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婷 王稼嶸 劉華楠
摘要: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學業壓力已經給大學生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心理負擔,甚至引發了部分大學生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對大學生的長期發展極為不利。因此,諸多高校對此極為重視,并積極展開了一系列的輔導活動,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本文簡單介紹大學生面臨的學業壓力,分析學業壓力所造成的大學生心理問題,并從輔導員角度出發對有效展開大學生心理輔導進行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學業壓力;心理問題;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25-0408-02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當今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競爭環境在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急劇增大的同時,也加大了大學生的學業壓力。而負面學業壓力的存在,將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在長期的負面學業壓力下,大學生很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從而導致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均受到嚴重威脅,對其成長極為不利。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很有必要。
一、大學生面臨的負性學業壓力
對大學生而言,學業壓力是必然存在的。只不過,學業壓力本身就有正性與負性之分,同時也有著不同程度之別。通常來說,正性的、適度的學業壓力有利于大學生保持適度的緊張感和亢奮感,也對刺激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有著良好作用。但是,當大學生面臨的負性學習壓力過大時,則會對大學生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嚴重時更會引發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導致學生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煩躁等狀態,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極為不利。實際上,大學生面臨的負性學習壓力主要來自內源和外源兩方面。所謂的內源壓力也就是由大學生自己所引起的壓力,例如學生自己定的學習目標過高、學習方法不當而導致學業不佳等。而外源壓力則是外部環境所引發的壓力,例如家長期望過高、學習競爭過于激烈、學習任務過于繁重等。不管是內源還是外源壓力,但凡是過度的負性學業壓力,都有可能超出學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范圍,從而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二、高度負性學業壓力導致的大學生心理問題
1.考試焦慮,生活煩躁
雖然說大學不像高中那樣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但是依舊有著較為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大量的考試,而且考試成績的重要程度還更高。常規的期末考試直接與是否重修及結業成績掛鉤,而其它的四六級、計算機考試等則又與就業有關。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大學生面臨的考試壓力不比中學生小,只不過從表面上來看考試頻次大幅減少。當然,這些考試壓力是無法完全消除的,只有在考試壓力的刺激下,學生才能認真學習、拼搏進取并取得優異成績。但是當考試壓力過大時,那么其也就變成了負性學業壓力,將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使得學生出現程度不一的考試焦慮。在大學生出現考試焦慮的心理問題后,通常會在考試前后的時間段內表現得極為焦慮、煩躁,反而容易導致考試結果不夠理想,并進一步加劇考試焦慮狀況,從而陷入惡性循環,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2.學習動力缺失,厭學情緒爆發
就目前來看,部分大學生呈現出較為強烈的厭學情緒,學習動力缺失,不愿意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導致這一問題問題的原因比較多,既有內源學業壓力的影響,也有外源學業壓力的作用。例如學生自己惰性過重、家長對學生的學業期望過高、學業任務過于繁重等,都會導致大學生感受到過度的學業壓力。在這些過度負性學業壓力的長期影響下,大學生將會逐漸失卻學習興趣和動力,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正面反饋的話,那么這種情況將會越來越嚴重,從而導致學生缺失學習動力,并會爆發出較為嚴重的厭學情緒。久而久之,大學生寧愿選擇其它方式來消磨時間,如上網、談戀愛等,從而使得其長期處于消極頹廢的精神狀態。
3.生活抑郁,漠視生命
當大學生長期面對過度的負性學業壓力后,所造成的心理問題會逐漸加劇,到了最嚴重的時候甚至會使大學生處于長期抑郁,甚至會漠視生命而產生自殺輕生的念頭。毫無疑問,這已經是最為嚴重的由學業壓力所造成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了。通常來說,大學生出現這種癥狀都是因為長期處于高壓狀態,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再加上外界因素做導火線而引發的。例如大學生因為自身學習方法不當,長期以來無法取得理想的學業成績,再加上自身定制的學業目標過高,那么大學生必然會承受極大的學業壓力,從而出現焦慮、煩躁等狀況。在長期處于焦慮、煩躁狀態下,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將會變得更加脆弱,這時候如果還有外界因素如家長的責罵,教師的漠視等刺激的話,那么很容易導致大學生心理狀態失衡。
三、強化大學生學業壓力相關心理健康輔導的策略
1.引導大學生對學業壓力進行正確認知
學業壓力是大學生不可避免的,而且學業壓力除了會給學生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外,也對促進學生學習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許多大學生會常年受學業壓力的困擾并出現心理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對學業壓力的認知存在偏差。實際上,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學業壓力是完全消極、負面的因素,會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從而產生一種對學業壓力的恐懼感。那么當大學生感受到學業壓力時,這種恐懼感就會加劇,使得大學生產生嚴重的焦慮、煩躁、抑郁等心理問題。因此,作為輔導員,就可以引導大學生對學業壓力進行正確認知,消除大學生對學業壓力的恐懼感。
2.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強化學生的求知欲
部分大學生呈現出較為嚴重的厭學情緒,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針對這種情況,輔導員需要引導學生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同時強化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當然,導致厭學情緒出現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內源學業壓力,也有外源學業壓力,例如學業難度過大,家長期望過高、學生學習方法錯誤等,都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動力并出現厭學情緒。但是外源因素難以通過心理輔導進行改變和解決,還輔導員還需通過其他方法加以應對。而心理輔導則需要從學生本身心理狀況人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應對學習過程中的挫折與困難,從而削減學業壓力造成的負面影響,防止學生出現厭學情緒。
3.提高學生的信心,強化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部分大學生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同時在學業方面的成績不夠理想而感到沮喪和自卑,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焦慮、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當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過差、感受到的學業壓力過大時,都有可能會導致大學生出現煩躁、厭學甚至漠視生命等不良現象,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對此,輔導員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一定要注意通過合理的方式來提高學生信心,強化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其中,心理暗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讓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加強大,由內而外地提高學生自信心,讓學生能夠正視學業壓力和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苦難與挫折。
四、結語
隨著競爭環境變得越來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極容易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及身心健康均造成嚴重影響與危害。因此,許多高校都對此非常重視,積極采取合理措施展開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上文簡單介紹了考試焦慮、厭學情緒嚴重、生活抑郁等大學生常見的由學業壓力造成的心理問題,并從引導大學生對學業壓力進行正確認知、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強化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對大學生學業壓力造成的心理問題的輔導策略進行了探討,但愿能幫助廣大大學生有效緩解學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