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淯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和貿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圍內擴展,“中國制造”的影響力已經擴散到全球,但是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所占比重小,而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面臨著發達國家的貿易綠色壁壘的壓力。本文通過研究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對出口績效的影響機制,對中國企業如何打破發達國家所設定的貿易壁壘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以中國東部地區多家出口制造型企業的管理人員為研究樣本,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數據,研究發現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對出口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環境績效在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對出口績效影響中充當中介作用。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出口績效;環境績效;綠色壁壘
一、引言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國際貿易自由化的趨勢越來越顯著。自由化的貿易的發展促使傳統關稅壁壘暴露出許多缺點,其應用范圍也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綠色壁壘由此產生。從廣義上講,綠色壁壘作為一種市場準入障礙,是指進口國通過國內、國際立法,制定出內容復雜的環境保護標準、法規、法律和公約,以阻礙或限制禁止某些外國商品的進口。然而狹義上說,綠色壁壘事實上是指一個國家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借口,以控制進口來保護本國供給,對國外商品進口特地設置的具有差別性的或對正常環保本不必要的貿易限制是一種非正當的綠色壁壘。
中國企業尤其是出口制造型企業必須改變傳統的生產運作方式,加強污染預防、對污染進行全過程控制和節約資源。從企業生產運作管理上積極應對綠色壁壘,加速引進和開發適用的對環境無害的設備和技術, 采用綠色生產工藝,節能減耗, 全面利用,形成在綠色生產條件下的生產運作體系。綠色供應鏈管理是將“綠色”元素添加到供應鏈的過程中去,并把這一過程中帶來的影響轉移到對環境友好的過程中。因此,環境友好型流程、產品和服務的開發需要供應鏈中所有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以避免其他合作伙伴做出的次優化決策。
所以本文從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視角去探詢和研究其中國出口制造型企業的出口績效有無影響以及是如何影響的問題。
二、研究假設:
2.1綠色供應鏈管理與出口績效
在以往國內的研究中,并沒有直接研究綠色供應鏈管理對出口績效的影響。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綠色供應鏈管理對出口績效有直接的正向影響。
H1a:環境化設計對對出口績效有直接的正向影響。
H1b:綠色采購對出口績效有直接的正向影響。
H1c:消費者協作對出口績效有直接的正向影響。
H1d:內部環境管理對出口績效有直接的正向影響。
2.2綠色供應鏈管理、環境績效與出口績效
(1)綠色供應鏈管理與環境績效。現有文獻中有相當多的證據表明,在各個行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中,環境績效得到了改善(e.g. Zhu et al., 2010; Shi et al., 2012; Diab et al., 2015; Dubey et al., 2017; Kumar et al., 2017)。基于以上論證,提出以下假設:
H2:綠色供應鏈管理對環境績效有正向影響。
H2a:環境化設計對對環境績效有直接的正向影響。
H2b:綠色采購對環境績效有直接的正向影響。
H2c:消費者協作對環境績效有直接的正向影響。
H2d:內部環境管理對環境績效有直接的正向影響。
(2)環境績效與出口績效。現有文獻中鮮有對于新興經濟體的環境績效和公司的其他績效的研究。提高環境績效的負面效應可能在短期內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所取得的成果,如節約能源,減少浪費和提高運營效率,將遠大于所消耗的成本,并且提高企業的形象,從而增加企業的無形資產和提高收益(Shi et al., 2012)。基于以上論證,提出以下假設:
H3:環境績效對出口績效有正向影響。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其四個維度對出口績效具有顯著的影響,環境績效會受到企業采取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而產生積極影響,同時又能提升企業的出口績效。因此,本文認為,環境績效會在綠色供應鏈管理與出口績效之間發揮中介作用。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4:環境績效在綠色供應鏈管理與出口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模型與研究方法
3.1理論模型構建
根據對以往文獻的回顧及研究假設,本研究的理論模型如下圖所示:
3.2變量測量
本文所有變量的測量均是在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并咨詢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對量表做了進一步的修訂。問卷中所有變量測量均采用Likert7點量表,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
正式調查結束后共回收了182份問卷,刪除了無效問卷34份,最終確定的有效問卷為14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1.3%。研究樣本中,從性別來看,男性占77.7%,女性占22.3%。從被訪者職位分布來看,高層管理者占9.4%,中層管理者占歲占41.9%,基層管理者占48.7%。被訪者所在的出口制造型企業所在行業有:食品業、紡織業、化工產業、橡膠及塑料產業、家具及固定裝置業、機械制造業等多個產業,分布較為均勻,說明該樣本可以較好地代表中國東部地區制造業的情況。
四、數據統計分析和結果
(1)主效應分析。本文利用SPSS22.0軟件對主效應進行了回歸檢驗,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表1中模型1a、2a為因變量只有控制變量的基準模型,而模型1b、2b是在基準模型的基礎上加入解釋變量。具體來看,由表1可知,綠色供應鏈管理對環境績效(模型1b,β1=0.358,p<0.01)和出口績效(模型2b,β1=0.577,p<0.01)都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環境績效對(模型2b,β2=0.450,p<0.01)出口績效也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由此,假設H1(H1a、H1b、H1c、H1d)、H2(H2a、H3b、H2c、H2d)、H3、得到支持。
(2)中介效應分析。對于中介效應分析,本文采用Preacher和zhao等人提出的Bootstrap分析方法,來檢驗感知質量的中介作用。本文把綠色供應鏈管理作為自變量,出口績效作為因變量進行檢驗,環境績效的中介效果檢驗如表2所示,綠色供應鏈管理對出口績效的間接區間為(LLCI=0.033,ULCI=0.253),區間不包含0,且直接區間(LLCI=0.256,ULCI=0.654)同樣不包含0。由此可知環境績效在綠色供應鏈管理和出口績效的影響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假設H4得到支持。
五、結論和討論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利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實證分析了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對出口績效的作用機制,主要形成了以下的研究結論:綠色供應鏈管理不僅會直接作用于出口績效,還會通過環境績效間接影響出口績效,且綠色供應鏈管理對出口績效的影響作用要強于環境績效對出口績效的影響作用。
本研究的結論具有一定的理論貢獻。首先,它有助于深入理解綠色供應鏈管理如何影響環境和出口績效。此外,本研究通過研究環境績效對出口績效的影響以及環境績效對綠色供應鏈管理與出口績效之間關系的中介作用,豐富了現有文獻綠色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績效影響的認識。本研究是立足于中國這樣一個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制造型企業建立起綠色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的環境和出口績效影響,這有助于印證在其他文獻發達國家背景下建立起來的理論。
【參考文獻】
[1]Rao P,Holt D.Do green supply chains lead to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perfor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5,25(9):898-916.
[2]Zhu Q,Sarkis J.Relationships between operational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among early adopters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4,22(3):265-289.
[3]Messelbeck J,Whaley M. Greening the health care supply chain: Triggers of change, models for success[J].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2000,6(1):39-45.
[4]朱曉勤.WTO與綠色壁壘:若干法律問題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4):83-89.
[5]伊晟,薛求知.綠色供應鏈管理與綠色創新——基于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16,37(06):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