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臣??
摘要:網約車新規的出臺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眾多聲音中有贊頌溢美之詞,亦不乏批評質疑之聲。本文主要從立法的科學性以及行政法、行政許可法的立法原則等法律視角分析該新規展示給我們的明顯缺陷,同時明確指出了新規對網約車定位的錯誤,并有部分條款直接阻礙市場競爭、違背社會發展客觀規律。
關鍵詞:網約車新規;合理行政;科學立法
一、 網約車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各種便利的依托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新興行業不斷產生。“互聯網+”的經濟風口伴隨著李總理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更是把國內分享經濟搞得如火如荼,我們熟知的有摩拜單車、OFO小黃車以及以滴滴打車為代表的各種專車服務。專車服務是一種新的業態,新規稱其為“移動互聯網預約車”(以下簡稱其為網約車),即基于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通過手機打車軟件提供的預約用車,這種分享經濟使得用車需求與車輛供給之間實現精準與高效的匹配,是由于技術進步帶來的生活方式的變革。這種新業態一經出現便因其高效便利的優勢風靡全國,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大大帶動了就業,滴滴等打車服務的崛起對在滬外來務工的部分底層人員來說是一種恩惠。該行業的進入門檻相當低,但是相比許多農村人口被迫從事的體力勞動和工廠工作來說,其回報卻相當可觀。
但是,矛盾是普遍的,新業態不可避免的伴隨著新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中尤以安全問題最為值得關注。在傳統的安全視角下,一些事情雖然概率小,但卻十分迫切。而且,由于缺乏保險賠償機制,安全問題往往被一再被放大。此外,信息安全的問題也引起社會的關注,使得網約車納入立法監管的呼聲愈加強烈。地方政府亦紛紛采取不同的規制手段來監管打車軟件市場,這使得游走于法律邊緣的網約車定性不明確。
由于頻發的駕駛員酒后駕車事故、女乘客受侵犯事件等,雖然是一些小概率事件,但充分說明是網約車迫切需要規范的問題。此外,由于缺乏保險補償機制,安全問題一再擴大。再次,信息安全問題。有人認為,網約汽車采取在手機上預約的模式,它將導致個人數據、隱私泄露。同時,由于缺乏規范化、私家車干預和傳統租賃業的反對,使得汽車網立法的需求更加強烈。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不同的監管措施來監控出租車軟件市場,這使得其“徘徊”在汽車質量不確定性的法律邊緣。
二、 新規是否符合行政法合理行政原則?
新規及其實施細則是政府抽象行政行為的表現,政府在行使行政權力時應當客觀、適度、符合理性。具體來講包括公平公正對待原則、考慮相關因素原則、比例原則。
1. 新規涉嫌違背公平公正對待原則
行政機關面對同等情況應當同等對待,不同情況應當區別對待,不得恣意實施差別待遇。上海市新規實施細則明確規定,網約車駕駛員應當具有上海市戶籍,并且取得上海市核發的相應準駕車型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提高立法質量,如果行政法規規章本身缺乏法律依據、科學依據,那么執法不力將是必然結果。這種公然違背行政立法原則并且毫無理由地恣意區別上海人口和外來人口的規定勢必有損政府權威和公信力,在日后的施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監管困難問題。
2. 新規涉嫌違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相關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新規的大部分規定能夠很好地規范網約車市場,降低網約車安全問題,從而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比如,新規指出,擬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車輛,應當符合以下條件:7座及以下乘用車;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裝置、應急報警裝置;車輛技術性能符合運營安全相關標準要求。再如,關于網約車司機的準入方面,新規要求:三年以上駕駛經驗和三個記分周期沒有扣滿分記錄;但是,還有一些規定顯然考慮了不相關因素,如:限制外來車主以及外地牌照的汽車經營。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薛兆豐教授清楚地指出,戶籍控制對安全問題、人口規模問題以及其他的問題實際上沒有必然的邏輯,這樣的規定不能夠實現目標,違反考慮相關因素要求。
3. 新規涉嫌違反行政法比例原則
比例原則又稱“禁止過分”原則,行政權的行使給公民造成的不利影響不能超出目的所要求的價值和范圍,必須在侵害公民權利最小的范圍內行使。比例原則具體還要求滿足:①適當性;②合目的性;③損害最小。
新規的出臺勢必將對滴滴公司造成沉重打擊,并造成上海網約車價格飆漲。上文已經談到,戶籍限制于解決安全問題、控制人口規模問題無益。暫且退一步講,即使限制外來人口對解決上述社會問題有幫助,就立法效益來講也是得不償失的。新規的施行不僅會導致網約車價格飆升,還會對新興的網絡約車經濟造成致命打擊,更使得公民出行難度加大。同時更重要的是,幾百萬外來人口將因此喪失這一“體面”的謀生飯碗,從而加劇社會不穩定因素,誘發各種社會問題,甚至引起刑事犯罪率的飆升。
新規中的戶籍限制以及車牌限制確實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超出了立法目的所要求的范圍和價值,采取了一條給公民權益造成損失最大的路徑,不符合適當性原則,顯然過分了。
參考文獻:
[1]顧大松.“專車”立法芻議[J].行政法學研究,2016(02).
[2]唐銘鴻.淺談專車服務的現狀及發展方向[J].現代營銷,2015(05).
[3]傅蔚岡.專車立法是在促進創新嗎[J].財經法學,2016(03).
[4]薛兆豐.經濟學爭議[M].上海: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5]榮朝和,王學成.厘清網約車性質推進出租車監管改革[J].綜合運輸,2016(01).
作者簡介:
李興臣,上海市,上海政法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