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強 盧 兵
(甘肅省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檢查中心 蘭州 730020)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很大一部分六層以上老舊建筑沒有安裝電梯,這給老年人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為了破解老齡化社會的難題,解決一部分人的迫切需求,全國很多城市都相應出臺了政策推進在既有住宅加裝電梯。2016年蘭州市政府下發(fā)了《蘭州市2016年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對既有住宅增設電梯進行試點,對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檢驗也將是保證這項民生工程能否順利開展、保證電梯安全的大事。
在既有住宅加裝曳引驅動電梯是安裝于現有建筑物中,所以受到建筑物限制有可能不能滿足《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guī)范》(GB 7588—2003)的部分要求,因此國家質檢總局發(fā)布了《安裝于現有建筑物中的新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guī)范》(GB 28621—2012),當在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不能滿足GB 7588—2003的要求時,可應用GB 28621—2012。但目前,曳引驅動電梯的檢驗主要是依據《電梯監(jiān)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guī)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TSG T7001—2009)進行檢驗的,一些檢驗項目的要求與GB 28621—2012的要求不完全相同,本文將GB 7588—2003和TSG T7001—2009中與GB 28621—2012的要求不同的項目進行羅列對比,總結出以下注意事項。
對于有機房電梯,檢規(guī)中要求通道門高度不得小于1.80m[1],GB 28621—2012對通道門高度要求如下:門的寬度不應小于0.60m,高度不應小于1.70m,且不應向機房內開啟。當門高小于1.80m時,應在門兩側的適當位置設置相應的警告,警告標記的格式要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等寬條紋傾斜約45°,使用黃色和對比黑色的組合的指示危險位置的安全標志或適當的警告標志[2]。在實際檢驗過程中既有住宅加裝曳引驅動有機房電梯通道門的高度最小可以到1.70m,但小于1.80m時要設置警告標記。
GB 28621—2012在GB 7588—2003對井道封閉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已有的井道壁可以有孔的規(guī)定,即滿足GB 23821—2009中適用于3歲和3歲以上人群的規(guī)則開口的要求和層門門鎖裝置周圍應設置無孔的隔障(以防止用長度為0.3的剛性棒對門鎖裝置做任何操作),則井道壁可以有孔。因此在檢驗既有住宅加裝曳引驅動電梯時,對井道封閉項目的檢驗除了要按照檢規(guī)規(guī)定外,對部分封閉井道存在的條件還要參照上述要求。
在以往的檢驗中,頂部空間的測量是跟極限開關和井道下方空間的防護兩項同時進行的,頂部空間主要測量計算轎廂導軌制導行程、轎廂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積的水平面與位于轎廂投影部分井道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間的自由垂直距離、井道頂的最低部件與轎頂設備的最高部件之間的間距、轎頂上方矩形空間、對重導軌制導行程,但既有住宅加裝曳引驅動電梯可以允許減小頂部空間,減小頂部空間的電梯對轎廂導軌制導行程的要求不變,同時要求應設置保證頂層安全空間的裝置和控制電梯運行的安全系統。
對減小的頂部空間的檢驗應依據GB 28621—2012中5.5條的要求進行:確認是否設置了保證頂層安全空間的裝置和控制電梯運行的安全系統、驗證測量保證頂層安全空間的裝置(即可移動止停裝置或預觸發(fā)停止系統)是否符合要求、驗證控制電梯運行的安全系統是否符合要求、視覺信號和/或聽覺信號是否符合要求、同一井道內有多臺電梯,則是否按規(guī)定設置隔障,隔障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規(guī)定粘貼安全須知。
1)保證頂層安全空間的裝置應是可移動止停裝置或預觸發(fā)停止系統:
(1)可移動止停裝置應安裝在對重下面并機械地制停轎廂;應設置符合GB 7588—2003要求的緩沖器;自動操作的應設計成防止其在完全收回位置和完全伸展位置之間移動時因任何撞擊而造成的損壞。
