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
【摘要】 學校的管理影響著一個學校的發展與教學質量。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作為21世紀的學校管理者,一切管理要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的、靈活的,以老師和學生為根據,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發展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推動學校發展。
【關鍵詞】 小學生 以人為本 學校管理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下,對學校的管理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在小學校理中,我們不但要有創新手段,適應社會和學校發展的管理機制,更要立足于老師、學生,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的,科學的、理想的管理。從教學設備、學校安全、師資力量、校園文化等方面手入,融入學情,校情,以老師和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道路上,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校發展。
一、完善管理體制,制定規章制度,實行科學管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對于一個學校來說,要想使其在發展的道路上健康、有序、文明、民主、科學的發展,就要在工作中不斷地發現、完善管理體制,制定實實在在的,人性化的規章制度,進行靈活的、有序的、科學的管理,才能保證學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才能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保證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1.用制度去管理,提高老師和學生的自覺性。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只靠管理者一個或者幾個人的說教是難以順利進的。為了管理的有效性,我們的管理從人性化的角度進行考慮,完善管理制度,讓制度來約束人,提高老師和學生的自覺性。比如,對老師的年度考核、學期考核、月考核,可以從考績、考勤、學生的成績、教學水平、班級管理、學生的反映和評價等方面,進行認識和評斷,讓老師在工作中提高警惕,負起責任,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2.以師生為核心,實行民主管理,推動學校和諧發展。有些學校的管理失敗,是因為學校管理者制定了太多的條條框框,約束了學生的天性不說,也極大地約束了老師的教學創新和發展。所以,我認為,合格的學校管理,首先要民主管理,要讓老師、學生覺得自己在學這個學校里還有發言權,提高和發揮師生的主人翁意識和作用。比如,和師生一起制定《小學學校管理規定》《小學學校管理細則》等,深入師生中間,開啟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讓人人都把自己當成學校的一員,踐行管理學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實行老師、學生進行互動,實現民主、科學的管理運行機制,讓師生做到各盡所能,各司其責,責任到人,分工明確,又互相協作,就能為師生創建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讓師生都成為學校的管理者。既有利于學校發展,又有利于教學發展。
二、轉變觀念,抓好老師隊伍建設,推動學校發展
在新時代下,學校管理也要轉變觀念,注入新的理念,使每一個老師都能本著教書育人,以每一位學生發展為自己工作的基點,把全心全意服務學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成績,當成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實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個核心的教育教學理念,推動教學有序,科學的發展。
1.抓好老師隊伍建設,實行更新的科學管理。在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下,學校的管理工作首先要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讓老師不要把學生當成傳統教學中的被動接受著,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多用一些激勵、鼓勵的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營造良好和諧的教學氛圍;其次,要在管理中不斷提高老師對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運用的能力,讓老師不斷地更新觀念,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比如,開展老師業務培訓班、運用新技術教學比賽、組織老師到外校學習等等。只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信息技術教學設備,開展豐富多彩的業務學習活動,給教育教學注意新的活力和元素,就一定能有效促進本校的教學發展,實現完善管理的目標。
2.更新理念,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所以,作為學校管理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要有主流的管理理念,把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滲透到平時的管理中,把老師當成學生的服務者、引導者,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入推行素質教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要形成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灌輸——接受的單一教學,堅持開啟交流互動,啟發引導、討論探究、開放發散式的新的教學模式,努力適應學生的接受習慣,適應新教材科目多、課時少、任務重的教學局面,從而實現課時少、負擔輕、效率高的教學目的。
三、結束語
總之,管理工作是一門藝術,作為小學的一名管理者,既要為師生的安全負責,又要為師生的工作、學習負責,就一定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實行人性化、科學化的管理,才能把學校發展與師生的發展完美地結合起來,實現雙贏的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蕭宗六.學校管理學(增訂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關鴻羽.現代中小學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