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凌燕
摘 要:本文主要以分析全民閱讀時代的移動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全民閱讀的意義為主要依據,從短信服務、網站服務、客戶端服務、二維碼識別技術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強全民閱讀時代的移動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質量。
關鍵詞:全民閱讀;數字閱讀;移動圖書館;移動服務
隨著現代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閱讀和手機閱讀等新興的閱讀形式走入到了人們生活,讓閱讀行為不再受時空與環境限制,進而滿足碎片化閱讀方式的數學閱讀沖擊著紙本閱讀。而怎樣優化圖書館服務模式,保證讀者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能獲取信息,變成了當前圖書館需要深入反思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全民閱讀時代的移動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具體如下:
1 全民閱讀的意義
文化屬于一種精神力量,對我國現代社會發展具有巨大影響。書香社會的建設有助于加強中華民族的創造力與自信力,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優秀的文化可以有效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加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推動人們良好發展,書香社會的建設有助于加強全民族科學文化素養與思想道德,培育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閱讀能夠幫助我國繼續傳承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吸收世界文化營養,創新我國內部文化。不僅如此,其還是我國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小康社會的有利條件,基于此,相關部門需給予全民閱讀高度重視。
2 移動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2.1 系統需求
移動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主要目是為讀者提供檢索服務。所以,系統需把擴展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如網絡搜索引擎、館藏的數字資源等。讀者通過移動等網絡,運用Pad或手機,通過客戶端或是WAP網站等來獲取服務,并依據需要把資源存儲到移動終端上,便于之后閱讀。另外,預留同館員的溝通接口,進行良好互動,進而享受移動圖書館帶來的個性化服務。通過對后臺科學管理,能夠切實實現有關信息庫對接,適量的導入讀者信息,依據身份和單位不同展開群組管理。相關管理人員能夠編輯用戶信息和單獨發送短信,另外提供流量統計平臺,支持再開發[1]。
2.2 設計要求
第一,結合讀者需求準確定位平臺。建設移動信息服務平臺需以統一檢索為目標,把在互聯網上全面利用的一站式搜索引擎引入到該系統中,進而讓讀者在使用手機或是移動設備訪問數字資源時,能夠獲得較佳的用戶體驗。
第二,結合新興技術滿足用戶需求。終端操作系統未統一,所以,平臺設計需全面考慮系統自身的兼容性,讓讀者可以依據自身所用設備的操作系統自行選取滿足自己要求的功能與環境。
第三,結合用戶體驗指導系統功能。移動終端的訪問速度、全文閱讀格式、屏幕大小以及功能操作等方面皆具備同計算機完全不同的需求。所以,在頁面布局與操作流程設計上要更用心,將一些沒有必要的內容去除掉,讓讀者每次閱讀用最少的操作就能達到目標。
第四,結合資源共享加強信息保證。互聯網上已有效運作的服務共享體系,融入到資源服務平臺內,讀者不僅能夠查找到數字資源與館藏書刊,還能應用較強的云服務能力獲取館外資源,進而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用戶服務質量[2]。
第五,結合個性空間滿足特殊需求。移動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性能為集成OPAC系統,為讀者提供自主查詢服務、網上預約服務、證件掛失服務以及續借服務等。另外,讀者能夠依據自身閱讀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信息,通過RSS推送功能把資源切實整合到移動圖書館中,能夠輕松實現訂閱,且訂閱資源能夠動態更新,保證信息傳遞的高效性。
2.3 平臺布設與安全管理
移動終端對圖書館IP中資源的訪問,事實上,其就是通過代理服務器的方法實現的,主要原理為,在院校圖書館IP范圍中布設一臺服務器,來實現用戶身份認證、頁面轉換、資源探測以及Proxv代理等性能。另外,構建切實可行的系統安全制度,通過高效管理,來保證個人信息安全,主要就是對沒有通過認證的讀者進行限制[3]。
3 基于數字閱讀的移動服務模式
事實上,移動信息服務平臺為數字圖書館的衍生物,移動服務開展的主要形式是以下述三種模式體現的,其中有短信服務、客戶端服務以及網站服務。
3.1 短信服務
當前,短信服務是最常見的服務模式。只要在圖書館系統中注冊過的讀者,依據既定的格式發送短信,通過服務器驗證之后,便能夠實現館藏書目查詢、借閱信息查詢以及圖書預約等。另外,OPAC系統還能實現新書推薦和催還等性能。
3.2 網站服務
WAP實際上就是無線應用通信協議,是互聯網技術與通信技術不斷發展的主要產物,其實際目標是把互聯網內豐富的信息與新興業務引用到無線終端中,如移動電話。以WAP模式為中心的移動圖書館,讀者能夠依托無線網絡登錄到WAP網站中,進而實現查詢學術資源、觀看公開課視頻以及查詢OPCA等服務。此種方式相比短信服務來講,要更加直觀方便,能夠牢牢吸引住用戶目光,促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閱讀活動中,這對提高社會大眾的文學素養具有推動性,能夠切實加強我國文化軟實力。不僅如此,還能推動我國現代社會持續穩定發展[4]。
3.3 客戶端服務
客戶端是智能設備的第三方運行程序,它的安全性、穩定性以及實效性的優勢被諸多行業所認可。所以,諸多商家與圖書館都針對用戶實際需求研發支持多樣化操作系統的APP運用,供讀者免費應用,以期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當前相對較典型的移動客戶端較多,被讀者所熟知的有大連理工大學、博看期刊網、國家圖書館、EBSCO、超星數字資源等移動客戶端,上述這些皆是得到圖書館用戶認證之后,不受IP限制,能夠院校內能夠直接登錄下載的客戶端。除此之外,推特與微信等公眾平臺運用到圖書館信息服務系統建設中,在某種程度上也全面發揮了其便利性與快捷性,得到讀者與用戶認可。
3.4 二維碼識別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提升,使科技得到了迅猛發展,為我國實現全民閱讀提供了有利條件。比如二維碼識別技術的出現,就為移動閱讀提供了良好條件,近些年,在圖書館服務領域中二維碼技術實現了廣泛利用,如OPAC系統與Melinets系統能夠把館藏書刊數據制成相應的二維碼,用戶通過掃描二維碼來獲取所需信息,如此不但能夠節省用戶找書的時間,還能加大用戶閱讀量,對提高我國社會公眾文學素養具有積極作用。二維碼識別技術應用的典型是超星歌德電子閱讀機,其就是通過對電子圖書上的二維碼進行掃描,便能夠把該書下到自己的移動設備上,進而滿足用戶閱讀的實際需求[5]。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新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需充分發揮自身在資源上與技術上的優勢,轉變傳統的服務觀念,大力嘗試新的服務形式,以保證現代讀者對信息的跨時空要求。另外,需高度重視全面閱讀的社會組織、經濟建設以及地方文化的發展目標,讓更多社會公眾共享圖書資源,感受移動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孫靜.基于數字閱讀的移動信息服務平臺建設[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27(07):184-186.
[2]劉洋.移動閱讀時代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創新[J].赤子(上中旬),2017(01):152-153.
[3]羅淑嫻.移動互聯網時代碎片化閱讀對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創新的影響[J].情報探索,2016(02):101-104.
[4]孫靜.全民閱讀時代的移動信息服務平臺建設[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25(12):116-118.
[5]張毅.手機閱讀時代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人文素質研究[J].環球人文地理,2014(1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