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云
(東營科技職業學院,山東 東營 257335)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國務院關于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的批復》(國函〔2018〕1號)和《山東省教育關于積極行動起來主動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有關要求,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根據《山東省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現結合我校實際,對新舊動能轉換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進行了現代學徒制探究。
(1)取得的成效。我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試點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基本形成“雙主體、分階段、定制式”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我校合作的與山東信義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東營威瑪(集團)石油鉆具有限公司和東營廣大金科機器人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經營理念超前,管理文化先進,始終不忘企業的社會責任,不斷超越創新,一直以來關注職業教育的發展,主動推進校企聯盟,與我校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而在新舊動能轉換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學徒制探究進一步提升我校職業教育對山東經濟發展尤其是黃藍戰略兩大經濟區建設的貢獻度。
(2)遇到的困難。現代學徒制的育人模式是校企共同負責培養、共同承擔風險。為降低風險,解決困難,學校與企業應共同制訂動態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對教師和師傅進行考核,對優秀的教師和師傅在評優方面優先考慮。改革評價模式。圍繞行業、企業用人標準,針對不同類型的課程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自我評價、學生評價、企業評價和社會評價相結合,建立以能力為核心,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學生評價模式,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研究現代學徒制的理論已經很多,如何在新舊動能轉換下進行學徒制研究有一定的困難。
(1)緊密對接行業企業的崗位職業能力,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東營科技職業學院完善校企人才培養方案的聯合設計、實施、修訂機制,建立服務產業升級驅動的專業課程改革機制。構建“三平臺+三模塊”的課程體系,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對接、學習內容與工作過程對接、培養過程與生產實境對接、雙師校企共育、評價校企共施、雙證相融共取,按照“主體、分階段、定制式”一體化培養理念設置課程模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創新創業學分,形成有機統一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2)開發“線上線下、開放共享”專業教學資源。東營科技職業學院開發通識教育課程資源庫,探索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等途徑,不斷豐富通識教育課程資源。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建設,將建設混合式教學課程50門;建成院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0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3門、“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20種;引進公共慕課50門。建設12個專業教學資源庫。開發虛擬仿真實訓教學系統,打造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創建國家級和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搭建校企互動信息化教學平臺。
(3)引企入教,建設共享型技術培訓中心。東營科技職業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與山東信義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東營威瑪(集團)石油鉆具有限公司和東營廣大金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建立教學實踐與技術應用中心,構建“專業群+企業+技術中心”(教學工廠)。共建工程機械運用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和數控技術專業,依照高質量管理標準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拔尖人才。
(4)創新機制,建設高水平師資團隊。東營科技職業學院開辟引進企業技術人才綠色通道,對急需高技能人才,放寬年齡、專業、學歷等條件,使企業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院兼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積極培養“雙師型”教師。完善教師評聘機制,專業技術職務評聘重視技能水平、科技研發成果等,突出直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舊動能轉換“橫向課題”在職稱評聘中的分量,引導專業課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到企業掛職學習,提升職業素質和專業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