元,在學習熱脹冷縮相關內容時,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結合具體實驗來幫助學生加深認知和了解,并且在閱讀中很快可以了解到相關知識,發現塑料瓶中加入熱水,瓶子會發生膨脹現象,在冷卻的過程中,瓶子又會出現收縮現象,結合實際生活知識,了解到熱脹冷縮的現象。基于此,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科素養,拓寬科學閱讀范疇,完善自身的科學閱讀文本體系,促使學生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科學知識。
(三) 激發學生科學學習信心
小學科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從實際情況上來看,學生對于科學理論的學習和理解存在畏懼和抵觸心理,認為科學知識較為抽象、復雜,學習難度較大。故此,創新教學理念,嘗試著運用先進教學方法,將復雜知識精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自信心,積極投入到學習中。諸如,小學科學教學中,采用科學閱讀形式,引導學生去閱讀文字、圖表和符號內容,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實現對閱讀材料的深入理解和記憶。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自身認知水平偏低,所以在實際學習中應該充分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完成一系列心理活動,促使繁雜的閱讀過程更加精簡化,養成良好的科學閱讀習慣,提升學習質量和效率。
三、 科學閱讀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的有效對策
(一) 因材施教,激發學生求知欲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該明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科學興趣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所在。因此,結合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學生身心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教學材料和教學方法,令學生在寬松環境下提升科學素養,提升學習成效。
(二) 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培養學生學科素養
在素質教育改革持續深化背景下,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養成良好的科學意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必然選擇。小學科學教學中,營造科學氛圍,充分發揮環境科技教育的作用,優化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小制作和小發明,并在醒目區域設置展區,闡明發明的原理。利用班會、校園廣播和升旗儀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探究意識,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三) 提升教師科學素養,完善自設結構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身專業能力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成效。除了了解學科相關專業知識以外,還要了解到教育和科技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不斷優化和完善自身知識結構,養成終身學習習慣。同時,還要注重科學探究方法的掌握和創新,結合教學實際要求,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提升科學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掌握更加前沿的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科學能力和科學素養,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要求,更加系統化地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科素養的培養除了學習學科內容外,還要在閱讀教學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概念、技能,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科學探究方法的實踐和創新,結合教學實際要求,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同時提升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顧瑩,陳凱,徐惠等.融合科學閱讀和學科觀念的《糖類》(2課時)整合設計[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21(12):39-42.
[2]戴黎.加強科普閱讀指導提升學生科學素養——以指導學生閱讀科普雜志《科學大眾·小諾貝爾》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22(1):52.
[3]李莎.美國中小學科學教育理念與實踐問題研究——基于PISA測試科學素養指標的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5.
[4]徐云.在科普閱讀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四甲中心小學科普閱讀社團活動方案[J].新課程導學,2012,14(24):33.
作者簡介:
王鼎山,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