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人們對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和之前的解決溫飽相比,當前人們追求的是吃“好”以及更高品質的生活。在今天,很多人們都處于亞健康狀態,因此一頓具有營養化的餐飲對人們的生活至關重要。烹飪文化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就目前來說,中國烹飪還不夠科學化、營養化,不注重飲食營養的搭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們的膳食質量。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針對提高烹飪科學營養化進行相關的探究,以及針對當前烹飪科學營養化進行相應的探究,不斷加強烹飪水平,完善營養配置。
關鍵詞:烹飪;營養化;烹飪技巧
在傳統的烹飪過程中,更多人對于菜品的要求更多的只是追求有沒有燒熟,而對菜品的營養卻沒有給予更多關注。基于人們的這個需求,很多人在做菜時候就一味地把菜炒熟,而沒有注重營養的搭配,從而導致烹飪的營養化欠缺。由此,本篇文章意在針對烹飪中營養的搭配以及增強烹飪營養化的措施進行進一步探究,對進一步改善當前人們的飲食習慣以及增強人們的營養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當前烹飪中科學營養化存在的問題探究
在當前的烹飪中,菜品存在著很大的營養欠缺的問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總的來說,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 人們的烹飪營養意識不科學
就目前來說,我國的餐飲行業的形勢一片大好,這不僅和我國當前的人口數量有重要關系,而且也說明了在我國經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飲食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人們在追求高質量飲食的同時,卻對飲食的營養科學化存在著很大的誤區。比如人們過度追求高熱量的以及高維生素的食物,在選擇菜品的時候就會把握過度。一些人一天吃很多個雞蛋,攝取很多蛋白質。這種飲食方式看似營養,但是容易造成營養過剩的狀況,反而會出現很多問題。同時,在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的今天,很多人都追求時尚,盲目地學習西方人的吃法,大量攝入油脂,重視口感,忽視營養。這些飲食習慣都在很大程度上為飲食的營養化畫上了休止符,也進一步導致人們身體素質的下降,不利于身體的發展。
(二) 對飲食的營養化缺乏相應的評價標準
在人們對飲食的注重和不斷追求高質量的飲食過程中,不同地區的人們根據不同的飲食習慣和當地的認識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菜系,比如魯菜、川菜等等。這些菜系中的菜品都有自身一定的特點和優勢。但是對于菜品是否營養,卻沒有固定的評價標準,而人們對自身營養的追求也不確定。同時,在烹飪的過程中,從選材到烹飪之間的聯系不緊密,注重味道而沒有關注科學營養價值。
二、 新時期提高烹飪科學營養化的有效措施探究
在新時期背景下,烹飪科學營養化必須進一步提高,構建健全和完善的科學營養化評價體系,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烹飪中的科學營養化問題。
(一) 構建和完善烹飪營養條例,并具體落實在實踐中
飲食對于國民身體健康發展以及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具有重要作用,而國民身體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建設。因此,基于飲食營養化的角度,立足于國家發展大局以及保障我國烹飪文化的長期發展的立場上看問題,都需要構建和完善烹飪營養條例,將營養條例具體落實到烹飪實踐中。比如針對不同的人群制定每天的攝食參考指南,對于肥胖人群、瘦弱人群、三高人群以及病人等群體,構建完善的科學營養指南,讓人們在烹飪的過程中能夠有所參考,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的營養科學化配置,從而做到在烹飪過程中對于食物的搭配、調料的配比等方面有一個更加正確的認識,而不僅僅只是注重口感,從而將科學營養的烹飪技巧和食物攝取的方法落到實際中。
(二) 深入群體觀察,在烹飪過程中開展針對性的營養搭配
所謂“術業有專攻”,烹飪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因此,相關從業人員應該更為注重烹飪科學營養化,從而保障菜品的營養搭配。比如筆者在某學校食堂工作,就可以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用餐習慣、當地的飲食文化以及餐飲發展狀況進行調查,然后以學生為切入點,開展針對學生身體狀況以及飲食習慣的食物烹飪,使得菜品能夠符合大多數學生身體成長的需要,符合學生階段營養的需求。比如烹飪時間,對于一天的飲食來說,中午的餐飲最為重要,對于學習了一上午的學生來說,中午已經是饑腸轆轆。這時候學生進食的需求就很高。在烹飪的時候就要掌握好時間,把握學生到食堂吃飯和菜品出鍋的時間要接近,如果時間相隔太久,就會影響到菜品的質量和營養。同時,午餐應該盡量豐富,能夠滿足學生的身體需求,著重加強維生素以及蛋白質的配比,從而保障烹飪的科學營養化。
三、 結語
總的來說,提高烹飪科學營養化不僅是對相關從業者的職業要求,更是當前人們對飲食的迫切需要。因此,相關人員就要加強學習,不斷在烹飪中注重科學營養的搭配技巧和烹飪技巧,使得菜品營養化、科學化,滿足人們的營養需求,讓人們的日常營養所需得到滿足。
參考文獻:
[1]李寶立.提高中國烹飪的科學營養化分析[J].科技創業家,2012,13:176.
[2]張首玉.提高中國烹飪的科學營養化因素的措施[J].今日科苑,2009,19:161.
作者簡介:
張秀如,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張集鎮魏集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