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琳
【摘 要】本文圍繞新時代,新形勢下,陳家山煤礦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工作,分析了該礦企業人才隊伍的現狀及原因,提出了解決存在問題的途徑方法,強調企業重視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真正的做到人才強企。
【關鍵詞】煤炭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人才強企
新時代要有新發展,更要有新作為。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僅取決于企業擁有的物質資本的數量,更主要取決于企業所擁有的高級管理人才、具有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專業人才和高超技能的技術人才等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如何做好吸納和培養人才,讓他們把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礦山建設之中,促進企業改革發展和科技進步,為企業產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我們礦區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加以深入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
陳家山煤礦每年吸納和培養的人才,他們大部分經過實踐鍛煉都能夠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盡職盡責,擔當起生產經營工作的重擔,有的成為基層技術骨干,有的被選拔為中層管理干部,表現出了較強的技術素質和專業才能,成為礦區生產建設和經營管理的重要力量。盡管如此,還有相當一部分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還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其主要表現在:
有的人從事的工作崗位與所學的專業不對口,不能發揮特長,缺乏繼續上進的熱情;有的人怕苦怕累,不愿深入井下,深入基層,不能把書本知識同實際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作風飄浮,敷衍了事;有的人對工作分配有抵觸情緒,對自己的工作現狀不滿,逐漸失去了愛崗敬業的熱情;有些人受拜金主義思潮的影響、腐朽生活方式的誘惑,不安心本職工作。以上種種思想誤區,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企業人才在生產建設中主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的發揮。
針對以上情況,結合我礦實際,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他們各顯其能、競展才華,做到人才強企,筆者以為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的原則
企業應為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干事創業的廣闊平臺。積極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為專業技術人員開辟干事創業的廣闊平臺,有利于人才的成長,有利于人才的公平競爭,有利于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
1.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切合實際的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要不斷完善競爭上崗制度,形成平等競爭、擇優錄用的選人用人機制,真正把人才用到能夠充分發揮特長和施展身手的崗位上。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對有真才實學的技術拔尖人才給予應有的榮譽和物質待遇。要把專業技術職稱的評聘同崗位技術創新、研究應用成果結合起來,充分體現科技人才的勞動價值。這樣才能激活企業的人力資源,最大限度地開發出蘊藏在廣大職工中的無盡潛能。
2.抓好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和教育。要有目的地給他們定任務,壓擔子,變壓力為動力,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提高,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著力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業務知識更新、培訓,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幫助專業技術人員開闊視野,這對于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綜合素質,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樹立現代專業技術人員新形象都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3.要建立健全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考核、監督機制。煤炭基建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有其特殊性,要解決“機制”問題,就要從有利于公平競爭、增強引力、發揮作用、充滿活力與協調和諧等方面,為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提供規范、完備的保障。要從“人盡其才”和“優勝劣汰”的目的出發,以公開、公平、公正為原則,構建好人才成長和競爭的“平臺”,打破身份、地域和年齡界限,唯才是舉,唯才是用,為人才的脫穎而出和人才作用的充分發揮創造條件。建立完善的分配、激勵和考核機制,在工資待遇上要體現出知識、智力的價值和實際專業能力水平,使貢獻和回報相統一,把知識、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這一政策真正落實下去。科學的考核機制是激活和釋放人才潛能的必要條件,考核制度必須有利于調動人才的積極性、發揮人才的創造性并以此提升企業發展,從公正性、原則性、完整性、民主性、公認度和透明度等方面入手,使考核工作真正成為促進各類人才奮發進取、展現才華的“催化劑”。
二、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原則
1.結合專業技術人員思想實際,加強思想教育。根據青年人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鼓勵并要求他們積極參加礦上舉辦的政治理論學習、專題講座、課題研討、文體競賽、演講比賽等各種活動,教育和引導他們提高自身修養,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正確的政治觀點、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優良的政治品質,形成勤奮求實、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會的人。
2.針對煤礦生產經營的特點和實際,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努力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堅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同企業的興衰成敗緊緊地聯系起來,使專業技術人員把人生價值定位與社會相結合,在創造社會價值中實現自我價值。正確對待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為礦區的發展多做貢獻。
三、樹立科學人才觀,實施人才強企“兩步走”戰略。
1.實施“增能提素”工程。廣泛“建設學習型企業、培養學習型干部”活動,著眼于提高煤炭企業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加大對科級、區隊干部的教育培訓力度。同時還可利用網絡技術方便、快捷、靈活的優勢,開展網上干部培訓,對管理人員進行現代企業領導藝術和方法、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科學、經營管理者管理理念與技巧等方面知識的培訓,逐步實現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制度化、經常化、信息化、靈活化和擴大化。
2.完善配套政策。堅持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原則,突破單一的人才開發模式,做到三個結合:一是內外結合。借助外力,搞好人才的引進,培養“留得住、用得上”,愿意終身為企業服務的“永久牌”人才;二是長短結合。根據不同層次人才的不同需求,在有計劃安排長期培訓的同時,積極開展短期的崗位適應性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把長期使用的基礎課程和崗位急需的技術技能結合起來,提高培訓效果;三是用育結合。改變只用不育和重用輕育的現象,實行按需施教、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3.發揮激勵作用。充分發揮素質培訓的激勵作用,用激勵機制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是針對企業有貢獻的管理人員,給予獎勵性培訓,可以自主選擇與本崗位相關的專業培訓或高一層次的學歷進修,二是堅持科學量材、合理用才的原則,不唯學歷、不唯職稱,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四、結束語
人才是立企之本,強企之基。煤炭企業在特殊的條件和環境下要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國家目前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的大環境下,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并切實提升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堅持用科學發展、與時俱進的眼光認真對待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激發企業人才科技創新和自我提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他們在企業中成功和社會進步中實現價值搭建廣闊的平臺,企業才會有蓬勃發展的生機和活力,才能夠在市場經濟乃至知識經濟的大潮中乘風破浪。
【參考文獻】
[1]郝樹倫:煤炭企業人才強企戰略分析[J];中國煤炭;2018(02)。
[2]蔣繼梁:國有煤炭企業人才資源儲備的戰略性思考[J];現代商業;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