(2)預觸發(fā)停止系統應包括觸發(fā)裝置,當轎廂上行到達固定的觸發(fā)點時,應通過觸發(fā)裝置的連接件使機械止動鉗動作;應易于接近,從地坑、轎頂或井道外能安全地進行檢測、試驗和維護操作;還得符合GB 28621—2012中有關止動鉗等的其他要求。
(3)當可移動止停裝置的緩沖部件被完全壓縮或轎廂被預觸發(fā)停止系統制停時,轎廂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積的水平面與位于轎廂投影部分井道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1.20+0.035v2(m);井道頂的最低部件與固定在轎頂上的設備的最高部件(不包括導靴、鋼絲繩附件等)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0.30+0.035v2(m);與導靴或滾輪、鋼絲繩附件和垂直滑動門的橫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0.10+0.035v2(m);與護欄(包括伸展護欄)的最高部分之間的自由垂直距離不應小于0.30+0.035v2(m);轎廂頂部上方有不小于0.50m×0.60m×0.80m的空間(任意平面朝下)。以上提及的0.035v2僅在有可移動止停裝置的曳引驅動電梯考慮。
(4)可移動止停裝置或預觸發(fā)停止裝置應最遲在安全系統動作時自動操作或者手動操作。
(5)當電源故障情況下,自動操作的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應動作,并至少保持到電源恢復前;對于手動操作的,保持轎廂停止的機械安全裝置應動作,并至少保持到電源恢復前;手動操作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時,若其不在動作位置,機械安全裝置應通過安全系統操作,以防止轎廂在上行方向上的任何移動。
(6)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應設置電氣安全裝置檢測安全伸展(動作)位置和完全收回(未動作)位置。
2)控制電梯運行的安全系統。
(1)一個符合要求的電氣安全裝置:使安全系統動作,中止電梯的正常運行;用鑰匙打開通往轎頂的任何門或者活板門時,該電氣安全裝置動作;雙穩(wěn)態(tài)開關;與安全系統一起復位;對于手動層門的電梯,應設置符合要求的第二開關,防止當任何進入轎頂的門被打開時轎廂的任何移動,該開關只能通過工具才可接近。
(2)安全系統的復位和電梯恢復到正常運行狀態(tài)只能通過操作一個電氣復位裝置來實現,僅在電梯不在檢修運行狀態(tài)、底坑和轎頂的停止裝置不在“停止”位置、任何進入井道的門或活板門是關閉且被緊縮、保證安全空間的裝置在未動作位置時復位有效;電源故障不應導致安全系統復位。
(3)電氣復位裝置應設置在井道外,僅被授權人員可接近;應設置一個符合要求的電氣安全裝置監(jiān)測,防止電氣復位裝置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電氣正常運行;采用掛鎖或其他等效裝置鎖住,以保證不會出現誤操作。
(4)檢修運行狀態(tài)下,在撞擊可移動止停裝置的緩沖部件或止動鉗之前,一個符合要求的附加極限開關應中斷轎廂向上的運動,該開關應僅允許轎廂向下運行;轎廂在停止位置時,從轎頂或從井道外應能安全地對位于頂層空間內的所有部件進行檢測、試驗和維護。
(5)只有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處在未動作位置并且安全系統未動作時,電梯才能進行正常運行。
(6)只有安全系統動作,且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處在動作位置時,電梯才能進行檢修運行。
(7)當安全系統動作且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在未動作位置時,電梯僅能進行向下方向的緊急電動運行。
3)視覺信號和(或)聽覺信號。
通過鑰匙開啟進入轎頂的任何門或活板門時,應有聽覺或視覺信號提示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處于動作位置還是未動作位置;若行程兩端都由可移動止停裝置和/或預觸發(fā)停止系統保護,應能分別視覺信號和/或聽覺信號來自于井道頂還是井道底;聽覺信號可在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動作60s后關閉。
4)安全須知。
應在機器空間內的應急操作裝置、電梯復位裝置、轎頂設置符合要求的“危險—減小的頂部間距—注意有關說明”的安全須知。
5)井道隔障。
同一井道內多臺電梯的,如果減小頂部間距的電梯與相鄰電梯的轎頂邊緣間的水平距離小于2.0m,應設置符合要求的隔障,防止人員從相鄰電梯接近減小頂部間距的電梯,該隔障應貫穿整個井道。
GB 28621—2012中也允許既有建筑加裝曳引驅動電梯的底部空間減小,與減小的頂部空間的要求類似,減小的底部空間應設置保證底坑安全空間的裝置和控制電梯運行的安全系統,主要要求如下:
1)保證底部安全空間的裝置應是可移動止停裝置或預觸發(fā)停止系統。
