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朋
【摘 要】發展普惠金融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戰略決策和要求,目的就是讓商業銀行更好地為廣大的普惠金融群體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實現全社會共同富裕。因此可以說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對全社會有著廣泛而深遠的積極意義和現實意義。然而,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也有諸多的困難。比如普惠金融業務所具有的收益低、成本高、風險大等特征就對商業銀行創新能力、信息化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除此之外,經濟運行中的新變化以及復雜的外部環境也使得商業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業務時困難重重。因此,如何借助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發揮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的推動作用,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是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必須認真思考和加以解決的新課題。商業銀行業必須認清形勢,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普惠金融的決策部署,向普惠金融群體提供更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扎實做好普惠金融各項工作,不斷延展普惠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以實際行動將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真正落到實處。本文對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同時提出了有效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普惠金融;對策
一、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面臨的問題
1.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形成一定沖擊。互聯網金融誕生以來,以其較低的門檻、相對寬松的監管情況下發展較快,此外互聯網本身的開放共享及相對成本較低的獲取長尾客戶,技術及數據優勢都進一步推動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而傳統商業銀行面臨相對嚴格的監管及相對保守的風險文化,二者基因天生不同,雖然也在嘗試互聯網普惠金融業務,但由于傳統金融機構的政策制度及企業文化的因素,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惠金融業務的開展。
2.普惠金融對信息化和金融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普惠金融面對的群體大多是傳統商業銀行難以覆蓋的小微企業和低收入群體,而這些群體恰恰正是黨中央、國務院要求關注的重點普惠對象。目前商業銀行在辦理業務時有著相對復雜的業務流程,但在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新形勢下,這些流程卻阻礙了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和進一步創新,已無法充分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普惠金融形勢的要求。這就需要商業銀行加快業務流程創新及信息化建設,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對普惠金融群體提供差異性、便捷化、線上的靈活而豐富的金融服務,全方位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3.金融服務模式有待改善,普惠金融業務創新不足。眾所周知,普惠金融群體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一方面,普惠金融群體中的新型小微企業正在孕育成長,我國鼓勵大力發展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政策的出臺后,小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在全國發展起來。這些小微企業同一般小微企業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們大多以專利、技術、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為主,對商業銀行有很大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的信貸模式卻是以有形資產作抵質押,直接導致這些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的產生。
4.普惠金融業務面臨較大的風險。當前,我國經濟正在轉型升級,一些傳統的落后的產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一些新型產業諸如分工合理、結構合理的新型產業大多處在成長期,業務發展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相對較高。除此之外,伴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商業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業務時面臨信息不對稱等較多的隱性風險。這些隱性風險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顯現,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有效進展,加大了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風險。
二、針對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中面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一)積極發揮金融科技對普惠金融的推動作用。
傳統的銀行服務模式情況下,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確實存在著收益低,成本高,風險大的困擾。要想切實解決這些困擾,降低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成本,商業銀行就需要借助金融科技力量,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不斷創新金融服務產品,實現批量化和專業化運作,延伸服務觸角,最大限度地降低單筆業務運營成本,從而有效將普惠金融業務落到實處。除此之外,要不斷引進專業人才,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為普惠金融業務的推進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充分發揮出金融科技助推普惠金融的作用,從而使廣大的普惠金融群體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務。
(二)以普惠金融群體為中心,不斷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普惠金融群體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小微企業、“三農”等長尾客戶,這些客戶大多是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中容易忽略的弱勢群體。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必須改變以往服務高端客戶的信貸服務模式,借助互聯網技術分析辨別客戶需求,針對普惠金融群體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滿足普惠金融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一方面,商業銀行要不斷在廣大農村地區加大金融網點的投入,實現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大力拓展便民利民的普惠金融網點,從而為更好地發展普惠金融業務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要借助互聯網的優勢,不斷開發出具有特色的普惠金融產品,實現線上線下全方位服務,有效降低相應的交易費用和經營成本,滿足廣大普惠金融群體的多樣化金融需求。
(三)創新服務模式,有效解決解決普惠金融群體“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首先,要積極培養互聯網思維,依靠金融科技創新,運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利用自身積累的大數據資源,借力稅務等公共服務信息,創新以非財務信息為主的信用評價體系,針對高新技術產業中小微企業缺信用、缺抵押品等問題,積極推進專業化的小微企業擔保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普惠金融群體服務。有效破解小微企業“缺信息、缺信用”的難題。其次,商業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業務時要加快產品、制度、服務模式的創新,創新推出稅易貸、善融貸、小微快貸、云稅貸等符合普惠金融群體特征相適應的信貸管理模式,有效解決普惠金融供求不匹配的問題。
(四)完善風險防范體系,加強風險管控。
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的同時要注意切實防范金融風險,加強風險防控。首先,商業銀行服務的對象是弱勢群體,大多具有內部管理體系不健全、財務數據不透明、缺乏足夠抵質押物、風控體系不完善等特點。商業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業務時可借助金融科技降低金融風險,積極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進行風險管控,完善風險預防和控制措施,切實有效防范風險。除此之外,還要完善監管體系,加強監督管理,對廣大的普惠金融群體開展普法教育,改善普惠金融生態,降低開展普惠金融的不利風險因素,確保商業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業務時能夠順利進行。
三、結束語
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業務是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的具體表現。要想使商業銀行的普惠金融之路走的更好,就要積極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利用金融科技最大限度地降低普惠金融交易成本,防范各類風險。不僅要在創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模式,加大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上下功夫,還要加快信貸管理流程創新、風險管理模式的創新,在加快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上做文章,下大力為普惠金融群體提供便捷的的金融服務。從而使普惠金融之路越走越寬,為探索新形勢下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董希淼.商業銀行如何發展普惠金融[J].金融經濟,2016(21)
[2] 趙靜.新形勢下普惠金融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4(09)
[3] 高衛穎,張士斌.淺談國有商業銀行開展普惠金融業務的幾點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