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洲+萬和平+張天曄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部分社區居民的骨質疏松知識認知、骨質疏松預防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為狀況及社區宣傳干預的效果。方法在上海市20個骨質疏松診療管理規范試點社區開展骨質疏松危險因素、防治知識、管理行為等的宣教,宣教前后分別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抽取2 000名居民進行問卷調查,評估宣教干預效果。結果干預后社區居民骨質疏松危險因素知識、運動知識和鈣知識的平均正確率較干預前分別提升了20.7%,20.4%和14.5%(P<0.01)。干預后社區居民的骨質疏松運動效能和攝鈣效能,社區居民骨質疏松預防飲食行為、生活方式和運動行為也較干預前顯著提升(P<0.05)。結論經規范化管理和宣教干預后,社區居民對骨質疏松癥認知、效能和管理水平顯著提高,骨質疏松癥規范化管理宣教干預切實有效。
關鍵詞: 社區居民;骨質疏松;干預;知識;自我效能;行為中圖分類號: R58文獻標志碼: 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ommunity residents prevention knowledge,self-efficacy and behavior for osteoporosis in Shanghai and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Methods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on osteoporosis in its risk factor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behavior was carried out in 20 osteoporosis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standard pilots in communities in Shanghai.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sample 100 residents from each community.A total of 2 000 resi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oth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by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education effect.ResultsAfter community education,the average accuracy of the osteoporosis knowledge of risk factors,exercise and calcium intake increased by 20.7%,20.4% and 14.5%(P<0.01) respectively.At the same time,community residents osteoporosis exercise efficacy and calcium intake efficacy,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et behavior,life style and sports behavior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ConclusionCommunity residents in Shanghai do not have a high level of cognition,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the newly formulate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Keywords: community residents;osteoporosis;intervention;knowledge;self-efficacy;behavior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骨質疏松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1]。骨質疏松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種骨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由于骨量減少,骨質量降低所引發的脆性骨折、駝背、身長縮短、慢性骨關節疼痛等相關疾病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甚至可以引發患者致殘、致死[2-3]。
上海是全國最早步入老齡化的城市,如果不能盡早預防骨質疏松,將會給社會、家庭及個人帶來極大的負擔。國內外的研究表明,通過進行社區健康教育等多元化的骨質疏松干預,可以轉變居民的觀念和行為,有效預防或延緩其發生,用較小的成本就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大幅度提高骨質疏松癥治療率[4]。
為加強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建設,規范骨質疏松癥的社區防治工作,促進社區人群骨質健康,預防和減少老年人失能和殘障,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織開展了骨質疏松社區診療管理規范試點項目[5]。本研究基于該項目,了解上海市部分社區居民骨質疏松相關知識、效能及預防行為情況,并評估健康宣教干預的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上海市20家參加骨質疏松社區診療管理規范試點項目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內的居民。入選標準為:① 常住居民且有固定居所,在該社區住滿1年以上。② 意識清楚,有閱讀能力。③ 與調查人員溝通無障礙。
1.2樣本量計算與抽樣