(1)自動操作的可移動止停裝置應設計成防止其在完全收回位置和完全伸展位置之間移動時因任何撞擊而造成的損壞;應安裝在底坑并機械地制停轎廂;應設置符合GB 7588—2003要求的緩沖器。
(2)預觸發(fā)停止系統應包括觸發(fā)裝置,當轎廂下行到達固定的觸發(fā)點時,應通過觸發(fā)裝置的連接件使機械止動鉗動作;應易于接近,從地坑、轎頂或井道外能安全地進行檢測、試驗和維護操作;還得符合GB 28621—2012中的其他要求。
(3)當可移動止停裝置的緩沖部件被完全壓縮或轎廂被預觸發(fā)停止系統制停時,底坑中應有一個不小于0.50m×0.60m×1.0m的空間(任一面朝下即可);底坑地面與轎廂最低部件之間的距離不小于0.6m,當夾持裝置、棘爪機構、護腳板或垂直滑動轎門的部件與相鄰的井道壁,轎廂最低部件與導軌之間的水平距離在0.15m之內時,此距離可以允許減少到0.10m;當轎廂在正常運行狀態(tài)完全壓在緩沖器上時,需防止轎廂最低部件與底坑底部之間的碰撞;底坑中最高部件與轎廂的最低部件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0.30m。
(4)可移動止停裝置或預觸發(fā)停止裝置應最遲在安全系統動作時自動操作或者手動操作。
(5)當電源故障情況下,自動操作的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應動作,并至少保持到電源恢復前;對于手動操作的,保持轎廂停止的機械安全裝置應動作,并至少保持到電源恢復前;手動操作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時,若其不在動作位置,機械安全裝置應通過安全系統操作,以防止轎廂在下行方向上的任何移動。
(6)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應設置電氣安全裝置檢測安全伸展(動作)位置和完全收回(未動作)位置。
2)控制電梯運行的安全系統。
(1)一個符合要求的電氣安全裝置:使安全系統動作,中止電梯的正常運行;用鑰匙打開通往底坑的任何門或者活板門時,該電氣安全裝置動作;雙穩(wěn)態(tài)開關;與安全系統一起復位;對于手動層門的電梯,應設置符合要求的第二開關,防止當任何進入底坑的門被打開時轎廂的任何移動,該開關只能通過工具才可接近。地坎距對坑地面的距離小于2.5m的任何門或活板門視為進入底坑的門。
(2)安全系統的復位和電梯恢復到正常運行狀態(tài)只能通過操作一個電氣復位裝置來實現,僅在電梯不在檢修運行狀態(tài)、底坑和轎頂的停止裝置不在“停止”位置、任何進入井道的門或活板門是關閉且被緊縮、保證安全空間的裝置在未動作位置時復位有效;電源故障不應導致安全系統復位。
(3)電氣復位裝置應設置在井道外,僅被授權人員可接近;應設置一個符合要求的電氣安全裝置監(jiān)測,防止電氣復位裝置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電氣正常運行;采用掛鎖或其他等效裝置鎖住,以保證不會出現誤操作。
(4)檢修運行狀態(tài)下,在撞擊可移動止停裝置的緩沖部件或止動鉗之前,一個符合要求的附加極限開關應中斷轎廂向下的運動,該開關應僅允許轎廂向上運行;轎廂在停止位置時,從底坑或從井道外應能安全地對位于轎廂底部的零部件進行檢測、試驗和維護。
(5)只有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處在未動作位置并且安全系統未動作時,電梯才能進行正常運行。
(6)只有安全系統動作,且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處在動作位置時,電梯才能進行檢修運行。
(7)當安全系統動作且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在未動作位置時,電梯僅能進行向上方向的緊急電動運行。
3)視覺信號和(或)聽覺信號。
通過鑰匙開啟進入底坑的任何門或活板門時,應有聽覺或視覺信號提示可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處于動作位置還是未動作位置;若行程兩端都由可移動止停裝置和/或預觸發(fā)停止系統保護,應能分別視覺信號和/或聽覺信號來自于井道頂還是井道底;聽覺信號可在移動止停裝置或觸發(fā)裝置動作60s后關閉。
4)安全須知。
應在機器空間內的應急操作裝置、電梯復位裝置、底坑設置符合要求的“危險—減小的底坑間距—注意有關說明”的安全須知。
5)底坑隔障。
在裝有多臺電梯的井道中,按照相關標注設置的隔障應至少延伸至距底坑地面4.0m的高度,且應能防止人員從一個底坑進入另一個底坑。
6)安全的底坑入口。
如果底坑深度大于2.50m且建筑物的布置允許,應設置進底坑的門。如果沒有其他通道,為了便于檢修人員安全地進入底坑,應在底坑內設置一個從層門進入底坑的永久性裝置,此裝置不得凸入電梯運行的空間,如果底坑深度不超過0.5m,不需要設置此永久性措施。
