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 雨
出汗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通過汗液蒸發,可以帶走多余的熱量,降低體溫,排除部分毒素;汗液在體表和皮脂混合成乳狀脂膜,對皮膚也有滋潤和保護作用。然而,如果全身或局部出汗異常增多,就是一件令人尷尬甚至非常痛苦的事。夏天來臨,大汗淋漓自然少不了,一身汗臭味走到哪里都很尷尬,于是很多人都會想方設法來止汗。可是,對付出汗,也不是一件簡簡單單的事哦。
提示信號:氣虛
有些人坐著不動都會出大汗或者稍微運動就大汗淋漓,有此癥狀多是因為氣虛。中醫認為“氣固體表”,能“攝血攝汗液”。氣足,則像磁鐵一樣吸引住汗液,讓它不往外泄;氣虛,則失去牽引力,汗液止不住地往外流。所謂出“虛汗”,原因就在于此。一般來說,氣虛源于身體狀況差,像先天不足或后天過度勞累、久病、反復吃藥損傷身體等,都會導致氣虛。而這類人的表現也比較典型,除了猛出汗,還常常感覺疲倦、懶言,比較安靜。
提示信號:陰虛火旺
氣虛的人往往是“自汗”(即在清醒狀態下,動或不動都出很多汗)。不同的是,有一些人往往是晚上睡覺時,特別是睡著后猛出汗,有時甚至一夜要汗濕兩三件睡衣,這種情況叫做“盜汗”,以陰虛火旺的人最為多見。這類人常常晚上睡不好,還有口干舌燥、喉嚨干痛、聲音嘶啞、大便干結等癥狀。
提示信號:手汗癥
我們常有這樣的說法,“緊張得手心都出汗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當心情放松后,手心的汗就消退了,或在衣服上擦擦就沒了。可對于有些人來說,手心總是汗淋淋的,嚴重的甚至還滴水,他們因此不敢和人握手,在社交場合會更加緊張,而這種緊張又會加重出汗,這就叫做手汗癥。
手汗癥在醫學上屬于局限性多汗癥的范疇,是因局部交感神經損傷或異常生理反應所致,例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壓力大、煩躁、焦慮,使神經沖動增多,神經過度亢奮,就會導致手掌的小汗腺排汗異常增加。
小貼士
止汗劑選購3注意
對于異常出汗,在適當時候使用止汗劑也是可以的。不過,止汗劑的使用要注意以下3點:
1.購買止汗劑易與香體劑(或稱除臭劑)混淆,要留意成分標簽,香體劑不含鋁或鋯等止汗成分,因此沒有抑制汗腺分泌的功能。
2.每個人的體味不同,適合的止汗劑也不同。止汗劑一般沒有試用裝,建議先買支小包裝的,適合自己再買大包裝的。
3.止汗劑分噴霧和走珠兩種。走珠直接接觸皮膚,滾動過程中不排除會把皮膚表面的代謝廢物、細菌等帶入止汗劑內。噴霧止汗劑噴出有效成分相對更均勻,并且不直接接觸皮膚,從健康衛生的角度更值得推薦。
很多人對于夏季出汗的看法和做法都是錯的。首當其沖的就是常開空調,易使體內熱應激蛋白合成減少,對高溫的耐受力下降,一旦回到外面熱浪滾滾的環境中便難以適應,汗腺也因長時間不用而變得不靈導致中暑,患高血壓、冠心病的人還易中風、心肌梗死等。
還有人常在夏季脫毛,抑制排汗,防狐臭,卻導致毛囊發炎、角化粗糙、色素沉著。過量、頻繁使用止汗露更是違背人體自然規律,使汗腺代謝廢物不能正常排出,皮膚被持續刺激,從而出現紅腫、瘙癢等,可能引起體溫過高,甚至導致熱休克。
夏天出汗后不能立即用冷水沖。出汗后,皮膚血管仍處于擴張狀態,立即沖冷水,皮膚受到冷水刺激會引起血管收縮,反而會使散熱困難、體溫升高。同時,流回心臟的血量突然變多,會增加心臟負擔。還有,機體從熱環境一下進入冷環境后,來不及適應調整,常容易患感冒或者引起胃腸痙攣等。鍛煉出汗后肌肉疲勞、緊張度增加,這時若再受到冷刺激還可能引發抽筋。
其實,適當出汗反而有益健康。汗腺是人體的“空調”,出汗會使體溫下降,同時排出部分代謝廢物。汗腺不暢就喪失了這條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了一道免疫的重要防線。因此,應正確對待出汗并做好出汗后的保健。夏天由于出汗多使血液濃縮,宜及時補充水分,平時常吃些新鮮蔬菜、瓜果。汗液中含有鈉,出汗量大時不要只喝白開水,以免引起低鈉血癥,可以適當地在水里加些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