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子秋
【摘 要】目前,機關效能建設低下主要來源于幾個方面,既有機關單位工作人員自身存在思想作風問題,也有管理體制上存在信息不公開、行政管理效復雜合效能監督問責不夠等等多個方面的突出問題。為此,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既要轉變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更要健全機關效能建設的全面協調機制、考核問責機制以及健全效能投訴監督、信息公開陽光透明的保障等機制,全面提高機關效能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關鍵詞】行政效能低下;作風建設;健全機制
所謂行政管理效率,就是在圓滿完成行政機關的使命與任務的基礎上,投入的工作量與獲得的工作效果之比。行政管理效率應該是數量和質量的統一,是功效與價值的統一。
一、行政機關工作所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各級行政機關是按照國家憲法和有關組織法的規定而設立的,代表國家依法行使行政權,組織和管理國家行政事務的國家機關,也是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機關行政管理是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通過使用崗位所賦予的權力來管理社會事務的一種社會活動,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目前行政機關工作還存在一定問題。
(一)工作方法缺乏標準化
目前從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由于日常工作復雜不同,不同職能部門的工作性質也存有明顯的差異性,所以不同單位甚至同一單位的不同個體對政策的理解也存在不同深度的理解,因為政策都是帶有普遍性的規定,在實際工作操作的難度很大,這也導致這些規定符合禁令在具體的推行過程中被打了很多折扣。目前,個別行政機構部門的工作流程不規范,甚至在日常管理帶有隨意性,同時責任倒追機制也不健全,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管理模式方面缺少缺乏標準化、法制化。正是由于標準化和法制化的缺失,直接導致,在實際的行政工作中,很多行政管理人員按照自己的理解來進行工作,上級的指令也得不到很好的貫徹落實,有的甚至消極應付,導致機關行政工作效率效能的底下和人民群眾滿意度的下降。
(二)行政機關職能轉變不到位
部分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還存有“管理既工作、工作就是管理”的偏識。工作作風不硬朗,改革步履后勁乏力,導致有些政策指令落實不力,個別黨員干部工作作風不務實、缺乏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作風,甚至個別行政領域的不正之風和權力尋租等腐敗問題時有發生。很多群眾和企業對行政機關的工作意見頗多,嚴重時甚至引發上訪、群體事件的發生,嚴重損害了行政機關的形象毒化了干群關系,也給社會的和諧穩定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三)行政監督體制力度不夠
行政監督體制作為國家對行政機關工作進行監察和監督的重要工作手段,對于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性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屬地責任和部門責任的相互重疊,不少機構間缺乏協調、配合和制約,造成行政監督的滯后。此外,監督機構的分工不合理,職責權限不夠明確和規范化,最終導致了內外部監督機構包括監察機構和外部媒體等各自為戰、勢單力薄,監督能力有限,很難發揮監督體系所蘊含的最大效力。
(四)激勵制度不完善
近年來,在制度不斷完善管理的之下,行政工作人員的工資等收入與工作的績效掛鉤,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行政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主動性。但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行政機關與現代企業相比,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吃大鍋飯的慣性。在實際工作中,不少機關單位雖然存在一定激勵,但薪酬上多占權重過低過小,激勵機制并不能起到顯著的獎優罰劣的作用,更沒有充分體現出工作態度的好壞與職業素養的高低;另一方面體現出激勵的單一性,很多單位的激勵機制只是存在薪酬上的一些差異缺乏綜合的考評機制,沒有體現不同崗位要求差異不同,挫傷了一些優秀同志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直接導致薪酬激勵機制不夠明顯。
(五)服務群眾的意識不強
由于思想懈怠,部分行政工作人員還存在為人民服務意識淡薄,少數人還懷著官本位思想,慵政、懶政,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個別人甚至還利用職務之便,為難群眾,趁機吃拿卡要,以權謀私,不僅惡化了干群關系,還損害了行政管理部門的公眾形象。此外,行政部門個別工作人員不僅服務意識不強,同時服務創新能力也非常有限,他們在行政工作中遇到新問題時,不僅不為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甚至搪塞與推諉,且美其名曰“秉公執法、按制度辦事”。
二、提高行政機關工作效能的對策思考
(一)加強作風建設,提高工作效能
作風是干事之基,也是成事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進一步轉變職能,改進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作為行政機關部門,應興利除弊,要適應時代發展之需求,組織行政管理人員認真學習與落實十九大會議精神與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講話內容。在日常工作中不斷自查與反省,其實加強作風建設,擯棄“官老爺”以及“慵政與懶政”等腐思想,秉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為官”理念,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工作宗旨,以嚴格要求自己為起點,勤勉自律、廉潔從政、親民愛民,嚴守工作紀律,以實際行動提高工作效能,以實際行動彰顯一個黨員干部的本色。
(二)建章規制,強化責任制
