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芳??
摘要: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教學模式影響著教學效果,影響著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調查;分析;解決
我校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號召,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祖國建設接班人,自2012年起全面進行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實行合作小組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學習南京陽光小學教學模式,自2014年秋季又實行導學案教學,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學會思考,開發思維。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我校提出了自己的“2+4”導學案教學法,即:2環節+4步驟興趣教學模式。“2”環節是學習的兩種方式即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4”步驟即導學案中的“自學導航”、“知識鏈接”、“合作探究”、“反饋測評”。這就是我校“2+4”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我們在2016年秋對我校師生進行了調查問卷,以期通過調查完善教育教學方法,使我校的教改順利進行。下面我就調查問卷情況予以分析。
一、 調查方法
1. 本次調查以學校組織調查的方式,課題組成員全部參與,采用問卷調查法,同時輔以談話法。
2. 調查問卷分為教師卷和學生卷兩種,教師卷從教學方式、教學目的、使用導學案教學的優劣、課堂評價等方面進行。學生卷從導學案的使用和完成,教師的上課方式、學生喜歡的老師、學生喜歡某門課程的原因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先測試后進行總結,所有問卷均以選擇答案的形式出現。
二、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是我校教師和三~六年級學生,教師組共參與25人收回問卷25張。學生組共發出問卷173張,收回171張,被試學生三年級45人,四年級56人,五年級42人,六年級28人,合計173人。
三、 調查分析
本次教師調查問卷共有23個題目,問題涉及我校教學方式的各個方面,下面就問卷內容進行分析。
(一) 課堂教學
經過調查發現,我校老師認為課堂上采取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較好,占19/25。在“怎樣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中”,10/25的老師認為提出具體的學習要求,在學生學習有障礙時給予指導較好,也有9/25的老師認為讓學生列出預習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集中講解較好。“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有效進行合作探究”時,14/25的老師認為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較好,9/25的老師認為優秀生帶動學困生一起探究較好。在“您在課堂提問時經常采用哪種方式”時,認同提出問題后,留一定時間讓學生思考后回答的有16人,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小組討論后再讓學生回答的有8人,提出問題后,立即點名讓學生回答的只有1人。在“您認為達到高效課堂的最有效途徑是什么”中,14/25的老師認為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較好,6/25的老師認為教學方式多樣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較好,也有5/25的老師認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在“您認為課堂教學中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學到什么”中全體教師認為應注重學習方法、學科知識的培養和學習。在“您在整個教學活動后,是如何進行總結”中,選擇課堂總結并做好課后總結與反思的有13人,選擇作為整個課程結構的重要部分,和學生一起總結記錄的10人,提問學生收獲的有2人。在“您認為在您的教學中,影響教學質量的最大因素是什么”中,選擇不明考試方向的14人,選擇缺少教學方法的11人。在“您在組織教學”這一問題上,選擇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課堂時間安排、利用充分的21人,選教學環節較完善,時間安排較好的3人,選教學環節無計劃,時間安排不當1人。在“您在教學方法方面”中,選擇注重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方法靈活,課堂活動豐富多樣的18人,選擇教學方法比較靈活,課堂上開展一定的教學活動的7人,教學方法單一,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照本宣科的0人。對于“在教學中,您對教材整體順序和內容的處理是怎樣的”中,認為利用教參、教輔充實教材內容有11人,完全按照教材進行教學有9人,結合實際增加或刪減教材內容有2人,變動教材順序后進行教學3人。在對待教材的處理上老師們都能根據班級情況具體處理。
(二) 關于使用導學案教學
在問到“您怎樣看待學校當前的導學案教學”時,有10/25的老師認為導學案能指導學生自學和預習,8/25的教師認為使用導學案能有效教學,也有5/25的老師認為導學案圈住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自己的教學。只有2人認為導學案沒必要,他可以不用導學案就完成教學。在“您在書寫導學案時經常思考的問題是什么”中,14/25的老師認為應該多考慮課堂活動內容及形式的設計,11/25的老師注重如何設計適合學生的合作探究。在問到“您在導學案中應如何有效地進行反饋測評”時,認為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將難題進行當場輔導的占14/25,認為課后讓學生練習,教師和學生共同訂正答案的占7/25,認為在課堂中由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練習的占4/25。對于“要改進我校導學案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您認為自己急需改變提高的是什么”問題,16/25的老師認同教學方法的改變,6/25的人認為改變教學觀念,1/25的人認同教學能力的提高,2/25的人認為需改變知識結構。
(三) 教學評價
對“你喜歡從哪個角度評價學生”問題,有22名教師認同發展與表現,3名教師認同看思維是否靈活,對“學生完成練習或回答完問題時,您怎樣評價”時,教師們全選擇了及時評價。在問到“您在課堂上評價學生,通常采用哪種方式”時,選擇D的有15人,選A的6人,選C的3人。(A.教師評價;B.學生評價;C.學生互評;D.以上都有采用。)對于“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出現錯誤時,您如何處理”問題中,選擇發言完畢再糾正的有24人,選擇課后私下糾正的1人。
從以上調查情況來看,我校老師對課堂教學十分重視,基本認同使用導學案教學,認為導學案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有很大幫助,能協助學生找出新課中不懂的問題,也能培養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教學的關鍵是上課時教師如何有效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這是非常重要的。我校教師也能根據不同的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力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endprint
