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洋
一、基本情況概述
2017年對廣安市50個發病豬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病料采集,共收集淋巴、肝臟、腎臟、脾臟等器官樣品100份、血清樣品100份。通過實驗室檢查,其中大型養殖場PRRSV34.5%、SF38.0%、PCV44.8%,中型養殖場PRRSV17.3%、SF豬瘟36.5%、PCV48.1%,小型養殖場發病豬病毒檢查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V)68.4%、豬瘟(SF)57.9%、圓環病毒(PCV)31.6%。檢查結果表明:大型規模場混合感染為主,中型養殖場多以SF和PCV為主,小型養殖場發病多以PRRSV為主、爆發性流行、癥狀典型。
二、分析與討論
1.病原情況結果分析
小型養殖場場主一般是農村人員,養殖規模年出欄20~100頭,多以圈舍磚砌為主,養殖環境差,消毒不全,免疫不規范,飼養管理粗糙,豬長期在潮濕環境下生活,生長緩慢,抵抗力差,從血清抗體檢查結果充分體現出來:小型規模養殖場抗體整體合格率47.3%;中型規模養殖場抗體整體合格率68.7%;大型規模養殖場抗體合格率整體78.2%。中型和大型養殖場免疫抗體效果高于小型規模場21.4、30.9個百分點。由于抵抗力差,小型養殖場多以爆發性發病為主,發病快,死亡率高,癥狀相對典型,剖解可見皮膚針尖狀出血點、腎臟點狀出血、脾臟邊緣梗死、咽喉軟骨出血。母豬易流產、死胎、產后無奶。
中型豬場和大型豬場多為經商辦企業人員經營,將養殖業作為一種事業來做,投資大、飼養規模大、養殖環境規范、飼養管理相對科學合理、免疫程序和免疫注射相對嚴格。在對發病豬的隨機抽查抗體檢查可見,明顯高于小型場。發病的臨床表現也有別,主要特點:表現不明顯,臨床癥狀不典型,多以慢性、非典性型為主,病程長,發病率、死亡率相對低于小型養殖場。
綜合抗體檢查結果和流行病學調查情況看,小型養殖場,由于資金、飼養管理、技術水平等多種原因的影響,抗體水平低于中型和大型養殖場,發病率、死亡率高于中型和大型養殖場,發病癥狀更急,更典型??梢妼游镞M行免疫注射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護養殖行業的作用。
2.抗體檢查結果分析
從整體抗體檢查結果看,PRRSV合格率70%、SF合格率73%、PCV合格率37%。PCV遠低于其他兩種免疫水平;從養殖規模來看,小型規模養殖場抗體整體合格率47.3%,中型規模養殖場抗體整體合格率68.7%,大型規模養殖場抗體合格率整體78.2%。中型和大型養殖場遠高于小型養殖場。
結合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分析,通過現場詢問,現階段廣安市生豬養殖場,對PCV的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且沒有有效手段進行免疫和疫病防控。這與養殖業主自身專業素質和知識結構有很大關系,此外這也與現階段PCV疫苗的質量有一定關系,PRRSV、SF納入農業部重點防控重點動物疫病,進行了仔細的疫苗研發,質量得到很大程度提高,效果較好。SF兔化弱毒疫苗達到全世界先進水平;流行病學調查反應,小型養殖場疫苗存儲、免疫隨意性很大,劑量、免疫日齡、免疫前健康狀態不按照規定要求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抗體水平很低的原因。
結合病毒檢測結果,PRRSV檢出32份、SF合格率檢出41份、PCV合格率檢出44份,這與抗體檢查結果很符合,進一步說明抗體對疾病的抵抗作用。
3.病原學檢查結果分析
從病源學整體檢查結果看:PRRSV檢出率32%、SF檢出率41%、PCV檢出率44%。小型規模養殖場檢出率52.6%、中型養殖場病毒檢出率34.0%、大型養殖場39.1%。從結果可見,小型養殖場發病多以PRRSV為主,中型養殖場多以SF和PCV為主,大型養殖場以混合感染為主。
