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珺
【摘 要】分布式光伏發電是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大力鼓勵發展的產業,近年來,分布式光伏發電政策和補貼標準不斷變化,本文主要梳理了分布式光伏歷年來的政策變化,以便于各方更好地理解分布式光伏支付流程和補貼政策。
【關鍵詞】分布式光伏;補貼標準;政策變化
分布式光伏發電特指在用戶場地附近建設,運行方式以用戶側自發自用、多余電量上網,且在配電系統平衡調節為特征的發電設施或有電力輸出的能量綜合梯級利用多聯供設施。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分為“先建先得”分布式光伏地面光伏電站項目以及不需國家指標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屋頂分布式光伏和地面完全自發自用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先建先得”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是指原則上以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電網、單個項目容量不超過2萬千瓦的電站。
目前分布式光伏項目規模在全國不斷擴大,這對于各方對光伏項目上網電費及補助資金的結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強分布式光伏政策研究,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任務。
一、總體政策
2013年國務院下發文件:《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24號),提出要充分認識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完善電價和補貼政策、改進補貼資金管理,對光伏電站,由電網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或招標確定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與發電企業按月全額結算;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建立由電網企業按月轉付補貼資金的制度。中央財政按季度向電網企業預撥補貼資金,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到位。鼓勵各級地方政府利用財政資金支付光伏發電應用。
2014年國家能源局下發文件:《國家能源局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國能新能[2014]406號),文件中指出要高度重視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意義,加強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規劃工作,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完善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電費結算和補貼撥付。再次強調了電網企業按月(或雙方約定)與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單位(含個人)結算電費和轉付國家補貼資金,要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電量預測,按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優先原則做好補貼資金使用預算和計劃,保障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國家補貼資金及時足額轉付到位。
二、自然人與非自然人補貼的支付方式
2016年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公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第六批)的通知》(財建[2016]669號),表示為簡化管理流程,自然人分布式項目不再按目錄制管理,項目完成并網發電即可按電量享受補貼。
2013年財政部發布文件《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財建[2013]390號),享受金太陽示范工程補助資金、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的項目不屬于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范圍。光伏電站執行價格主管部門確定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不屬于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范圍。在補助目錄的非自然人,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電量給予補貼,補貼資金通過電網企業轉付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單位。
三、補貼標準
分布式光伏項目又分“全額上網”項目與“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項目。全額上網即光伏發電項目單位所發的電全部賣給電網,電網以當地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收購電站所發的全部電量?!白园l自用余電上網”即光伏發的電自己用一部分,用不完的賣給電網,同時每發一度電都能獲得補貼。補貼標準的文件梳理如下: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1]1594號):2011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產、發改委尚未核定價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含稅,下同);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準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產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除西藏仍執行每千瓦時1.15元的上網電價外,其余省(區、市)上網電價均按每千瓦時1元執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1638號):對于2013年9月1日后備案(核準),以及2013年9月1日前備案(核準)但于2014年1月1日及以后投運的光伏電站項目,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含稅,下同),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支付,由電網企業轉付;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自用有余上網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收購。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5〕3044號):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在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級電網結算;高出部分通過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補貼。2016年1月1日以后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2016年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2016年以前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運的,執行2016年上網標桿電價。安徽的光伏電站標桿電價為0.98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光伏發電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發改價格〔2016〕2729號):2017年1月1日以后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2017年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2017年以前備案并納入以前年份財政補貼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但于2017年6月30日以前仍未投運的,執行2017年標桿上網電價。安徽的光伏電站2017年標桿電價為0.85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規〔2017〕2196號):根據當前光伏產業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情況,降低2018年1月1日之后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Ⅰ類、Ⅱ類、Ⅲ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5元、0.65元、0.75元(含稅)。2018年1月1日以后投運的、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即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37元(含稅)。采用“全額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所在資源區光伏電站價格執行。
通過以上政策梳理,可以得知分布式光伏政策變化頻繁,因此各方需要熟悉光伏政策,以便更好地完成結算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