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曄晴
【摘 要】中國知識產權采用的行政與司法“雙軌制”保護模式,在實際運行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保護機構重疊、保護標準多樣、保護程序獨立等,嚴重影響了保護效果。基于此,本文從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出發,就其保護理念及保護政策進行了分別研究,希望能夠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念;政策
2008年,政府部門頒布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強調將司法保護納入到知識產權保護的范疇,知識產權保護開始面臨著越發復雜的環境和要求。考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理念與政策在統一司法保護標準、提升法律適用性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需要有關部門從實際出發,形成對于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正確的理念認同,準確做好政策制定,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良好保障。
一、知識產權保護現狀
就目前而言,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采用的是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的“雙軌制”模式,相比較其他國家的“雙軌制”,中國“雙軌制”在行政保護體制方面具備幾個獨有特征:一是執法權力的普遍性,其被賦予了準司法的法律地位;二是執法方式多樣性,如海關設置的進出口限制,工商部門對于侵權行為的處罰等;三是執法主體獨立性,執法機關可以獨立行使行政權力。這種保護體制的形成與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立時期的基本國情密切相關,當時人民法院力量薄弱,經驗欠缺,加上行政執法的主導地位,使得行政保護系統與司法保護系統共同承擔起了知識產權保護的使命,為知識產權保護作出了卓越貢獻。但是在加入世貿組織后,現有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暴露出不少問題:首先是保護標準不統一,導致法院與行政管理機構就同一起知識產權案件的裁決可能截然相反。同時,認定標準不統一,在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認定方面,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可能存在沖突;其次是保護效率不高,保護機構的重疊不僅會導致糾紛解決成本的增大,還會對知識產權訴訟程序的效率產生影響;然后是保護程序銜接性欠缺,保護程序的杜麗華使得行政執法主體雖然在知識產權確權認定、侵權打擊以及糾紛解決等方面具備專有權利,但是也會導致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缺乏協調性,無法實現有效銜接[1]。
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念
想要實現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需要立足時代發展要求,樹立起以司法保護為核心的保護理念,確保司法保護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主導作用能夠切實發揮出來。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優先性
司法保護優先性指司法機關在處理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以及解決糾紛的過程中,處于優先地位,發揮主要作用,其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當啟動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時,司法機關本身具備優先主管的權力,具體來講:對于某個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即便行政機關先對其進行了處理,案件當事人依然可以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司法流程對案件進行再次處理,不過,如果案件當事人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想要同時請求行政機關的救濟是不被允許的。通過確定司法保護的優先性地位,能夠有效避免“雙軌制”運行中存在的同一案件處理結果不一致的情況;另一方面,在處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時,司法機關享有案件裁判的優先效力。簡單來講,就是在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同時處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時,如果對案件事實認定不一致,則以司法機關的效力為優先[2]。
(二)全面性
司法保護全面性指司法機關在處理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以及解決糾紛的過程中,必須能夠為權利人提供全面可靠的保護,這也是司法本身權威性的一種體現。在實踐中,司法保護的全面性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范圍的全面性,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保護范圍應該全面,將侵權糾紛、行政訴訟、刑事犯罪等全部包裹其中;二是審查的全面性,要求司法機關能夠依照案件當事人的請求,就行政機關已經做出的各種判決,如產權授權、侵權認定、行政處罰等進行全面審查,真正意義上實現公平性、公正性和全面性。
(三)終局性
司法保護終局性是其本身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簡單來講,就是對于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案件,一旦人民法院做出了生效判決,就具備終局裁斷的性質,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行政機關拒絕執行,案件當事人也可以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司法保護終局性同樣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在經過全面審查后,即便人民法院給出的裁決結果與行政機關不同,也需要依照其查明的事實進行裁判;第二,如果行政機關已經在案件當事人的要求下進行立案,而案件當事人繼續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則行政機關需要暫停處理程序,將案件移交給人民法院,待其就案件做出相應裁判后,才能依照裁判結果繼續進行處理[3]。
三、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
司法政策與公共政策緊密連接,能夠體現出司法本身的權威性,而且與司法權存在內在同一性。就目前來看,我國相關標準和規范在針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進行定位時,通常都會參照幾個要素:第一,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所處主要階段;第二,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各種法律法規;第二,知識產權所具備的特征。從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念出發,其司法保護政策應該包含以下幾點內容:
(一)打擊強權侵權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不僅需要堅持自身立場,更應該具備國際視野,對外應該抵抗強權,對內應該打擊侵權。不少發達國家開始在國內運作知識產權制度提升綜合國力,在國際上則運用知識產權工具維持自身競爭優勢,針對這樣的大環境,中國應該從國家利益著眼,立足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制定相應的侵權認定及損害賠償標準,有效抵御外部強權;從國內形勢分析,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關系著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做好侵權行為打擊,是推動科技進步、文化繁榮的內在需求[4]。
(二)關注侵權源頭
針對當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不斷增加的情況,應該關注源頭打擊,而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在實際操作中,必須明確侵權的源頭,對侵犯知產權的生產者和經營者進行嚴厲打擊,尤其是一些社會危害性巨大,影響范圍廣的案件,應該做到絕不手軟,從重處罰,從源頭上打擊侵權行為,提升還能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通過源頭打擊,能顧解決司法實踐中存在的“越打越多”的困境,在保障合法權利的同時,維護司法權威。
(三)加強救濟威懾
具體來講,一方面,應該從民事侵權層面強化救濟,確保制裁侵權及救濟權利中損害賠償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出來,結合全面賠償原則,適當增大賠償額度,尤其對于一些嚴重侵權行為,應該加重侵權人的賠償責任;另一方面,應該從刑事打擊層面強化威懾,降低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入刑門檻,提升司法保護的威懾力[5]。
四、結語
總而言之,面對愈行愈烈的侵權行為,政府部門應該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針對當前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機制存在的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化理念認同,完善保護政策,促進知識產權司法能力及司法水平的提高,開創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全新工作局面。
【參考文獻】
[1]奚曉明.當前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政策與理念[J].知識產權,2012,(3):3-10.
[2]肖艷.論中國知識產權法院的構建[D].中南大學,2014.
[3]宮雪.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兩點與展望——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中國道路”[J].中國審判,2017,(12):3-11.
[4]管榮齊,李明德.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改革研究[J].學術論壇,2017,40(1):111-117.
[5]邢弢.新形勢下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TRIPS協議的差距[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9):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