GB 28621—2012轎頂護欄的要求做了補充規(guī)定,在檢驗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時,若轎頂護欄滿足檢規(guī)的要求,則視為合格,若不能滿足檢規(guī)要求時,可根據標準要求檢驗:可以在轎頂上永久安裝一個安全且易操作的可伸展護欄,但護欄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固定裝置應能承受可預知的力并能夠將護欄保持在展開或伸出狀態(tài);站立在安全區(qū)域應能完全展開(或伸出)和折疊(或縮回)護欄;站人區(qū)域在轎頂時,轎頂應有一塊不小于0.12m2的站人用的凈面積,其短邊不應小于0.25m,并得從層站可見的地方清楚的標示,存在墜落風險時,應設置在距離轎頂邊緣不小于0.50m處;應設置符合要求的電氣安全裝置,在正常運行護欄未完全收回或者檢修運行護欄未完全伸展時防止轎廂移動;應設置一個與運行方向有關的開關在未折疊(縮回)的護欄可能與井道發(fā)生碰撞的區(qū)域防止向上方向的緊急電動運行。
GB 7588—2003規(guī)定電梯對重(或平衡重)應與轎廂在同一井道內(觀光電梯除外)[3],而GB 23821—2009規(guī)定如果現場的結構布置所允許安裝電梯的轎廂面積不能滿足相應的運輸需求時,對重(或平衡重)可以設置在與轎廂分離的井道內,并在原有基礎上對對重(或平衡重)井道和導向作了詳細規(guī)定。
根據GB 28621—2012的規(guī)定,在檢驗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時,轎廂及其相關聯部件與對重(或平衡重)及其關聯部件之間的距離可以放寬到不應小于25mm,但小于50mm時,轎廂和對重(或平衡重)上應設置緊急導向裝置,以避免正常導向失效的情況,轎廂及其關聯部件與對重(或平衡重)及其關聯部件的撞擊。
在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檢驗中若地坎護腳板不可伸展,則可依據檢規(guī)判定。若地坎護腳板可伸展,則要依據GB 28621—2012,看每一轎廂地坎上是否設置可伸展的護腳板,測量護腳板伸展后垂直部分的高度是否大于0.75mm,寬度是否大于層站入口寬度,在正常運行狀態(tài)下收回的護腳板還得滿足1)或2)的規(guī)定之一,在正常運行狀態(tài)下伸展,轎廂到達最低位置時收回的護腳板得滿足3)的規(guī)定。
1)需要時可手動伸展并滿足下列條件:如果護腳板不在完全收回的位置,電氣安全裝置應停止電梯的正常運行;轎門應設置符合GB 7588—2003要求的門鎖裝置;應提供一個從救援層站可獲得的用于打開轎門鎖的機械裝置;護腳板應使用開鎖三角鑰匙打開;只有從最低層站、地坑地面或轎頂用適當的方法手動收回到完全收回的位置;在沒有收回的護腳板可能與地坑地面發(fā)生碰撞的區(qū)域,是否有與運行方向有關的開關能防止向下的檢修運行和緊急電動運行。
2)在任何層門被三角鑰匙打開時護腳板應自動伸展至完全伸展的位置,并滿足下列條件:如果護腳板不在完全收回的位置,電氣安全裝置應停止電梯的正常運行;轎門應設置符合GB 7588—2003要求的門鎖裝置;應提供一個從救援層站可獲得的用于打開轎門鎖的機械裝置;在失電的情況下(斷電或隔離),當轎廂位于完全壓縮緩沖器的位置到最低層站地坎以上不大于1m的區(qū)域以外時,轎廂護腳板應能自動伸展到完全伸展的位置;在層門關閉并鎖住后護腳板能自動收回到完全收回的位置,只有從最低層站、地坑地面或轎頂用適當的方法手動收回到完全收回的位置;在沒有收回的護腳板可能與地坑地面發(fā)生碰撞的區(qū)域,是否有與運行方向有關的開關能防止向下的檢修運行和緊急電動運行。
3)當轎廂位于完全壓縮緩沖器的位置到最低層站地坎以上不大于1m的區(qū)域以外時,如果護腳板不在完全伸展狀態(tài),電氣安全裝置應能停止電梯的正常運行。
電梯安全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而電梯的檢驗對于保障電梯安全有著重大意義,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檢驗更是如此。GB 23821—2009在GB 7588—2003的基礎上,對安全要求作了補充或修改,本文對GB 7588—2003(進而到TSG 7001—2009)和GB 23821—2009進行比較,就在既有住宅加裝曳引驅動電梯檢驗應注意的問題作了簡單闡述,但由于經驗有限,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既有住宅加裝曳引驅動電梯的檢驗還需大家一起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TSG T7001—2009 電梯監(jiān)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guī)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S].
[2]GB 23821—2009 安裝于現有建筑物中的新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guī)范[S].
[3]GB 7588—2003 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