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然
【摘 要】大數據時代帶給傳統的企業管理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與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相比,大數據時代下的企業管理模式,充分挖掘信息數據的商業價值,加強了技術人員的培養。本文在對傳統與大數據下企業管理創新比較的基礎上,構建基于大數據背景的企業管理創新模型。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模式;創新與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智能終端應用儲存視頻監控成為了全球數據的主要來源。大數據時代提供了難以想象的空間和潛力,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因此,基于大數據的企業管理創新模型,如何引導企業向有利于社會環境的新模式發展,進一步發掘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商業價值,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然而當前大數據在企業管理領域的研究只是初步探索、也尚未形成成熟的系統研究體系,因此本文在探討大數據概念與基本特征,分析大數據時代給企業帶來的挑戰和如何創新企業管理模式以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后,也對企業管理的模式也提供了新的思維模式。最后分析政府在推動大數據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從而為大數據快速發展創造條件。
一、大數據時代的背景
(一)大數據的定義
第三次信息革命后,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高速增長的社會數據與科學數據源源不斷地產生并匯聚在一起,形成了“海量數據”。因此產生了詞匯“大數據”。大數據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提出。該公司稱大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之中,成為重要的市場經濟生產因素。在現代社會中,無法在一定時間內使用常規工具來獲取管理的數據,就稱為大數據。也就是說,無法使用傳統計算機技術與數據庫無法處理的海量數據。
(二)大數據的特點
1.大數據的大量化
隨著數據量不斷增大,大批的數據從各種源頭通過各種渠道定期產生,最終以各種方式會聚在一起,形成海量的數據集。同時它的規模不斷擴大,現在計數已由EB躍升到ZB級別,這就能看出大數據的海量化。
2.大數據類型多樣化
數據的結構、類型多。這些數據不僅只限于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也日益增長;。同時數據類型也不只包括網頁、文本、圖片,還包括視頻、點擊流和地理位置這些半結構化的數據和非結構化的數據等。
3.大數據的生成快速化
數據的生產、獲取、處理、分析的速度持續穩定增加,形成高速的數據流。數據實時、高速的產生,因此它具有更快的流動性和更強的時效性。數據信息的獲取也具有高速性。
4.大數據所創造價值高
大數據中含有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科研價值,這些價值將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研究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能夠有效地挖掘和充分的使用,促進各個領域的持續創新,它的運用前景也是十分廣闊的。但是并不是所有數據都有用價值,因此價值密度低[1]。
的,只有部分具有核心價值。
(三)大數據的發展背景
隨著海量數據的不斷增加,大數據推動著社會的變革,也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由于網絡的普及與高速發展,大數據的標志已經不再是掌握數據,而是通過利用數據對已有數據進行整合和分析,從而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作出更加合理和科學的預測與判斷。因此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使企業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處于領先地位,因此,如何完善調整自己內部管理模式是當今企業需要首先抓住和討論的問題。
二、大數據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一)針對市場環境
第一點,與消費者建立緊密的聯系。在大數據時代,客戶的基本資料已經是透明公開的東西。因此,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企業需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同時通過社交媒體或網絡分析軟件,在服務平臺和消費者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讓企業更加了解每一位客戶,也可以說是人性化的服務措施。第二點,改進創新產品。企業在通過大數據能夠更加準確的了解客戶的需求后,有針對性地及時對客戶反映的問題做出優化和改善,強化平臺服務功能。第三點,明確市場風險。在為每一位客戶提供服務的同時,企業也將面臨同樣的機遇與挑戰。然而,企業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客戶實時需求變化,針對應急狀況來判斷相應的風險。
(二)針對企業內部
第一點,需要挖掘企業內部的數據。企業的信息化是大數據的基本前提,因此企業對于信息的建設,首先注重信息來源,分析信息的準確性。這是提高企業服務與產品競爭力的第一要素。第二點,需要把握市場行情。企業通過分析大數據,可以實時了解其他競爭企業的價格變化,從而調整自身的內部結構來保持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加大市場份額。第三點,需要有效的節約企業內部成本。企業在掌握其內部全面的數據后,會對它各個部門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處理,從而從各個方面找準自身的不足,挖掘自身的潛力。最后通過數據分析來選擇合適的運營方式,節約成本與時間,達到高效率、高品質、高要求的最終目的[2]。
三、大數據時代下企業數據處理面臨的挑戰
(一)大數據的數據問題
