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是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與電視新聞編輯思維息息相關。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電視媒體新聞編輯受到很大挑戰。電視新聞編輯迫切需要轉變思維方式與心態,基于觀眾的視角,了解到觀眾切身的需要,積極接納、掌握新技能,讓更多層面的,更高質量、多元化電視新聞節目能夠呈現于觀眾面前,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媒介環境,進而不斷加快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質量的飛躍。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新聞編輯;電視新聞節目;編輯質量
隨著時代發展,新媒體出現并快速發展,互聯網媒體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的標志,而且互聯網媒體的信息應用技術也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新媒體。新媒體的特性使得大多數人能隨時發布信息,對時事提出見解、進行發表評論并轉發,從而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從而間接地影響輿論,使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面臨巨大的挑戰.本文就以在新媒體環境下播電視新聞編輯為研究對象,闡述了新媒體環境下對現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影響,并針對如何能夠提高新媒體環境下廣電視新聞編輯質量,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一、新媒體環境對現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影響
隨著時代發展,新媒體出現并快速發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的使得整個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電視新聞節目為例,如今的電視新聞節目形式可謂是千變萬化,電視新聞節目盡量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來編輯節目以滿足廣大觀眾的需求。
如今時代,廣大觀眾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知道或簡單了解所接觸到的信息,而更看重接觸信息的方式、手段、以及信息傳播的及時性、準確性、實用性。觀眾們日益精確的信息需求給了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很大的壓力,人們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心思對節目進行整體策劃和細節處理。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模式已經受到新媒體環境的巨大壓迫,如不對此進行改革,電視新聞節目一定會被觀眾逐漸拋棄直至消失。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如何破除傳統觀念、如何全面提升編輯質量,對電視新聞節目的持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如何提升編輯質量
1、新媒體的特征之一是互動性,這就要求電視新聞編輯能夠擁有很高的的互動能力。如今,評價一種電視新聞節目影響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觀看相應節目的觀眾數量。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互動性主要體現在技術層面,但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與溝通也至關重要。一定程度上,電視新聞編輯仍然沒有拜托“以自我為中心”的定位,忽視觀眾的主動地位與選擇權,使電視新聞節目陷入困境。因為新媒體的互動性,所有的用戶都可以發布、評論、甚至參與、影響電視新聞節目的發生、發展。互動性伴隨新媒體,可以實現編輯工作者與觀眾之間平等、實時的溝通交流。電視新聞編輯首先要認清網絡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大環境、大趨勢,認清自身的優勢與不足,理性認識、接觸、運用新媒體,從而不斷優化內容呈現與提升編輯質量,實現良性發展。
2、電視新聞編輯也要時刻注重提高個人專業素質和道德品質。新聞編輯領域的的相關知識在不斷發展和更新,尤其近年來,新聞編輯手段和技術水平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需要掌握的知識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只有掌握了電視新聞編輯等相關的專業知識,才能提高自己專業素質能力,快速地從紛繁復雜的信息里找到有價值的,自己需要的有效信息,再以合適的手段對信息進行整理編輯,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水平。電視新聞編輯人員也需要良好的道德水品質,良好的道德意識有助于抵制不良誘惑和不正風氣,有助于提高對新聞的識別能力,不做無價值、虛假新聞,弘揚正風氣,傳播正能量,提高編輯電視新聞的質量。這既是對電視新聞編輯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電視新聞編輯質量的一項重要途徑。
3、對不同類型的電視新聞節目采用不同編輯策略。許多電視新聞節目具有不同的風格,有的偏重于政治時事,有的偏重于社會生活,有的偏重于經濟信息。因此,對應不同特點的電視新聞節目,電視新聞編輯要創新編輯形式。例如,在互動類電視新聞節目中,新聞編輯能夠通過觀眾提出的疑問進行調查與研究,達到提升電視新聞節目效果的目的。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也可以借鑒新媒體中的經典模式,對新聞節目形式進行分析,以獨特的編輯方式為觀眾創建全新的新聞節目,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藝術效果,激發觀眾觀看新聞節目的熱情。
三、小結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需要把握新聞節目特點,開創節目編輯新思維,積極進行黨和國家的基本方針,確保更好的提升新聞傳播意識,適當的打破傳統的觀念,達到提升相應編輯質量的目的,由此推動電視新聞行業的持續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陶海軍.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培養[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3).
【2】邢燕. 新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媒體的轉型發展——以東廣新聞臺的創新實踐為例[J]. 視聽,2015(2).
【3】夏莉.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性研究[J]. 西部廣播電視,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