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玲
【摘要】 高中生正是處于思想人格即將定型的發展階段,需要教師正確積極的引導,同時,教師的天職不止是教書更要育人。因此,在語文教學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開拓視野,啟迪心靈,認知美好的品德,塑造良好的人格,將崇高的思想、積極的人生態度融入內心,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發展。
【關鍵詞】 心理健康 高中語文 健康人格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是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高中生正是處于思想可塑性比較強的階段,他們開始對于自我、對于社會、對于生活有自己的認知和判斷,這時更是需要教師的積極正確引導,塑造其良好的心理意識狀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語文教材內容、拓展課外閱讀、寫作練習情感表達、正確的教學評價和豐富的課外活動等方面積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心理人格。
一、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塑造學生健康人格
教材是主要教學工具,高中語文教材內涵豐富,能夠向學生傳遞積極、符合當前社會要求的人格觀念。教師不僅僅要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更應該讓學生通過教材的學習感知其內在的文學涵義,領悟其深刻的道德、價值內涵,通過教材中傳遞的積極觀念、人物的高尚品德和良好品性,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因此,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深挖教學內容,理解教材中的深刻涵義,將積極健康的思想傳遞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心靈的良好啟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例如,在學習《辛德勒名單》時,讓學生看到辛德勒為拯救猶太人而做出的巨大努力,領悟人性的美好;在《我有一個夢想》課程學習中了解作者的夢想和主張,體會其崇高的獻身精神,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在文章《最后的常春藤葉》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領悟主人公“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培養其積極昂揚的生命態度……從教材中學生可以獲得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觀念,對心理健康的教育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積極拓展課外閱讀,培養良好內心素養
在運用教材教學之外,語文教師也要為學生積極拓展課外閱讀。大量的課外閱讀,有助于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其內心感悟。學生通過閱讀多種多樣的書籍,感知書中人物的不同品性、不同命運,了解和認知真善美的內涵,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培養良好的內心素養。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閱讀情況為學生選取適宜的課外閱讀資料,從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
三、開展規范寫作練習,引導情感正確表達
開展規范的寫作練習,引導學生情感的正確表達也是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許多高中生在生活中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會產生苦惱、快樂、痛苦、悲傷、郁悶、枯燥等各種各樣的情緒。而這種情感需要正確的表達出來,才能有效的得到疏解。寫作就是最佳的表達方法之一。學生通過寫作練習,將自己的疑惑、迷茫、煩惱、憎惡等統統記錄下來,讓內心情感得到宣泄,使心靈得到凈化。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文字了解其內心,感知其變化,從而有效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形成健康心理。
四、合理進行教學評價,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教學評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檢查成長的重要因素,科學合理的評價能對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總運用成績的好壞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應該多元化的去評價學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就能發現學生更多的閃光點,對學生更加的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教師的認可與贊賞,將使其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更加積極的面對學習和生活,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性。
五、豐富課外活動內容,加強學生心理素質
在課堂教學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提升良好品德,增強心理素質。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敬老院的爺爺奶奶表演節目,讓學生感受到奉獻與助人的快樂;參與綠色節能活動,從自身做起,養成正確的生活方式;開展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詩歌大賽等,讓學生積極參與,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競爭意識;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了解人文歷史,培養人文精神;帶領學生觀看國慶閱兵,感受祖國強大,培養愛國情懷……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體會不同的人生感悟,才能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康的人格品性。
六、結語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傳授學生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將高中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結合,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心理,塑造良好的人格修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杜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摭談[J].中學課程輔導,2015,(04) :85.
[2]邊成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02) :14-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