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國
【摘 要】安全生產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乎社會的穩定、和諧、文明,同時也是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安全生產的形勢總體上呈現出平穩向好的趨勢發展,然而粗放式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預埋下的安全生產隱患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時時考驗著安全生產監管防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近些年來,國家對于安全生產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視,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各種非法違法的生產經營建設行為還是屢禁不止,各種安全生產事故還是不斷發生。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對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將大數據應用于提升基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基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工業化的關鍵時期,我國工業企業的地區分布、總體數量、產業結構等都處于比較大的調整期。同時,在工業化前期,由于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投入不足以及企業的主體責任沒有落實到位等客觀原因,加大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難度,同時也加大了從事后管理到事前管理的轉變。然而再單一地依靠傳統中人工監管的手段,將難以建立起分類分級動態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難以從根本上扭轉事故高發態勢。如今,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科學來指導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創新安全生產的監管模式以及提升監管能力,顯得尤為必要。
一、大數據時代基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基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科學化水平還有待提升
基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在行政執法時很大程度是由系統內部來實現的,長時間以來基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在行政執法的過程中有著很大的自由選擇權,依靠直覺與經驗對抽樣數據、局部數據來做出判斷,大數據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揮。抽樣數據以及局部數據邊界模糊、數據分散以及時效性短,難以將其實質性作用表現出來,特別是越來越多流動性以及碎片化的信息出現時,當傳播渠道也變成了平臺時,抽樣數據以及局部數據就完全失去了效用,然而這卻違背了安全生產監管行政執法的實效性。大數據可不斷擴大樣本的數量來控制誤差,將大數據應用于安全生產中可收集期間的各類海量數據,這些實時數據對于監管人員做出科學決策有極大的幫助,然而目前我國大數據在安全生產中的應用還處于一個初步階段,才開始從信息化邁向數據化,基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科學化水平還有待提升。
(二)安全生產監管亂象
當前,我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著職責不清以及管理粗放等突出問題,安全監管作為忙、苦、累的一大高風險職業,發生安全事故時,很多安監人員存在失職或是瀆職行為。一家企業發生了安全事故,即讓本地同行業的全部企業都停產,由此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同時,執法人員對企業進行檢查時,忽略了企業的主體責任,甘愿當作企業的安全員。安監部門對于企業所出現的安全生產問題并未實施相應的處罰,而是哀求地催促企業對問題進行整改,監督管理方式極為不當。另外,有些地方因當地企業關系復雜,或者納稅大戶、重點企業,處罰時遇到重重阻力。執法檢查過程中能擋則擋,對各種問題也是遮遮掩掩,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
(三)尚未健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
當前,在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上,各個部門開展工作時是孤立的而不是聯系的,各自為政,協同性不夠,難以實現信息數據的統一管理,并且不能海量數據進行精細化處理以及規模儲存,無法對基層安全生產中的風險預警作出科學地決策。在整體數據的收集和存儲方面,目前安全監管部門有一部分數據,然而這些數據總量不足且其精細度、準確性以及客觀性離大數據的要求有一定的距離,原始數據不足以及覆蓋不全面等問題,將會阻礙后期的數據整理工作。從部門間的協作來看,目前我國交通、鐵路、建筑、民航等行業的安全監管是由行業的管理部門來負責的,非煤、工礦商、?;绕渌袠I是由安監部門來負責安全監管的,各部門所建立的事故信息以及監管信息等方面的數據庫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數據銜接面臨著較大的困難,同時因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不暢,安全監管的對象眾多,且限于能力與手段,各級機構在采集個人、企業與公共安全數據、數據信息共享中的協調能力不夠,得不到充分授權,難以發揮其作用。在大數據分析處理的硬件設備方面,我國在政策上給予了巨大的支持,而由于大數據技術相對較新,許多高端技術手段和技術設備并未及時地用于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硬件設備的缺乏使我國的安全生產管理依然采用事后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不能提前預測安全生產中的風險,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難以從根源上治理安全生產問題。
二、大數據時代提升基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對策
(一)運用大數據思維提升政策的科學性
大數據技術帶來了思想與技術上的變革,管理者必須做出相應地改變,對安全監管機構來說,應有效利用大數據思維,做到從粗放型管理轉變到精細化管理,從單向管理轉變到政民互動,從各自為戰轉變為共享協作,從被動響應轉變到主動預見,從以行政為主導的政府轉變為以人為本的服務型政府,從經驗決策轉變為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科學決策等,從而使政策的科學性得以提升,最終達到事前預測預警的目的。
(二)強執法管理
國家應完善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進行安全監管,企業依法生產管理,相關從業人員遵紀守法,讓安全生產所有的參與者都能盡責和受約,從而有效防范和控制事故的發生。有效落實是法治的重點,而不僅僅停留在“安全第一”的口號上。同時,在執法的過程中,安監部門應做到執法的常態化和隨機化,執法人員可隨時隨機抽查任何一家生產企業。執法檢查時必須全面檢查企業所涉及的安全義務,且對其存在的違法行為必須要處罰到位,并大力借助各種形式以及各大媒體將處罰案件公諸于社會,時刻保持高壓執法態勢。
(三)如何加強地方政府領導安全生產監督責任
安全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追求,是一切生產監督的基礎,如果沒有完善生產監督責任,一切都是空談。對此地方政府領導應該加強安全監督責任。
1.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和監督。要繼續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政府和部門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絕不能出現安全生產責任“真空”。
2.突出重點行業領域,深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要認真落實基層生產安全各項規定,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嚴格安全生產,嚴查違法行為,加快淺析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安全保障工程建設。
(四)建立統一的大數據平臺
各級政府部門應注重硬件的建設,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起地區性的安全生產大數據中心,對于所監管的企業,實現對其各類安全生產有關業務信息的統一集中采集與共享,避免出現重復、多頭申報以及數據不共享等問題,加強安全生產大數據對于企業公共服務功能的開發,不反復向企業索取數據。
三、結語
現今的互聯網技術領域,大數據、云計算成為了最熱的詞匯,并且已在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數據時代推動了我國眾多傳統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上,有利于全面提升基層安全生產監管能力,推動經濟的發展,并在為人民提供安全保障方面作出了有利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鵲.大數據時代基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2).
[2]汪志鋒.新形勢下地方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研究[D].新疆農業大學,2016.
[3]徐宏輝.基于現狀的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