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高中教學研討中,很多學校都在進行高中各個學科的“同課異構”活動,有些活動規模也逐漸擴大,影響和效果極好。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本來就應該多種形式、不拘一格。我個人始終認為:可以有一節好課,但不可有一種所謂好的模式。因為我們都知道,高中教育,學科不同,每個學校的學生狀況各異,即使同一學校的同一年級的同一學科,由于每節課的內容不同,知識深度和難度又不同,這就決定了即使曾是真正的一節好課,也要根據學生的變化有所調整。包括課堂形式、授課容量、師生互動的范圍和內涵。
關鍵詞:同課異構;多極化;國際格局
當今高中教學研討中,很多學校都在進行高中各個學科的“同課異構”活動,有些活動規模也逐漸擴大,影響和效果極好。這種教學思維和智慧的碰撞,如果站在當今高中教育改革的高度來講,我認為“同課異構”這四個字是極富創新和引領作用的。
正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本來就應該多種形式、不拘一格。我個人始終認為:可以有一節好課,但不可有一種所謂好的模式。
因為我們都知道,高中教育,學科不同,每個學校的學生狀況各異,即使同一學校的同一年級的同一學科,由于每節課的內容不同,知識深度和難度又不同,這就決定了即使曾是真正的一節好課,也要根據學生的變化有所調整。包括課堂形式、授課容量、師生互動的范圍和內涵。
所以,如果把一節好課主觀地固定為一種模式,便難逃僵化、呆板、喪失活力的命運,甚至成為一種誤導。但應該而且必須學會借鑒,學會取長補短。
《多極化趨勢的加強》的內容屬于人民版必修一專題九第三節,是本冊教材的最后一個專題的最后一節。《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從教材內在關聯上說,屬于前一節內容的一個重要的結論。前一節的內容是《新興力量的崛起》,倘若一定要多加一點的話,就是伴隨著蘇聯大國的解體,這一趨勢明顯加強了。
如果把本節課的相關知識表面化講解,就會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只需74個字即可: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共體形成、日本崛起、中國振興、不結盟運動興起,多極化趨勢出現。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后兩極格局解體,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
可見,本節課的內容,對于我們授課者而言,清清楚楚講下來,是比較容易的;然而,也恰恰是因為貌似簡單,又使得本節課真要講好,拿捏準,又是很需要冥思苦索的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涉及的內容是發展中的國際格局,離我們這些普通人,離我們的學生的確有些太顯空遠,況且設定的是復習課的課型,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必須具備淵博的相關知識,站得高、看得遠,用大的視野、宏觀的角度來把握,同時又不能空對空,高談闊論。
同時,這也決定了老師在課堂上駕馭起來,不可能演繹出百花齊放、姹紫嫣紅般的濃烈氛圍,而只能靜靜地如雪域高原上的干枝梅,幽香淡淡影疏疏,平淡中孕育出神奇。
很多老師在講解本節課的內容時過于注重表面的教學形式。如教態、教學風格、導入新課、駕馭課堂技巧、教學設計花樣、師生互動熱烈等,看似課堂活躍,但無深刻性。
信息的發達,網絡的便捷,有關多極化的基礎知識,學生們掌握的幾乎不亞于我們老師,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我們。所以我們教師無需占用很多時間。
也恰恰這個原因,此時的課堂,就特別需要老師具備把握多極化中,學生欠缺的大眼光、新角度的智慧和能力,著重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新的境界、新的深度。像小姑娘梳頭一樣,看似隨意其實特用心地搭建起各種平臺,引導學生進行不間斷地理性思考。避免在知識的層面上反反復復,避免讓學生的思維困擾在“中國在強大、我們很自豪”的圈子里。
實際上,我們過于強調了學生熟知的東西。我不是反對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無論如何,由一個積貧積弱的民族發展成了世界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都是值得國人驕傲的,我是想強調,面對成就而自豪,人人都會,無需別人教。
其實,多極化在發展也在振蕩,我們的國家真真切切地面臨著諸多嚴峻的挑戰:包括經濟發展中地區之間的不平衡、貧富懸殊、環境破壞、資源枯竭、人口數量過大、人均排名滯后、國際勢力攪動釣魚島、南海摩擦不斷、臺灣遲遲未歸等等。
這樣,我們就有血有肉地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逆向思維的能力,實現了生成問題的新高度。不要忘記,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格局,培養學生內心的民族憂患意識,往往會比激起學生民族自豪感重要百倍千倍。
中國商海精英馬云的座右銘是:“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的晚上。”
可見,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同課異構”,應更加注重挖掘課堂教學中的深層次,讓師生都能領悟到不同老師的大智慧和大視野。
作者簡介:
周立軍,河北省唐山市開灤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