我校也對三~六年級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共收到171張問卷。問卷總結如下:
對于“你最喜歡上哪門課?”(可以多選),發現喜歡語文的157人,數學的136人,英語145人。在“你喜歡的這門課的原因是什么”中,選擇老師講解生動,能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的124人,喜歡授課老師的19人,適合自己的愛好的有28人。在“你喜歡哪種教學方式”中,選擇教師講解,自己聽的43人,喜歡小組合作討論的95人,喜歡家長輔導自己自學的13人,喜歡班上同學講,其他學生聽的有19人。在“你認為我校應用導學案教學對你自學預習有幫助嗎”這一問題時,選擇有用,能指導自己自學的占164人,選擇沒用,與上課沒關系的7人。對于“導學案是如何完成的?”,選擇獨立完成的有89人,家長輔導完成的48人,課堂上完成的有34人。在“你認為我校所用的導學案模式中哪一環節最重要”中,選擇自學導航的48人,選擇合作探究的65人,選擇反饋測評的24人,選擇拓展延伸的15人,選擇今天自己有收獲的22人。回答“你在完成導學案時,哪一環節最容易”時,選擇自學導航的36人,知識鏈接的9人,反饋測評的73人,拓展延伸的19人,選擇今天自己有收獲的34人。在“你喜歡教師利用多媒體授課嗎”這一問題時,選擇喜歡的有141人,不喜歡的30人。對“你向老師提問時,老師的態度如何?”,選擇耐心講解,和藹可親的152人,時好時壞的15人,選擇只講答案,應付差事的4人。在回答“你喜歡哪位老師的上課方式”時,選擇語文的108人,選擇數學的54人,英語的75人。在“你心目中的老師應該是什么樣的”這個問題時,選擇和藹可親的68人,選擇嚴厲但很關心人的103人。在“你認為每天的作業量怎么樣”中,選擇自己完成很吃力的25人,選擇合適的149人,選擇太少了,自己一會就完成了的7人。在“你認為學習最關鍵的靠誰”時,選擇老師的38人,選擇家長的10人,選擇自己的123人。在“你平時的學習生活都由誰來照顧”這個問題時,選擇由父母照顧的146人,由爺爺奶奶照顧的23人,選擇其他的2人。
分析以上調查結果看來,我校同學對使用導學案上課的科目都比較喜歡,學生認同導學案,大多認為能有效幫助自己自學,也能自己完成,一小部分需要別人的幫助。導學案中的重點“合作探究”學生也能找到,最容易完成的是“反饋測評”,說明孩子們預習得很到位。對于作業量,大多孩子們認為適量。我發現學生喜歡某一門課,少數是特別愛學或目的明確,更多的是喜歡授課的老師和他的教學方法。學生喜歡自學和合作學習的方法,愿意展示自我。從學生的答案中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學生心目中喜歡的老師?你的哪些行為可能影響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綜合以上問卷內容,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去加強。
(一) 教師要做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引路人
小學時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不光是掌握知識,其實更重要的是學會思考與學習的方法。小學時期學習方法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興趣的提高,能影響孩子一輩子。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國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要從孩子學習、行為、語言、禮儀、衛生等方方面面培養,教會他們學習、思考的方法。我校的導學案就是幫助孩子們培養自學習慣的助手。而如何讓孩子會學、有目的地學習就是導學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教師上課重點要培養的。
(二) 教師要做學生的師長、朋友
我國古代第一本教育專著的古訓《學記》中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一語道破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重要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不光是嚴師更是益友,在學習中多關心鼓勵學生,出現問題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就去責罵懲罰學生,一定要調查清楚再解決。教師一次不恰當的處罰說不準就使這個孩子喪失了學習的勇氣,萎靡不振。因此教師確實應改變自己以往高高在上的地位,靜下心來傾聽學生心聲,做學生學業上的老師,學習中的朋友,困難中的父母,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從而促使學生愛上你的課,聽你的話,你對學生的教育才有效。
(三) 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學習不光要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的習慣。我校推廣的“2+4”導學案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因此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在教學中重點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根據課程內容提出學習要求,不會的問題在合作學習中解決,教師起到點和撥的作用,這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因此,作為教師應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且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四) 加強備課,提升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科學的發展,教師具有一桶水已完全不能適應現在的教學了,因為現代教學中,對于教學課堂而言,不光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還有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為此,教師要學習教育科學,關注教育新動態,吸收教育新觀念,更新知識結構,包括各種科學的基礎知識、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以及心理科學方面的知識。基礎知識要廣泛深厚,專業知識要扎實系統,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兩方面的知識要全面準確,否則就算不上素質過硬的教師,因而也無從擔負得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的重任。
(五) 恰當評價是激勵學生前進的動力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評價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快樂地學習到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綜上所述,我校的導學案教學方法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模式,在推行的過程中需要用心來體悟,用情來備課,用愛來上課,相信有了各位老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課改會越走越好。
作者簡介:
劉蘭芳,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平堡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