2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以所在街道的居委會為單位,對簽約居民開展方便抽樣并進行問卷調查。根據文獻,假設宣教前有較好骨質疏松預防行為的社區居民達40%,宣教后預計提高5%,宣教前后組采用1:1的設計,計算得共需要1 673名居民有90%的把握度在顯著性水平為0.05(單側)上檢驗出兩組5%的差異。考慮到拒訪等因素,最終于2016年7—8月,在20個社區各抽取100名18~94歲的社區居民,共2 000人,進行基線問卷調查。社區診療管理規范實施1年后再次在20個社區用同樣的方法各抽取100名居民共2 000人,進行與基線一致的問卷調查。endprint
1.3方法
1.3.1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① 居民基本情況。② 骨質疏松預防知識。采用骨質疏松癥知識問卷[6]進行測量,該問卷共26題,由危險因素知識、運動知識和攝鈣知識三個部分組成。每題答對為1分,答錯或不知道為0分,總得分越高代表骨質疏松知識水平越高。③ 骨質疏松預防自我效能。采用骨質疏松癥自我效能量表[7]進行測量,該量表分為攝鈣效能和運動效能兩部分,各6個條目。采用11點計分法,用所有條目的平均得分表示自我效能水平,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強(克隆巴赫系數為0.963)。本研究中將平均得分>5分定義為高自我效能。④ 骨質疏松管理行為。使用自編量表進行調查,共6題,包括飲食行為、生活方式和運動行為三個方面。采用李克特(likert)5級評分,每位居民根據自己過去30 d內完成各種行為的頻率勾選得分,1~5分分別代表從不、極少、時不時、大部分、經常,各項分數累計即為總分,得分越高表明骨質疏松自我管理越好(克隆巴赫系數為0.859)。本研究中將大部分、經常完成預防行為的定義為好的自我管理行為。
1.3.2健康宣教干預本次干預基于開展骨質疏松健康社區的干預模式進行:① 舉辦健康講座。由與社區結對的三甲醫院骨科專家以及經規范化培訓的專業醫師在社區定期舉辦骨質疏松防治知識講座,內容包括什么是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病學、高危因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預防措施、治療方法等。② 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各試點社區分別設計制作骨質疏松的教育手冊免費發放給社區居民,在醒目位置設立骨質疏松預防展板,拍攝骨質疏松健康宣傳片等。③ 推廣健骨操。健骨操是為了鍛煉全身各個骨關節和脊椎,刺激骨骼良性生理反應而設計,學習健骨操可以幫助老年人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
1.3.3質量控制問卷選取標準量表,信度、效度評價穩定、可信,結構合理,語言表述通俗易懂,可用于該領域相關研究。調查人員經過統一培訓,問卷填寫前,充分說明調查的目的和要求,并反復強調調查的匿名性,打消被調查者的顧慮,取得充分合作;問卷由調查者現場發放,使用統一指導語向被調查者解釋問卷內容及填寫方法,讓居民自行填寫;不能自行填寫者,由調查人員向其逐條詢問并予以記錄,問卷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由調查人員強調問卷填寫的完整性,要求不缺項、漏項。問卷回收后剔除廢卷(空缺超過10%),對有效問卷進行數據錄入。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人群一般人口學特征、骨質疏松預防知識、骨質疏松預防自我效能和骨質疏松預防行為進行統計描述。計數資料以頻數(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進行干預前后結果的比較,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基本情況
干預前發放問卷2 058份,回收有效問卷2 003份,有效回收率為97.3%;干預后發放問卷2 080份,回收有效問卷2 008份,有效回收率為96.5%。被調查居民的平均年齡干預前為(62.12±12.08)歲,干預后為(62.88±12.55)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95,P>0.05);平均身高干預前為(163.51±8.08)cm,干預后為(163.91±8.06)cm,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76,P>0.05);平均體重干預前為(63.53±10.13) kg,干預后為(63.83±11.41) kg,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3,P>0.05)。干預前后被調查居民的其他一般情況比較,差異也均無統計學意義(表1)。
2.2干預前后被調查居民骨質疏松預防知識、效能和管理行為比較
干預后,社區居民骨質疏松危險因素知識、運動知識和鈣知識的平均正確率較干預前分別提升了20.7%、20.4%和14.5%,干預前后三方面知識的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同時,干預后社區居民骨質疏松運動效能和攝鈣效能的得分高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社區居民骨質疏松管理的飲食行為、生活方式和運動行為得分也高于干預前,能夠經常或大部分時間做到良好飲食行為、生活方式和運動行為的比例分別提升了6.9%,6.3%和12.4%,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表2、表3、表4)。
3討論
據報道,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中老年骨痛骨折及因骨折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8]。我國50歲以上的人群中,骨質疏松的患病率男性為22.5%,女性達到了50.1%[9]。影響骨質疏松的因素有很多,有運動因素、飲食因素、營養因素和個人行為因素等[10-11]。健康教育是預防骨質疏松最科學有效的手段。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指導患者學習掌握相關疾病知識、提高治療依從性的非藥物治療手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被調查社區居民對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的總體認知水平偏低,在健康宣教干預前,骨質疏松知識的平均得分為10.9分,對應的平均正確率為42.0%,與國內其他研究結果相似[13]。有關運動知識的得分率低于攝鈣知識和危險因素知識。曾文等[14]提出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骨質疏松癥是一種悄然流行的疾病,并未引起社會廣泛重視; 另一方面,有關骨質疏松癥的研究起步較晚,有關知識尚未達到普及的程度。在社區開展健康宣教干預活動后,居民對骨質疏松危險因素、運動和攝鈣知識的認知水平均較干預前明顯提高,提示加強骨質疏松知識宣教的深度和廣度十分必要。
