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月
【摘 要】中國的輪胎產業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與對外貿易地位的提升,其對外貿易總量和國外市場份額也逐漸攀升,這其中自然有自身的勞動力廉價、產品附加值低所造成的輪胎出口價格低廉等原因。但正是由于價格相對低廉使大量的輪胎輸往國外市場,使我國的輪胎產業逐漸成為其他許多國家制造貿易壁壘的眾矢之的,而且由于產品附加值低、出口市場過度單一、有效需求不足等原因,我國的輪胎產業出口現狀愈發嚴峻,所以分析我國的輪胎產業并探討相關的對策意義重大。
【關鍵詞】中國輪胎產業;出口現狀;對策
一、引言
自從中國進入世貿組織,其輪胎產業在國外的市場份額開始出現大幅度提升,且歐盟、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為主要出口地,所以尤其在這一些發達國家中市場份額增長尤為明顯,美國以挽救夕陽產業、保護本國就業等為理由,對中國實施越來越隱蔽和越來越高級的各種貿易壁壘,其中包括“雙反”、特保措施、技術壁壘等各種形式,這一舉動促使中國的輪胎出口遭到重創??傊?,由于外部市場需求不足、汽車工業產銷增速的放緩、產業升級效果不明顯、外貿壁壘、出口市場依賴性過大等原因,使我國的輪胎出口面臨巨大的瓶頸問題。
二、文獻綜述
中國輪胎產業所面臨的問題有不同的見解。一、關于經濟潛在增長能力下降越來越明顯,張新華認為:“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由于各種經濟環境和生產要素的影響,已由9%降至百分之七左右,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在未來幾年會在7%至8%之間?!?;二、關于中國輪胎產業所遭受的貿易壁壘,胡工認為:“我國輪胎出口在同時受到技術型貿易壁壘、知識產權壁壘及反傾銷的困擾”;三、關于國外市場需求減少,蔡為民認為:“美國、俄羅斯等國家汽車市場銷售持續下滑,由于歐美汽車市場不景氣,輪胎需求減少,銷售量持續下降,包括北美、亞洲以及南美地區在內的其他市場輪胎需求也出現衰退”;四、關于產能過剩,張新華認為:“原有的投資擴張受產品結構升級緩慢的影響只能在原有技術條件下產生的產品結構基礎上有限的擴大產能,其結果必然是產能過剩,而這主要是由生產能力過剩引起的”。
三、我國輪胎產業當前所面臨的諸多問題
(一)我國輪胎產業所遭受的貿易壁壘日益升級
企業價值鏈分為設計、采購、制造、物流、營銷、品牌和服務等幾個方面。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在價值鏈上主要集中在制造環節,即處于微笑曲線的中低端,當然我國的輪胎產業也不例外。從2012 年11月1日開始,歐盟對其成員國的輪胎標簽進行了統一,并規定于 2012年、2015 年和 2018 年分三個階段實施。2015年10月,GSO( 海灣國家標準組織 ) 規定自2016年1月1日開始,海灣七國開始全部實施《輪胎標簽法》,此舉措讓中國輪胎銷往中東的難度愈來愈大。另外歐盟拒絕認證那些未達到標簽法第二輪標準的輪胎。
(二)我國的輪胎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
我國的輪胎原材料、產量及外貿依存度都較高,而產業標準和層次都存在較低的情況??上攵獓鴥绕髽I大多處于中低端階段,大約百分之八十以上均為中小型輪胎企業,因中小型輪胎企業在自主創新與高端技術等各個方面發展優勢不明顯,所以那些需要自主研發的高端產品不多,大多數均為中低端輪胎,因此產品結構十分的不合理。我國是生產大國,輪胎產量已連續多年保持在世界首位,正是由于產量增長過快,帶來了地域結構和產品結構兩個較為嚴重的結構型問題。
(三)我國輪胎產業出口市場過于單一,過度依賴于個別發達國家
我國的輪胎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美國、歐盟、日本等少數幾個國家,我國本來就已連續多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輪胎生產國和輪胎出口國,而輪胎的出口又集中于這么幾個發達的國家,導致輪胎國外市場需求不足,受到美國、歐盟等的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的惡果也的確在預料之中。
(四)企業集中度不高,品牌效應過低
目前,我國的本土品牌之所以缺乏強大的產品競爭力且與國外品牌差距較大的原因是低端的產品性能和缺乏創意的品牌定位。國內輪胎行業對市場的研究還停留在淺顯的階段,其銷售過程基本上是由各個代理商來把控和負責,價格公開化,銷售渠道混亂不堪,銷售人員素質較為低下等等。很大一部分輪胎企業基本上還沒有建立品牌、擴大品牌的概念,其腳步仍然停留在利用勞動力的比較優勢與國外的產品拼價格和產量。
四、相應的對策
(一)及時認清貿易壁壘升級的現實,盡快使產品達到國際標準
