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 李增烈
如何科學掌握息肉摘除后復查時間,的確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壽命的增長,生活環境污染,加上科學檢查方法的普及,胃腸道息肉成了常見病,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胃腸道息肉有3種主要病理類型。
炎癥性:由炎癥引起,顯微鏡下可見炎癥細胞浸潤,中性粒細胞表示急性,淋巴細胞表示慢性炎癥。
增生性:胃腸道上皮細胞呈現增生性改變。
以上兩種雖然常復發,但很少癌變。
腺瘤性:主要由胃腸道黏膜中腺體增生構成,因腺體種類不同而有絨毛狀腺瘤、管狀腺瘤、黏液腺瘤、混合性腺瘤等。根據這些腺體細胞分化(成熟)程度,又可區分為高分化(成熟)和低分化(不成熟)級別。
腺瘤癌變率從3%~44%不等,管狀腺瘤較低,絨毛狀最高,混合性腺瘤居中。腺瘤并不是一般說的腫瘤,更不等于癌,雖然它們之間有一定聯系。
病理特性是決定復查時間的基本要素,因此不難理解復查的時間表:
息肉病理診斷屬于良性者,應半年復查一次胃鏡;如果沒有問題,2~5年后再復查一次。
息肉病理診斷屬于惡性者,根治后3個月、6個月、1年后各復查一次胃(腸)鏡。出現復發,及時處理;無復發者,后5年內每半年復查一次;有復發者,及時處理。
病理介于良、惡性之間者,按惡性病變時間表處理。
除了鏡檢外,也可配合作血液腫瘤標記物,如CEA(癌胚抗原)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