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明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這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新任務、新要求。從現在到2020年,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工作,事關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也是農村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加強精準扶貧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促進農村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實效性,有利于扶貧對象在思想領域上的脫貧。
一、農村扶貧對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發揮意識領域的指導作用,促進其他各項工作朝著正確的方向有序進行,也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農村,特別是在精準扶貧對象中間,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扶貧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空洞老套。精準扶貧工作中,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虛假,空泛、套話多于實際,沒有根據群眾的需求來進行實際的操作,形式扶貧、走馬觀花式扶貧、數據扶貧還很常見。
(二)扶貧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落后單一。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習慣于照本宣科,在宣傳黨的政策時不能結合實際,缺乏創意,呆板教條的痕跡較重,致使農民群眾對形勢政策教育心生反感。
(三)扶貧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不精準。在精準扶貧思想教育的實際過程中,只是一味地重視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視了對干部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四)負責扶貧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責任心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目前有些鄉鎮干部缺乏做農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事情只有反映到鄉鎮,才被動處理,對反映的問題又不能從源頭上去解決,因為要牽涉大量時間、精力,對問題的認識又沒有專業的認識高度,往往敷衍了事,達不到預期效果,當牽涉到職權范圍以外的事情,更是一推了事,老百姓往往反映問題找不到門,農民怨聲載道。鄉鎮干部的流動性也比較頻繁,今天這個部門人手不夠就補充到這個部門,明天又轉到那個部門,工作專業化程度不高。
(五)貧困農村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比較保守。貧困農村經濟文化發展都比較落后,經濟收入比較差,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一般不具備完全勞動能力,農村的產業發展就越來越落后,經濟的落后就會直接影響貧困農民的思維,導致思想就越保守。
二、農村扶貧對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問題的原因
(一)關于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制還不夠完善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社會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情況,但與之相配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機制沒能跟上,主要體現在:1.沒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2.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滯后。3.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形成常態,相關評估機制不健全。
(二)對扶貧對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1.相關投入不足,致使扶貧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對滯后。扶貧對象,相對于廣大農民來說,顯然只占了一小部分比例,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這部分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不夠。所以,在相關的經費支持、人員配備、設施建設方面存在不足。
2.在教育隊伍建設上,缺乏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員進行專門培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專業的人員進行專門的有針對性的培訓教育,而不是普通干部能夠兼職的。所以,在教育隊伍建設方面的不重視,也成為農村扶貧對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三、解決農村扶貧對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問題的對策
農村扶貧對象是農村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相對的弱勢群體,我們要著力加強這部分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精神與物質的雙向扶貧。
(一)轉變思想觀念,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
貧困地區的領導干部和貧困人口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該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
1.領導干部要具備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并重的思想觀念
貧困地區領導干部思想觀念的轉變對于該地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領導干部是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核心。領導干部思想觀念的轉變影響著其對該地區發展的部署。因此,領導干部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該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要具備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并重的思想意識,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提高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道德素質,讓貧困人口既富了口袋,也充實了腦袋。不能
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見效慢,就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也不能為了應付檢查,搞一些“形象工程”。要提高意識,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使人們受到教育,而不是流于形式。
2.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合貧困人口的需求
貧困人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態度決定著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和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轉變以理論灌輸為主的教育觀念,切合貧困人口的實際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貧困人口以認真、端正的態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他們不斷改善自己的思想問題,更新觀念,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水平。
(二)不斷加大扶貧力度,提高扶貧對象的物質生活水平
對于扶貧對象而言,他們面臨的根本性問題,依然是物質經濟問題。所以,繼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拓寬扶貧渠道,制定科學的扶貧措施,因地制宜地謀劃脫貧致富的路子,從根本上解決扶貧對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問題。一方面,要摸清底子,探清實況,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為脫貧致富找路子、抓措施、謀發展,做到心中有策。
(三)提高扶貧對象的整體素質,增強受教育主體的接受能力
對扶貧對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扶貧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終目標還是要使扶貧對象真正能夠在接收教育的過程中有所提升,思想政治風貌有所改變。
第一,通過地方人社部門和教育部門聯系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或者學校,組織自學或集體學習等方式,倡導扶貧對象加強學習,減少文盲、半文盲人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并掌握一門能讓自身脫貧的生產技能。
第二,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呼吁人們自覺抵御歪門邪氣。“典型示范,帶動一般”,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所以,可以通過各類評選活動,如好婆婆、好媳婦、好鄉親等活動,喚醒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第三,加強扶貧對象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重新樹立村規民約的社會規范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發展正能量,讓村規民約引領貧困農村地區社會新風尚。
對于扶貧對象來說,改變以往保守、落后的思維方式,可以對自身和脫貧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激發其脫貧的決心和堅定脫貧的意志。有利于貧困人口的思維發展和正確理想信念的形成,促進其全面發展。對于扶貧工作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教育保障著扶貧工作的政治方向,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此外,思想指導著行為,對農村扶貧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扶貧工作更加有效和有針對性,順利實現脫貧計劃。
【參考文獻】
[1]付芳芳.推進南疆“精準扶貧”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黨史博采(理論).2017(12):45-47.
[2]陸蘭.當前云南少數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的思想問題及教育引導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3]蔡紅生,田秋艷.精準扶貧視閾下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精準性[J].決策與信息.2017(10):73-86.
[4]杜彬武.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03):264-265.
[5]王東維,路建華.中國共產黨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歷史經驗與啟示[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7):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