在傳統的雙反、特保措施貿易壁壘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紛紛掉頭轉向技術壁壘。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我國的輪胎產業應隨時關注迅猛變化的國際市場,堅持不懈的走自主創新道路,加快提升技術水平,及時的調整不盡合理的產品結構,不斷積極的發掘新市場,并且努力的提高國際競爭力,真正做到以產品的高附加值取勝。輪胎企業可以倡導政府建立國家級高標準輪胎實驗場地,對不符合標準的輪胎回爐重塑;也可以積極響應“走出去”戰略,在具有原材料和人才等優勢的國家建企業辦工廠,有目的地繞開貿易壁壘。
(二)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的步伐,以擴大內需減少產能過剩
我國的輪胎企業規模小、大多數企業技術水平不過關,因此應當堅持優化重組,強強聯合、強弱兼并重組,進而促進資源不斷地向優勢企業集中,從而以集團化的規模優勢去抗衡那些實力較強的國際品牌。產業結構問題和產能過剩是密不可分的,一旦很好的解決了產業結構問題,產能過剩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很好地得到解決。另外,開拓新興市場也只能部分解決產能過剩,我們別忘了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同樣是不可忽略的,我國的輪胎企業可以針對目前國內的實際需求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的特性和功能,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產能過剩問題。
(三)注重擴大企業規模,加強企業品牌建設,努力實現一體化
目前看來,雖然民族品牌競爭能力不是很強,但若能抓住我國汽車工業大發展的良好時機,獲得一定的力量支持,國產輪胎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由于汽車行業內部的利潤擠壓較為嚴重,以及橡膠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業內的競爭已經從低廉的成本競爭逐漸的變為品牌的競爭。所以,輪胎企業應該準確把握好這一局勢,通過優勢媒體對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進行較大程度的改造,以知名的品牌而不再是一味的注重成本加強競爭優勢。
(四)充分利用“互聯網+”,改變輪胎的營銷渠道
“互聯網+輪胎”成中國輪胎業新趨勢,給傳統輪胎行業一次全方位、深層次、顛覆性的沖擊,為我國的輪胎產業提供全新的可以探索和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使我國偏傳統的輪胎產業能更快的跟上時代的步伐,實現成功轉型升級。我國輪胎企業可通過與先進互聯網技術的結合,開辟輪胎行業全新的服務模式與營銷模式,實現全產業鏈整合,利用具有溝通、交流、探討、宣傳和推廣功能的平臺將廠家與終端用戶無縫連接,顛覆傳統輪胎行業營銷渠道、銷售模式,減少產業鏈中間層層溢價的壁壘,讓用戶享受更透明的價格和服務,使輪胎產業提高成本優勢。
五、結語
我國的輪胎產業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緊跟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在實現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出口市場過于單一及依賴性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產品附加值低、貿易壁壘逐步升級、需求不足等問題。我國的輪胎發展進入到了瓶頸期,輪胎企業應調整產業結構,申請政府的金融支持政策,開拓新興市場,以創新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標準,應緊跟國際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把好質量關,呼吁政府加強國際交流與溝通,以減少貿易壁壘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韓瑩.未來中美貿易摩擦或呈三大趨勢[N].中國信息報,2014年7月22日(2).
[2] 魏曉娜.美國輪胎特保政策對中國輪胎行業的經濟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2010,(4).
[3] 蔡為民.金融危機下的中國輪胎產業現狀與發展[J].綜述與專述,2010,(36).
[4] 蔡為民.美國輪胎特保案給我們的啟示[J].輪胎工業,2011,(31).
[5] 隋新美.中國輪胎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分析[J].國際商貿.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