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章規制,發揮制度在管理中對事不對人的規范作用,推動日常工作穩步、有序地進行。首先是嚴格落實“一把手”責任制。根據民主與集中的原則,行政部門的“一把手”負責本級行政部門的工作,副職協助正職分管一方面的工作,強化責任制,并對正職負責;二是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行政管理部門責任重、影響大、工作范圍內瑣事繁多,需要從制度上明確各自的職責,為此,對行政工作人員定編定崗、明確工作權限與責任、避免部門之間、科室之間、工作人員之間存在的權責不明、遇事推諉扯皮等現象的發生;三是嚴格落實分級責任制。用行政管理學的原理,實現管理的扁平化,進一步強化責任制,避免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或越權指揮、跨科室操作等問題的出現。工作實踐證明,只有加強分級責任制,才能分權分工,分級治事,分層負責,激發民主精神,發揮各級的主觀能動作用。
(三)完善機制,健全監督機制
落實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關鍵之舉,為有效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體現出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做主的優越性。必須完善監督機制,規范行政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行為,完善激勵約束、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給積極干事者撐腰鼓勁,對庸政懶政者嚴肅問責。決不能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干事。人才是最稀缺、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為此,完善監督機制首先要加強行政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工作。一是把好人才關,通過公開、公正的招考,選拔、錄用等程序,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管理專業過硬、綜合素質高的行政管理人才梯隊;二是建立健全責任制。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發揮網絡監督作用,堅決抵制黨員干部中的“害群之馬”,嚴肅查處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吃拿卡要的官僚主義作風,依法懲治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知法犯法、頂風違紀的各種行為;三是定期接受人大、政府、監察、審計等部門的督查,一方面依法肅清行政管理人員隊伍,另一方面及時改進工作,不斷提升工作水平;四是行政機關加大宣傳力度,為依法行政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利用媒體與網絡平臺,增加行政執法的透明度,保證人民群眾的知情權,接受群眾的建議權與監督權;五是認真落實執法責任制,明確執法職責與權限,建立健全責任追責制度,促使行政管理人員時時提高警惕、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行政執法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與制度化。
(四)獎勤罰懶,明確正向用人機制
洗碗理論提出,經常洗碗的人容易打碎碗。所以,在機關單位,做事難免會出錯,不能讓做事的人出力又寒心。要建立激勵機制,包括容錯機制、正向激勵機制,反向懲戒機機制,進一步優化考核辦法、完善獎勵政策,真正以考核這個“指揮棒”,推動工作人員敢作敢為、敢闖敢試,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用更加過硬的作風創造更加過硬的業績。二要完善晉升制度。在健全考核方案的基礎上,將晉升制度與考評制度緊密掛鉤,綜合工作態度、年限與實績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一整套晉升制度,通過職級目標的晉升,來激勵他們在本職工作中充分發揮出積極性與創造力;三要建立合理的薪酬體系,提高行政工作人員的待遇水平,讓行政工作者擁有職業認同感與幸福感,進而能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總之,通過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使真正使求真務實、踏實勤奮、無私奉獻的工作人員能在激勵機制中能脫穎而出,展現出他們的才學與能力。
(五)信息公開,拉近與群眾距離
加大行政機關的電子黨務公開,有利于提高機關辦公效率和質量。要進一步強調強化政務公開,提高公民獲取信息的透明度、簡便性,建立機關信息公開的考核、社會評議、責任追究、年度報告、監督檢查和舉報調查等制度,規范信息公開工作,公務公開要具體,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讓人民群眾了解和參與決策,廣泛征集多方意見,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此外,還可以設置透明“窗口”,設計開放式辦公室,既節約成本,增強員工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起到相互監督,方便進入機關辦事的群眾監督,方便單位自身的監督檢查。同時,嚴格推行便民利民措施,便民服務窗口要真正做到:遇到首問一次說清、遇到咨詢一定講透、遇到審批一站辦理,真正做到廉潔服務一顆公心、限時服務一流效率、溫馨服務一聲問候、文明服務一張笑臉。
三、總結
綜上所述,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對優化地區發展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不斷加強作風建設,提高工作效能,建章規制,強化責任制,完善機制,健全監督機制,獎勤罰懶,明確正向用人機制,信息公開,拉近與群眾距離,才能提高機關辦公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俊華. 淺論行政機關事務管理工作與效能政府建設[J]. 人力資源管理 ,2017,6:98-99.
[2]傅紹芬.重慶市機關效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 重慶:重慶大學,2014.
[3]周漢清. 淺談加強機關行政管理[J]. 科技經濟導刊 ,2016,6:18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