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法律風險是每個企業家必須要考量的問題,從實務中大都聚集在產品質量問題、對外擔保和董監高任職問題、知識產權問題。本文從以上實務問題出發討論如何應對,使企業利益與風險之間達到平衡點。
關鍵詞:產品質量;對外擔保;知識產權
法律存在的意義是對權利和義務進行劃定。權利和義務來源于何處,回歸到馬克思對社會的定義下,一切來源于物質生活。其中法律最重要的價值之一是具有預測風險,防范風險的作用。對于一個企業來說,迫切需要法律在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實務中得到最好的運用。企業法律風險是指企業因不懂法、不守法而有可能遭受一種法律否定性評價,從而導致其承擔法律責任。法律風險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各個領域和各個階段。那么法律風險一旦發生,給企業帶來的是毀滅性打擊。
企業從事活動,關注點在于利益和風險。風險包括兩種,一是商業風險,二是法律風險。但商業風險是企業家可以掌控和識別的,即使爆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能夠規避的,商業風險對于企業來說像是一種慢性病,經過調理是可以好起來的。但是法律風險面對的是市場變化、現金斷流、決策失誤,它往往是一種暴病和絕癥,危害性極大。隨著企業加入法律風險體驗項目、法律風險治理、法律風險管理體制、法律風險預警建立,風險被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同時企業的利益指數一直高于風險指數。
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理念是商業風險和法律風險控制并重的,企業利潤來源于良好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運用整合風險管理措施,它包括了商業計劃、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公司章程、商業秘密、專利等,同時降低不確定不安穩等因素,提升企業在管理活動中的績效,達到利益最大化。
產品質量問題除了和消費者有關,同企業文化、企業信譽、企業法律風險更密切相關。一個產品質量的好與壞可以在一瞬間決定企業生死存亡問題,企業的生產活動都是圍繞著產品而展開的。產品質量的合格與否關系到企業法律實務問題,涉及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一旦有偏差,例如像三鹿奶粉,就會給消費者、企業、社會公眾帶來巨大的損失。公司對外擔保可以起到融資融券的作用,目前來看我國公司對外擔保數量持續上升,不僅普遍同時涉及金額多。而且大多數案例中,超過公司章程規定的擔保金額,一旦發生資金無法回轉,那么不論是公司還是中小股東都會遭受嚴重侵害。公司往往缺乏風險意識,在公司章程中并沒有將大股東的責任以及擔保數額進行限制,累計投票制情況在上市公司中并沒有真正得到落實。公司應當在章程中規定對外擔保的內容,只有嚴格依照章程辦事,才能使法律風險得到防控。公司的治理結構其實一種利益權衡,它包括了公司的股東(即公司所有權人)、股(大)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四種主體的風險防控。在公司法中,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條件,同時規定董監高持股份額以及轉讓時間公司章程進行限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包括知識產權、企業品牌、以及商業秘密。其中專利和商業秘密互為補充,二者都構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企業法律風險里必須要包括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的保護。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是獲取利益、獲取市場份額的核心競爭力,例如華為公司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的保護,從開發研究到占有使用,以及維權保護三位一體進行運作。經濟的變革從粗放型到集約型,依靠技術創新同其他投入來講,更容易遭到竊取、利用以及高級管理人員利用自身便利從事相關活動。因此企業在制定企業法律防范風險時應當對此加以規范。一個企業里如果沒有好的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的保護,那么就無法實現經濟增長,實現企業轉型。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的保護必須運用法律來進行保障。
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按照學者分類分為三類:一是事前,即在企業成立之初就對企業要從事的活動進行預先判斷;二是事中,即企業所有人及負責企業運轉的人員對企業從事的活動中進行防控;三是事后,即當企業處于爭議狀態下該如何應對,大多數涉及訴訟問題。全球化大背景下,三者緊密結合,但從實務角度來看,事中防范是最為有效的,大多數案件牽涉甚多,包括企業的信譽問題以及善后費用的高額支付,很容易給一個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因此,在重大投資和運營決策中,事中的防范尤為重要。它可以利用大量的法務人員預測、評估、規避法律風險。現在的經濟結構模式下,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國際化和本土化的結合更加帶動了許多企業的積極性。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的不僅是戰略上的決策,還有應對國際風險的能力。要深切注意因為法律文化的差異而導致的法律法規并不相同。如何構筑一個完善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必須從企業負責人、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普通員工細微之處就要滲透法律風險預防體系。企業管理者要將法律法規加入到企業經營活動中,引入體系、樹立框架,具有法律意識運用法律手段治理企業。同時加強高級管理人員的法治意識,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和公司權益,加強內部管理,規范行為。企業法制化包括企業的各個階段,包括企業的決策者、管理者和員工。企業在未來階段會遇到多種風險,法律風險占據了很大部分,解決法律風險存在的問題,是企業走好每一步的關鍵點。
參考文獻:
[1]黃麗娜,楊曉寧.論法律風險的立法規制[J].法制與經濟,2016,07.
[2]黃輝.企業利益平衡與風險控制[J].政治與法律,2014,06.
[3]向琳.企業風險研究[J].財政監督,2013,17.
作者簡介:
劉美鋒,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