隨著互聯網與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的數據量飛速增加,這些數據類型多樣不僅有以數字文本為主的結構性數據,而且保存著半結構性和非結構性數據。然而這些數據產生于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等各項業務活動中,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平臺。因此,如何統一整合這些數據,同時發掘海量數據中的價值,是企業數據處理面臨的挑戰之一。
(二)大數據的數據整合問題
在企業的內部信息系統中,存在著不同的業務數據庫,而這些業務數據恐很難實現共享關聯,因此對于關鍵業務數據的收集整合和利用,必須要通過建立智能商務系統,篩選有效信息,挖掘其中的價值,以達到跨業務平臺數據的關聯與整合的目的。然而就目前的技術而言,這仍然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三)大數據的技術問題
大數據的技術問題,涉及到信息的儲存和處理與挖掘。隨著各種信息技術的崛起,大數據的數據處理工具,已經融合了多種技能和高新知識。然而作為大數據的核心技術,商業智能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僅涉及到金融電信網絡,電子商務這些電子行業,其他行業中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四)大數據的數據安全問題
數據量的增加,對于數據的安全防護便顯得格外困難。特別是在數據網絡空間中,各式各樣的計算模式使數據更容易成為黑客的攻擊目標,而這些數據存在的大量個人隱私,客戶信息與運營數據也遭受著外泄的風險。信息安全也成為企業大數據技術發展的首要障礙[2]。
四、大數據時代的企業管理模式創新
(一)建立基于商務智能的企業信息平臺
企業想要挖掘信息中的價值,首先就要提高智能化的程度。挖掘跨平臺服務中的一系列信息變革,建立企業商務智能信息平臺,消除企業內部的信息孤立,進入信息流動關聯一體化的階段。因此,企業信息化首先要著重培養信息意識與數據質量管理意識,同時注重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挖掘數據信息中的潛在價值,從而獲取更高的利潤與發展。
(二)基于數據的運營決策
除了傳統的數據企業平臺之外,企業還需要建立一個非結構性的社交網絡平臺,實時挖掘客戶信息,提供最佳產品與服務。同時將不同類型的數據融合在一起,突破傳統管理模式,帶來業務創新與變革。同時,企業可以從社交媒體中將,對其中的內容進行一些關系式的識別。通過這些內容,企業聲譽可以有效提高,在追蹤市場趨勢,監測市場實時動態的同時,與傳統的數據融合,全面了解客戶的實時需求。
(三)基于社會公共為決策的觀念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一般認為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者是企業的主體,然而隨著社交網絡的普及以及網絡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決策模式缺乏合理性和突破性。因此隨著公共公眾的是社會理念不斷改變,企業的決策主體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將決策理念由狹隘的企業高層轉移到廣泛的社會公眾,真正貫徹顧客至上的理念。這使企業大大提高顧客體驗度與滿意度,創造出基于市場流行的產品與服務,讓企業處于一種更加穩定和社會評價度和信譽度高的狀態,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空間[4]。
五、政府在推動大數據發展中積極作用
(一)制定引導數據共享政策
數據共享是大數據時代的基礎。然而由于個人隱私以及企業機密的問題,數據共享并不會在公共平臺傳播,這些有利數據不會被輕易使用。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積極的政策,鼓勵和引導個人和企業進行數據公開,使企業個人的生產生活數據能夠得到有效利用。同時政府也需要為這些信息數據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共享平臺,解決企業個人的內心憂慮。
(二)制定數據安全使用政策
由于大數據中蘊含著大量的未知信息,而這些信息都是個人行為偏好的隱私,如果受到惡意傳播,則會對企業個人產生難以預估的后果。因此,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個人隱私信息安全的控制來避免特殊信息的使用所造成的不好影響。同時也需要防范商業和個人隱私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進行一系列的違法操作。這意味著政府需要制定出臺有效的數據安全使用政策,建立數據使用秩序,保障信息安全。
(三)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隨著資源共享的到來,數據分析處理技術不斷更新與成熟,數據稍加處理后便會產生新的數據資源,這時對于個人智力成果的保護便會受到侵犯??梢哉f,只有確定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才能夠避免利用這些商業數據而產生的產權糾紛。因此,政府需要不斷的加強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推動大數據時代下企業不斷健康發展。
六、結語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給企業各個領域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因此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時代,大數據時代下的管理,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全新的創造模式。在基于對大數據概念特點進行有效分析的同時,企業決策者更加轉變管理思維,發掘創新模型,作為政府也要在制定政策和系統上予以支持,推動企業大數據的積極發展。
【參考文獻】
[1]余義勇,段云龍.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 2016,37(3):302-307.
[2]衛俊儒,王元亮.大數據時代下的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探析[J].信息系統工程,2014(11):56-56.
[3]田新,肖鈺麟,廖芬.大數據環境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3(3):43-47.
[4]馬琳.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4 (7):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