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和抗體檢查結果對病原學檢查結果綜合分析來看:病毒檢出率PRRSV檢出率32%、SF檢出率41%、PCV檢出率44%,抗體合格率PRRSV合格率70%、SF合格率73%、PCV合格率37%, PRRSV、SF抗體合格率高于PCV,病毒檢出率低于PCV,可見在進行免疫過后抗體能產生對動物的保護,在中型和大型豬場反應比較的明顯。但是免疫抗體和發病之間不存在明顯的聯系,小型規模養殖場PRRSV抗體合格率73.7%、SF抗體合格率57.9%、PCV抗體合格率10.5%,PRRSV病毒檢出率68.4%、HCV病原檢出率57.9、PCV病原檢出率31.6。PRRSV抗體合格率高,但是病毒檢出率也高,結合流性病學調查情況分析,這可能與小規模養殖場飼養管理差和環境惡劣有很大關系,免疫抗體只能在一定程度起到保護動物抵抗外來疾病的作用,必須要加強飼養管理,對疾病進行綜合防控才能更有效地進行防控。
三、綜合防控綜合措施
1.加強養殖場場主培養,規范養殖場建設
科學、合理的生豬養殖場布局,確保生豬養殖場遠離生活區,遠離交通要道,通風透氣效果好,擁有較強的保溫降溫設備,如紅外燈、地熱保暖、水簾、排氣扇等,分階段飼養場分布合理,能有效實現全進全出和消毒工作。科學的養殖場布局,能有效的降低后期飼養管理難度和疫病防控難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養殖場場主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業務素質,是影響疫病防控的主要人為因素,通過培訓提高飼養人員飼養管理認識和疫病初步臨床診斷能力,增強駐場獸醫人員疫病綜合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場主業務素質和管理能力,能有效確保各項綜合防控措施落實到位,起到科學防控作用。
2.規范養殖場引種,科學飼養管理
推行封閉飼養,實現全進全出飼養制度,引種嚴格實行隔離制度,仔細觀察確保無疫病免疫合格在合群飼喂,可以有效的避免外疫傳入,內疫流行,切斷疫情傳播途徑,降低疫情傳播;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養殖環境安靜、通風良好、溫度和濕度適宜,夏天高溫,做好豬舍的通風和降溫,保持清潔飲水,冬季做好保暖工作,根據生豬生長階段,飼喂全價飼料,保證充分的蛋白攝入,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添加,以增強生豬抗應激和疾病能力。
3.重視生物安全,做好消毒滅源
養殖場生產區絕參觀,經批準進入生產區的必須先進行全身消毒、更衣,各棟豬舍門口單獨設消毒池并分區域實行專人飼喂管理,養殖人員不能隨意串崗。生活區,養殖人員技術人員日常生活不能從場外購入豬肉及其副產品;做好圈舍的清潔,設備、用具、舍內外道路定期清潔消毒,根據情況推行一周一次,每個月更換消毒藥,避免產生耐藥性,養殖環境每月一次清潔大掃除,清除垃圾、污水、雜草,降低蚊蟲、老鼠、血液寄生蟲的危害,做好糞便、污水的消毒,定期帶豬消毒,嚴格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
4.注重監測,不斷進行養殖場凈化
免疫是目前最有效防控疫病發生的有效手段,抗體滴度的高低,直接影響養殖場的生物安全,定期對豬群開展免疫監測,掌握豬群整體免疫抗體變化情況,根據抗體滴度進行補免和加強免疫,一方面能避免母源抗體的影響,一方面能避免免疫麻痹的發生。有條件的養殖場可以有計劃的開展病原學檢測,根據病原學采集樣品標準采集發病豬的病料,做病原學分析,掌握疫情流行病種,為豬場免疫和治療提供有利依據。建立優良的后備母豬和公豬,根據抗體監測和病原學檢查結果,對加強免疫也不產生抗體的或者抗體滴度低、病原學監測陽性、繁殖性能低下或者小豬生產性能不佳的母豬、種公豬實行有計劃的凈化。
廣安市是一個以種植和養殖為主的農業型城市,農業收入在整個財政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養殖行業又是在農業中重點。生豬生產是目前廣安市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形式。對廣安進行全市發病豬場摸底調查,了解區域性發病特征、病種、抗體水平等信息,對進一步規范廣安養殖行業,加強主要流行病監測和防控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抗體水平檢測和病原學檢查,能更有針對性進行免疫注射,降低豬場發病率和死亡率,減少損失,提高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