有研究表明,高效能水平可促進骨質疏松患者健康行為的轉變,預防中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事件的發生,在社區居民中開展骨質疏松癥規范化管理與干預是行之有效的[15]。本研究中,干預前社區居民的骨質疏松自我效能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其中攝鈣效能高于運動效能,與苑秋蘭等[16]的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被調查者多為中老年居民,年齡偏大,體力不支,沒有足夠信心堅持一定強度和時間的有效運動。另一方面,通過食物補鈣比運動鍛煉簡單易行,被調查者更愿意和有信心進行鈣攝入。有研究發現,老年人進行健康鍛煉的自我效能水平顯著影響其健康水平[17]。因此,醫護人員應通過提高社區居民對運動和鈣攝入的信心來促進其健康行為,以減少骨折發生的風險。干預后居民的運動和攝鈣效能水平以及其飲食、生活方式和運動行為等骨質疏松預防管理行為水平都得到了明顯提升,證明在社區居民中開展骨質疏松癥規范化管理與干預具有良好的效果。endprint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次調查研究采取的是方便抽樣的方法,且并不是完全遵循嚴格的前后匹配對照原則,因此對結果可能會有影響,有待進一步改進。同時,此次研究中,對干預效果的評估是在干預結束后短期內進行的調查評估,干預對社區居民骨質疏松認知、自我效能和管理行為改變的長期效果尚需要繼續研究證實。
總之,上海市骨質疏松社區診療管理規范試點項目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提高了社區居民對骨質疏松癥的認識,增強了自我預防和干預骨質疏松的能力。該試點項目宜進一步且大范圍的開展,最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社區骨質疏松規范診療管理模式,從而降低骨質疏松對中老年人健康的影響,減少給社會、家庭及個人帶來的負擔。
參考文獻
[1]薛延.骨質疏松癥的現狀、流行趨勢與研究方向[J].中國全科醫學,2005,8(16):1299.
[2]郝永強,郝光亮,戴尅戎.上海地區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病特點研究(附5923例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7,13(3):197-200.
[3]伍冬梅,孫蘋,覃秀麗.健康教育干預對防治骨質疏松癥的效果觀察[J].現代護理,2007,13(36):3576.
[4]于雪芬.社區居民骨質疏松相關知識及行為干預效果評估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36(7):908-910.
[5]萬和平.上海市社區就診居民骨質疏松病因預防情況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2017,29(9):686-691.
[6]陳玉平,劉雪琴,蔡德鴻.骨質疏松癥知識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測定[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5,11(3):339-341.
[7]陳玉平,劉雪琴.骨質疏松癥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與效度測定[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8):38-39.
[8]張澤鴻,孫平,洪曼杰,等.老年骨質疏松的健康教育[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8):753-755,735.
[9]WANG Y,TAO Y,HYMAN M E,et al.Osteoporosis in China[J].Osteoporos Int,2009,20(10):1651-1662.
[10]GUILLEY E,HERRMANN F,RAPIN C H,et al.Socioeconomic and living conditions are determinants of hip fracture incidence and age occurrence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J].Osteoporos Int,2011,22(2): 647-653.
[11]GIANGREGORIO L,THABANE L,CRANNEY A,et al.Osteoporosis knowledge among individuals with recent fragility fracture[J].Orthop Nurs,2010,29(2):99-107.
[12]何筱瑩,李梅忠,阮佩珊,等.互動模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3):1450-1452.
[13]侯武姿,杜雪平,于溯,等.社區居民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認知狀況及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10):1212-1215.
[14]曾文,劉卓,陳新,等.廣州市某社區中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知識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22):4159-4161.
[15]曹瑞秋,趙雅寧,王霞,等.效能水平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骨折發生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4):910-912.
[16]苑秋蘭,王春梅.社區中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相關知識與自我效能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1,25(3):604-606.
[17]李云賀,顧昊,王健,等.上海某社區中老年骨質疏松危險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5,21(1):94-98.
(收稿日期:2017-10-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