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津菁
摘要:為探討分析大學生人格特質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使用偏好的影響,隨機抽取我市972名大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對其發放自擬《大學生人格特質調查問卷》和《大學生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使用偏好問卷》,根據結果分析大學生人格特質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使用偏好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同年級、性別及生源地的大學生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的使用偏好差異顯著(P<0.05);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的使用偏好差異不顯著(P>0.05)。大學生的開放性和外向性兩項人格特質對其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的使用偏好呈現正相關的直接影響。這兩項人格特質是促使大學生沉迷使用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人格特質;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使用偏好
隨著移動媒體的發展和手機智能化技術的不斷提高,使用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的人越來越多,尤其在大學生群體中,普遍都喜愛使用手機移動互聯網進行社交。不同人格特質的大學生在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使用偏好上有所差異。為探討大學生人格特質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使用偏好的影響,現隨機抽取我市972名大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對其發放問卷調查,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市972名大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其中男性共417名、女性共555名,各占總數的42.9%、57.1%;年齡在18-23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20.7±1.3)歲;大一學生共340名、大二學生共245名、大三學生共238名、大四學生共149名,各占總數的35.0%、25.2%、24.5%、15.3%;生源地為城市的共493名、農村的共479名,各占總數的50.7%、49.3%。
1.2方法
對972名大學生發放自擬《大學生人格特質調查問卷》和《大學生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使用偏好問卷》,根據結果分析大學生人格特質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使用偏好的影響。其中《大學生人格特質調查問卷》共列出了5項人格特質維度,分別為:外向性、情緒性、宜人性、開放性及謹慎性,每個維度均采用1-5分計分。《大學生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使用偏好問卷》共列出了4個使用偏好維度,分別為:信息服務偏好、交易服務偏好、娛樂服務偏好及社交服務偏好,每個維度均采用1-5分計分。
2結果
2.1年級、性別及生源地的影響
不同年級、性別及生源地的大學生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的使用偏好差異顯著(P<0.05);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的使用偏好差異不顯著(P>0.05)。詳見表1。
2.2人格特質的影響
大學生的開放性和外向性兩項人格特質對其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的使用偏好具有直接影響,相關性分析顯示呈顯著正相關。詳見表2。
3討論
在當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人們的社交方式已經從單純線下社交逐漸向網絡社交轉變。手機作為一種攜帶方便、使用簡單的移動互聯網終端工具,更加方便了人們的網絡社交。尤其是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網絡社交已經占據了其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很多學生都沉迷于使用手機移動互聯網而不能自拔,成為了“低頭一族”,隨時隨地都在與人微信聊天、QQ聊天。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級、性別及生源地的大學生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的使用偏好差異顯著(P<0.05);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的使用偏好差異不顯著(P>0.05)。大學生的開放性和外向性兩項人格特質對其對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的使用偏好具有直接影響,相關性分析顯示呈顯著正相關。由此可見,越是性格開放和外向的大學生,更傾向于使用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
分析還發現,性格外向的大學生往往比性格內向的大學生熱愛參與各種活動,因此他們也更加喜愛社交。在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已經成為了一大流行趨勢的時代,這部分大學生更容易把控潮流,使用手機移動互聯網進行社交。其他層面的因素在于網絡社交可以實現在現實中難以啟齒的話卻可以在網絡上隨心所欲地表達出來這個功能,因此很多性格開放、不排斥網絡社交、不怕與陌生網友深入交流的大學生更喜歡使用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
綜上所述,具有開放性和外向性兩項人格特質的大學生會更多地使用手機移動互聯網社交服務。可見,健全大學身人格特質能夠影響其整個社交圈的變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