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馮桂
摘 要:開展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實現安全管理的網絡化與智能化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各級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平臺已初步成形,有效的推動了本地區安全生產動態監管能力和水平,極大地提升了安全生產日常監管效率。本文針對已有的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詳細介紹了一個高效的縣區級安全生產信息服務平臺的功能模塊以及開發中的關鍵點,以期為縣區級安全生產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與實施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安全生產;信息化;大數據;功能模塊
中圖分類號:TP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1-0032-02
1 引言
安全生產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近年來為了促進企業安全發展,我國的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從總體上說,還處在起步、探索階段,目前還存在基礎設施落后,缺乏基礎信息共享機制[1]、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低、缺少總體規劃、缺乏安全生產信息化人才等問題[2]。因此,建立健全高效的安全生產信息服務平臺,已成為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大眾的共同意愿。
本平臺建設旨在以完善安全生產信息化頂層設計,積極構建涵蓋政府、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及企業的安全生產云數據,推動安全生產大數據在安全生產中共享與應用,切實提升各級政府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以及幫助企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2 平臺總體架構
整個平臺是以數據庫作為支撐,不同角色和權力的用戶能通過平臺進行相應數據編輯、數據導出、數據查詢等,平臺本身應具備龐大的數據儲存功能和容量。
為滿足實際的應用,該平臺應該具備4個功能模塊:安全動態信息模塊、安監功能模塊、企業應用功能模塊以及平臺管理功能模塊。對于每一個模塊的功能與設計都有具體的節點要求,以免給平臺的建設和運行帶來影響;同時平臺應具備安全屬性,能夠保障用戶、數據以及平臺本身的安全與穩定。平臺總體架構思路如圖1所示。
3 平臺關鍵點說明
3.1 用戶
該平臺能向不同角色用戶提供交互界面,用戶登錄平臺按照不同的角色擁有不同的操作權限和工作任務,從而通過系統友好的交互完成相應的操作。該平臺主要包括三類使用者:區縣安監部門、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
(1)區縣安監部門。區縣安監部門通過平臺掌握轄區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實現對轄區內的企業安全生產進行監管。對企業的安全生產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確定工作重心和重點管理對象。(2)企業。企業通過平臺可以明確和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了解安全生產工作動態,查閱和下載安全生產信息資源。(3)第三方服務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通過平臺定期填報為企業的服務事項,接受社會監督。
3.2 功能模塊
3.2.1 安全動態信息
安全動態信息如培訓與會議通知、通報與批評、企業安全隱患、第三方機構服務的結果、安全資源共享(新法律法規、事故案例、培訓講義等)等。功能節點如表1。
3.2.2 安監功能
平臺要實現以下安監功能:(1)能實現依據企業轄區、行業、標準化等級、職業危害等關鍵詞進行分類查詢、統計和導出名單。(2)基礎管理信息變更確認,企業進行基礎管理信息變更(法人變更、廠址變更、安全負責人變更等)填報后,轄區安監部門可以進行核實確認和同意變更。(3)跟蹤企業上報的安全隱患整改進度和確認整改效果,對整改不達標的企業可發送“不通過”消息,要求重新整改或下達停產整頓指令;重大安全隱患整改確認可由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專家進行。(4)建設項目三同時審批,根據企業上傳、上報材料進行批復。(5)職業危害申報批復,根據企業上傳、上報的職業危害材料進行審核和批復。(6)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對企業上報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進行確認和評價。(7)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證件監督管理,對企業登記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證件以及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進行監督,對鄰近到期證件及時通知培訓取證。平臺安監功能節點見表2。
3.2.3 企業應用功能
該模塊一方面是要讓區縣安監部門掌握轄區內企業的基礎管理信息,另一方面是企業通過平臺知道在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方面應該做哪些工作以及這些工作具體怎么開展[3]。企業應用功能節點見如表3。
3.2.4 平臺管理
平臺管理模塊是平臺自身功能和任務,保障平臺的正常運行。平臺管理模塊包括用戶管理、權限設置、系統數據維護等功能,該模塊功能只有平臺管理員才能使用。平臺管理功能節點見表4。
3.3 關鍵技術
平臺模塊功能的實現首先要依托開發語言將安全生產信息轉化為“平臺”,開發語言應選擇更具方便性和兼容性的;另一面根據用戶的實際分布情況需用通過互聯網共享平臺信息,平臺系統模式應采用瀏覽器/服務器(Browse/Server,簡稱B/S)模式。另一方面要保障用戶與服務器間的網絡暢通,如果網絡不通,將無法通過平臺進行信息的處理與共享[4]。
3.4 數據庫
平臺數據庫組成包含兩部分:平臺為用戶提供的閱讀及選項數據和不同用戶錄入的數據。數據信息應保證全面性和有效性。
3.5 平臺可靠性
為保障平臺的持續安全使用,平臺的可靠性應該包含三方面的內容:用戶安全、數據安全以及平臺安全。
(1)用戶安全。不同的用戶擁有不同的唯一身份登錄平臺和修改平臺權限內的數據,避免身份盜用篡改數據;用戶可自行修改身份密碼,且當用戶密碼遺忘時可找回。(2)數據安全。平臺的數據應具備保存和恢復功能,用戶錄入的數據能被平臺存儲,且平臺癱瘓恢復后,平臺數據庫能夠恢復如初。(3)平臺安全。平臺自身應該具備防數據篡改和病毒攻擊屬性。
建設和維護平臺的可靠性,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安全生產服務平臺信息不受破壞,保障平臺運行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將損失、風險降到最低點[5]。
4 結語
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6],需要多部門與人員的配合和參與。對于縣區級安全生產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與實施一定得有安監人員、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安全服務機構人員以及軟件開發人員充分的調研和討論,這樣才能開發出一個能滿足各方應用需求的平臺,切實讓安全生產信息化落到實處,更好的服務于安全生產工作。
參考文獻
[1]楊乃.蓮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3,9(7):87-90.
[2]楊林.市縣級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與實施[J].低碳世界,2016,(3):248-249.
[3]井悅.安全生產信息把建設探析[J].中國煤炭,2009,35(7):107-109.
[4]于海東.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需要探究的幾個關鍵問題[J].建設與發展,2015(8):1611.
[5]楊宇,王堅.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體系的探討[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4,27(6):29-31.
[6]呂鵬.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體系的探討[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6,(16):92-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