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妍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市場經濟空前發展,但是我國初級中學教育結構、理念、教學手段均無法跟上時代發展,各類缺陷開始暴露,嚴重阻礙學生的未來發展,也阻礙國內教育發展道路。本文主要講述國內初級中學教育管理制度的缺陷,并針對上述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為國內教育事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目前,國內初中教育經過長久發展依然取得諸多成果,但是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以及市場,國內初中教育制度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滯后性較強,阻礙學生的健康發展,致使我國人才培養計劃面臨問題,國際競爭力無形中受到打擊。
一、國內初級中學教育管理體制存在的缺陷
1.行政部門權力過大
長久以來,絕大多數初級中學聽從于政府命令,導致學校管理者缺乏足夠的權力,教師以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無法按照預期實施,長期以往,學校特色被抹殺,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缺少個人特長,進而對未來學習及就業造成影響。為消除這類尷尬局面,部分學者開始要求校長主權,校長具有話語權,政府部門執行監督工作。但是這些年依然無法逃脫行政體制,中等學校校長依然有基層行政人員擔任,學校的大型決策必須經過政府部門同意,由此導致校長負責制轉變為代理制,本質并無差異。
2.機構設置不科學
如今,初級中學機構設置不科學,導致管理效率低下,部分機構并未被設置,依然導致學校管理制度無法貫徹落實。實際工作中,由于群眾反應較差,因而缺乏足夠的群眾基礎,最后導致工作終端。同時,學校崗位設置雜亂,部分崗位人數過多,任務量分配層次不齊,且存在崗位缺漏情況,最終導致無人擔責,教師在工作中缺乏職責素養,無法盡職盡責完成教學任務。此外,機構設置過多會導致管理難度加大,信息共享便利程度降低,大部分決策難以傳達至每個機構,不利于最高領導者了解實際狀況。
3.投資途徑固定,社會參與度不足
由于大部分初中學校由政府部門投資成立。因此,政府是主要經濟來源,最終導致學校資金難以及時到位,從基層教師到管理層,只能依靠等投資、要投資等方式實現教學任務,且教師待遇僅僅達到人均水平,社會認為教師屬于“慈善”職業,不利于教師積極工作。
4.缺乏競爭機制
國內大部分初級中學并未構建崗位競爭機制,通常會采用委任制或者終身制完成崗位委派,而且校內人員只進不出,導致校內文化無法散發,缺乏足夠的活力。同時,教師崗位晉升缺乏良好的評價機制,導致教師認為積極工作也無法得到相應的匯報,最終做出與職業素養不匹配的事情。
5.缺少自我管理機制
校長負責制意味著校長命令無法抵抗,而由此產生的弊端是學校自我管理可能出現缺陷,校長權利過大,一旦做出危害學校發展的決策,無人加以阻止。同時,校長行使權力卻并未承擔相應的責任,更導致權力濫用現象,不良作風一旦形成,學校形象會立即受損。此外,管理層也缺乏相互制約關系,不良風氣在基層以及中層蔓延開來,其威力不亞于校長,據統計,以權謀私現象幾乎存在于所有初級中學。
二、解決當前初級中學教育機制問題的建議
1.科學配置管理機構
管理崗位設置應重點考慮管理效率,合理刪除或者增加機構,以加強辦事效率。當前學校會根據人員來設置崗位,從而導致崗位數量雜亂不堪,而這類多余的崗位設置不僅浪費人力資源,而且大幅增加財政支出,學校將承擔損失。而且,一旦出現責任追究問題,各個機構以及人員相互推諉,因此,明確所有崗位責任和工作任務至關重要,保證責任落實到機構以及個人。此外,由于各部門存在任務重復情況,導致人員矛盾加劇,因此,應當細化任務內容,避免因人設崗現象,而是應當因事設崗,力求精簡干練。最后,確定考核周期,針對每個機構開展考核,評價機構是否有存在必要,分析周期內所發生的事故以及存在缺陷,及時解決或者直接取消,保證機構容納人數以及任務總量相匹配。
精簡高效原則下,社會化途徑是削減多余機構以及工作人員的重要方式。初中學校以教學為主,因此,可以添加心理輔導機構等多師生有益的機構,以加強服務質量。總而言之,學校應當以實際需求為根本,杜絕鋪張浪費,以此配置最優崗位,科學分配任務并開展管理,認真,定期考核機構辦事效率和質量??茖W的崗位配置能夠極大節約財政支出,而且降低機構以及人員間的矛盾,增強凝聚力,保證有人擔責,徹底提高學校運行效率,讓學校組織系統高效靈活的運轉。
2.創新辦學模式
國內辦學模式過于單一,而主要問題在于資金投入較少,難以保證相應任務及時完成,而國家辦學壓力急劇上升,單一辦學模式可能導致封閉性缺陷。由此,我們必須快速打破這類陳舊的辦學模式,加強與政府以及企業的溝通,邀請經濟條件較好的團體參與辦學事業,構建企業、學校以及政府聯合辦學模式。政府部門應出臺相應法律法規保證辦學主體的合法權益,尤其針對民辦學校而言,只有令辦學者得到保障,方可繼續投入力量,探索多種形式的辦學模式。
3.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
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充分激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為辦學事業創造良好的環境,竭盡全力滿足教師需求,以推動教師在道德素養以及個人能力的發展。例如保證教學秩序穩定性的情況下,培養教師和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令教師行使更多權力,通過自身努力可以合理地晉升,如此不僅加快學校事務的運轉效率,而且有助于促進師生積極發展。
4.創新校園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屬于內在層面,管理文化內容必須以目標原則為核心,通過將管理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全部呈現,進而令職工感到存在感和價值感,并直觀地看到自身進步。同時,遵守價值觀念是條件,學校應關注師生的共同目標、行為方式以及道德素養。此外,遵守參與原則,學校是共同體,管理層、教師、學生均是構成校園的要素,全體人員都應積極參與校園建設以及管理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后,保證辦事效率,通過成效判別管理質量,以此督促管理人員認真完成工作,并促進教師積極展現價值、通過管理文化的全方位建設,管理者的自身能力、道德素養等方面可以得到大幅提升,而且降低權力影響,以德服人、
三、總結
初中院校教育管理制度面臨諸多問題,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要求管理者必須掌握充足的管理技能,同時學習管理理論,通過實踐不斷優化制度內容。本文發現當前初級中學存在行政部門力過大、機構設置不科學、投資途徑固定,社會參與度不足、缺乏競爭機制以及缺少自我管理機制等問題,建議科學配置管理機構,保證崗位數量和質量,創新辦學模式,需求社會投資,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給予師生參與感、價值感,給予教師足夠的晉升空間,創新校園管理文化等手段,以突破傳統教育制度的束縛,最終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鄧朝陽. 現代中學校長應有專業素養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12)
[2]楊淑芬. 依托優秀傳統文化成果 提高現代中學德育實效——以貴州省黔東南州振華民族中學為例[J].新課程導學.2017(17)
[3]李桂華,馬思敏. 陽光,灑在十八歲的臉上——壽光現代中學“多元教育”鑄品牌名校工作紀實[J].山東教育.2017(Z6)
[4]李桂華,馬思敏. “三樂”研究里的現代文化[J].山東教育.2017(Z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