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秋苑
【摘 要】會計模擬實訓是中等職業學校財經類專業會計實踐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提升學生的會計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和專業技能水平,從而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對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要進行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教學,更要重視專業操作技能的培養,本文就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實訓存在必要性與教學教法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會計;實訓;教學
會計模擬實訓是在會計教學中,為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處理實際業務能力,為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盡快適應并勝任實際工作,縮小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奠定基礎。通過寫、算、做三項基本功的獨立操作以獲得知識和能力,鞏固學習內容,掌握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
一、會計模擬實訓的必要性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知識全面的實用型人才
會計是一門集理論、技能和方法于一身的經濟應用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由于會計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比較抽象,同時會計準則和會計實務的內容越來越復雜,如果完全課堂上灌輸這些理論知識,不僅不符合教學規律,反而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從而失去對會計的信心,而會計模擬實訓直觀逼真,學生能夠手腦并用、做學合一,激發學習興趣,使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相結合。因此,它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并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
(二)增強職業意識,強化技能訓練
會計教學教材偏重于理論知識,教材中多以文字表述的方法來代替企業經濟業務的發生。例如:“某年某月某日到某購進設備一件價稅合計117000元。”要求學生做出相應的會計分錄。這樣的表達方式也常見于會計專業的練習和考試中。久而久之,學生只會對已經經過文字加工過的“經濟業務”做出反映,而失去了對原始憑證的閱讀和理解,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一些學生參加工作以后,雖然有較強的理論知識,但實際操作能力很差,看不懂原始憑證。
會計模擬實訓的任務就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能夠親手操作。練習原始憑證的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報表的編制以及審批簽字等。這就大大縮短了從理論到實際的距離。結合實訓中的案例,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一套完整的會計循環體系。從課本的知識過渡到現實中的實習生涯,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職業意識,強化了實際操作的能力。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實現分層次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會計學科知識抽象,學生來校之前幾乎沒有任何會計基礎知識,對企業的業務流程沒有感性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得多,演示的少,使學生聽得多,看得少,動得少。因此,學生只憑空記憶,感到枯燥無味,容易失去興趣。比如:在講解企業主要經營過程的核算時,教師一般是在黑板上采用簡單的“T”型賬,先說明各個階段主要賬戶借貸方的核算內容;而后采用例題講解的方式說明賬戶的運用、會計分錄的作法。但是,對于沒有企業實踐經驗的學生而言,通過這種方法很抽象,即便能聽懂老師的表述,學生也難理解。會計模擬實訓就使理論變得很容易理解了。分步驟、分階段的實訓操作使學生如同當上了企業的會計人員一樣,感覺新鮮、好奇,因此,也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綜合模擬實訓的現狀
(一)教材修訂不夠及時
近幾年我國會計制度在不斷改革、完善,而有些教材仍未修訂,特別是會計科目和相應的賬務處理未能及時修正,不利于學生按新會計制度要求進行模擬實訓,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不夠貼近實際工作
有些教材沒有使用真實的記賬憑證,會計賬頁作事例,以表格代替記賬憑證,特別是多數教材的原始憑證不能單獨裁下來,造成學生在填寫記賬憑證后不能在記賬憑證后加附原始憑證,學生盡管已經模擬實訓過了,但在填制真實的會計憑證、會計賬頁時仍會存在填寫錯誤。為了解決以上問題,組織實訓時應采用最新修訂的教材,同時教師要注重收集最新的會計政策法規教授給學生。
(三)純手工做賬不能與時俱進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會計模擬實訓都采用手工做賬的資料,而后再進行電算會計課程的學習。應當說,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經濟、社會活動的各方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與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的會計工作,也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計算機技術在會計中的廣泛應用,使得會計核算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憑證處理、記賬、結賬和報表輸出等工作,都由會計人員操作計算機來完成。基于信息時代對會計專業提出的高標準要求和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適應會計教學改革的要求,要建立會計模擬實習電算化實驗室。通過上機操作或教師演示,讓學生體會使用會計軟件完成“證—賬—表”全盤賬務的上機操作。之后要讓學生自己分析手工做賬和計算機做賬的異同。
三、模擬實訓的教學教法
(1)選好綜合模擬實訓教材,貼近實際工作,一律采用最接近現實情況的(若有修正教師需先將業務事例進行調整)、有能夠撕下原始憑證粘貼的教材。這樣保證了學生模擬實訓與實際操作相聯系,便于掌握會計基礎工作的技能,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2)做好具體操作輔導,注意與專業課程知識的復習和銜接,備課要全面。要指導學生操作,教師必須自己親手動手操作,才能在輔導中掌握重點,突出難點,有的放失,使學生在操作中少走彎路。在備課中可以應用相關軟件制作完成電腦演示課件,將學生以往的難點和常見錯誤通過課件演示講解給學生,增強他們對實訓課程的理解和知識準備。
(3)熟悉操作要求和過程。在動手操作前,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熟悉該企業的基本概況,企業會計制度,往來客戶資料,以及期初材料,以便開始著手實訓的業務。讓學生全面了解資料所列企業的生產組織、會計核算、成本計算以及涉及的稅金核算和明細科目的開設要求等有關情況及規定。復習《基礎會計》講述的七個會計基本核算方法的原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實務操作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清晰的脈絡,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4)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手工做賬,課堂所學的手工實訓知識能滿足進入企業做會計的初學階段,但未能關注到少數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在教學中,沒能及時對學生的會計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少數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在后期已經很難聽懂會計實訓,從而放棄學習。
(5)模擬實訓作業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會計知識的能力高低分別布置不同業務量的案例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對掌握會計知識較好的學生,布置給他們的業務量可以多些,讓他們全面體會企業會計工作的整套流程;對掌握會計知識較差的學生布置給他們的業務量就可以少些,可以重復布置一些經濟事項相同而金額不同的經濟業務,讓他們多制做憑證和登記賬簿,編制的會計報表要項目少,內容簡單,讓他們也體會到完成會計流程的成就感,以培養他們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專業學習能力。
長期以來,現選用的會計實訓教材基本滿足教學的需求,但偏重于會計理論,不能滿足于企業會計實務的發展變化。因此有必要在教學內容做補充,滿足對初級會計人員培養的需求。實訓的課程主要是為了提高我們的實際應用水平,通過編制和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科目匯總表,編制會計報表等,鞏固專業技能,系統的練習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體方法,加強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提高運用會計基本技能的水平,對所學理論有一個較系統,完整的認識,最終達到對會計理論和方法融會貫通的目的,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林萍.會計信息化發展趨勢下會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廣西教育,2018(23):162-163.
[2]陳麗梅.信息技術對中職會計仿真實訓教學的影響[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7):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