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提出的具有時代特色的重要思想理論之一,該思想在我國現代教育發展史上也具有劃時代的地位,其不僅推動我國新民主主義時期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對于今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文章主要討論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運用和實踐。
關鍵詞:陶行知;創造教育;幼兒美術;創造力
陶行知是我國創造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曾明確提出:“要打倒傳統的教育,同時要提倡創造的教育。”美術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教育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美術教育,幼兒可以表達他們的生活經驗、愿望、想象和美感,因而美術教育既是幼兒表達內心活動的一種方式,一種語言,又是一項創造活動,在幼兒美術中實施創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幼兒美術創造教育的內容
創造教育的內容極為廣泛,涉及美育、德育、智育等各個方面。在陶行知的教育實踐中,始終都將創造性活動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滲透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幼兒美術活動中,創造教育的主要內容在于美育。美育不僅提升幼兒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是改變我國學前教育美育工作薄弱現狀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 如何在幼兒美術中實施創造教育
陶行知認為,破除傳統教育舊思想扼殺兒童創造力和生活力的弊端,實施創造教育的關鍵。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創造教育的實施要點一是解放兒童創造力,激發其“美”的感受,二是培養兒童創造力。
(一) 解放兒童的創造力,激發幼兒“美”的感受
由于幼兒缺乏知識經驗和對美的正確理解,因此在進行美術教育時首先要教會孩子懂得欣賞美術。美術欣賞是人們對美術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評價過程。在進行幼兒美術教育時,要讓幼兒感受、理解、欣賞作品,從而引起共鳴,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一幅好的美術作品,能給幼兒帶來多方面的感染,其中包括顏色、構圖、形態等等。然而不同國界、不同生活、信仰、年齡等因素影響著人們欣賞這些美術作品,因此應該選擇一些適合幼兒欣賞的作品開展美育教學。通常情況下,欣賞的畫作可以是名家美術作品,這些作品可分為抽象性的作品和具象性的作品。抽象性的作品指的是沒有真實人物、對象,只有一些顏色、線條以及一些不規則的形狀組合,這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想象的空間,有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具象性的作品要聯系一定的社會背景,但我們選材的時候要選擇幼兒能夠理解的。這些名家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對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大有裨益。另外,除了選擇名家美術作品之外,也可以選擇幼兒的作品作為欣賞的對象。筆者在進行美術欣賞活動時常常選取包括國內外幼兒的優秀作品和本班級、本年段同學的獲獎作品。在欣賞時,筆者注重讓幼兒自由欣賞,說出個人自己的看法,讓幼兒自由講述,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提高幼兒的美術興趣和創造水平。
(二) 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措施
1. 做好課堂導入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誠然,只有濃厚的興趣才能啟發人內在的智力潛能,并將其發揮到最大以達到調動學習積極性的作用。同樣的,對于幼兒美術教育更是如此。而要想上好一堂美術課,則必將離不開好的引入。記得在一節關于大班孩子“認識曲線”的繪畫課上,筆者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了變魔術的導入方法,使幼兒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對課堂設置的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接著我通過實物羊毛線,讓大班幼兒親自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來共同了解曲線的外形特征。然后我引導幼兒借助兒歌和動作,感知用曲線的軌跡。
2. 鼓勵孩子大膽創新
《綱要》明確提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觀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形式應答,幫助幼兒形成探索和創新的品質”。在實踐教學中,幼兒的創新行為隨時都可以發生,他們各種各樣的好奇心可能會產生很多看起來很簡單甚至是荒唐離奇的問題,也許會有與教師不一樣的觀點,教師應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嘗試,給孩子留點創作空間。因此,教師在教導幼兒進行繪畫創作時,要鼓勵幼兒涂鴉并為其提供充分的條件,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有意識的表現自己的信心,多讓幼兒接觸各種工具材料,在玩玩做做中培養幼兒美術創作的興趣。
3. 善用評價手段
對于幼兒而言,教師的評價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保持和延續孩子對繪畫的激情,張揚他們的個性,更好地開發他們的潛能。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個性,乃至于一幅畫,在他們眼中也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就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因此,教師在關注幼兒美術創作時要重視幼兒的個體差異性以及多元化發展特點,突出評價在美術教學活動的發展性功能,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來鼓勵幼兒創作,真正促進每一個幼兒富有個性地全面發展。
三、 總結
總而言之,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應當以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為指導,結合幼兒美術創作和欣賞的規律和特點,給予孩子充分的創作空間,培養孩子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同時運用評價手段,讓孩子自由表現,大膽創作,在美術活動中得到全面鍛煉,健康和諧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羅紅輝.陶行知解放兒童創造力的教育思想對幼兒美術教育的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03.
[2]包宇婷.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幼兒美術教育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
作者簡介:
邵夢婷,江蘇省昆山高新區前進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