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意識,培養學生品德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社會培育優秀的人才。本文針對初中德育教育現狀,簡要探討了新課改下初中德育教育方法創新。
關鍵詞:初中;德育教學方法;創新
一、 初中德育教育現狀
1. 德育教育弱化現象嚴重,教育重傳遞,輕思考
現如今,德育教育課程已成為初中學生的必修課程,開設德育教育課程,不僅有利于指導學生的品德,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情操,規范學生日常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目前,在一些中學德育教育弱化現象嚴重,教育重傳遞,輕思考,德育教育課程不受重視,學生學習德育教育課程的積極性不高,學習上主體責任心不強,同時,一些家庭對孩子的德育教育弱化,過多的追求學習成績,家庭德育教育明顯不足。在初中道德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遞,在教學中,慣用的教育方式就是說教,強制性的灌輸德育教育思想,對學生是否能夠正確理解,正確的認識關注度不高,忽視學生對價值的選擇性,注重知識的傳遞,忽視價值的多樣性。這種德育教育方式,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將幫助學生形成所需的德育教育價值觀,轉變為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價值觀的過程,德育教育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與判斷,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趨向富于理智的價值選擇,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價值觀的能力。
2. 德育教育以灌輸為主,知行脫節偏重于抽象的說教
在初中德育教育實踐中,一些教師只是簡單地在理論層面上給予教育引導,缺少實際意義上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以灌輸為主,常常出于一種簡單的講述狀態,久而久之,導致一些學生對德育教育課程缺乏興趣,進而影響到了初中德育教育效果。讓學生參與到現實生活中,對德育教育的內容進行親身體驗,更有利于知行合一,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然而,在初中德育教育實踐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知與行脫節,德育教育偏重說教,不注重引導學生獨立判斷,忽視學生道德理性的思考,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養成知行脫節,言行不一的習慣。初中正處于思想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許多學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因此在認識上可能會存在一些偏頗,所以,初中階段也是思想道德教育關鍵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里,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知行脫節,偏重于抽象的說教,就會使學生對德育教育內容缺乏興趣,影響到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道德觀念。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實踐中,我們要將道德規范思想內化于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言行,并外化為自覺的道德行為。
二、 新課改下初中德育教學方法創新策略
1. 引導學生自發遵守各項規則,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公德心
在初中德育教育實踐中,我們要注重教育方法的靈活性,對于初中生來說,強硬的道德指令和道德禁止很難奏效。如果在德育教育過程中,采用生硬的教育模式,不注重方式方法,不僅不會提高學生的德育思想,還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一些學生產生嘗試犯錯誤的心理。所以,對于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應當運用倡議、激勵的形式,這樣,更有利于引導學生自發的遵守規則。德育教育主要是為了規范學生的行為,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運用道德事件的描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尊師重道,還要培養學生誠信意識公德心,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使學生能夠講文明懂禮貌,重誠信,守規則,具有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熱愛生活,勤于思考和學習。在德育教育方面,還要注重激勵學生遵守基本的道德規范,努力踐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愛玩愛動的時期,這一時期學生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喜歡參加一些團隊文娛體育活動,比如,戶外的踢毽子、踢足球、打籃球,歌詠比賽等等,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喜好,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思想道德情操,使學生能夠增強團隊意識,互相幫助,和諧溝通,自發遵守各項思想道德準則。
2. 注重課堂上的教育引導,促進德育教育健康發展
初中德育教育,在課堂中通過課文的分析,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德育思想。在初中德育教育實踐中,教師要學會用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例如,可以通過講述一些歷史人物故事進行德育引導,比如,講述漢文帝劉恒孝敬母親的故事,漢文帝以孝聞名,雖然作為皇帝他要處理國家大事,但是,當他得知母親生病,總是要抽時間前來照顧母親,母親吃藥的時候,他總是先嘗,母親病了三年,他一直堅持在母親身邊照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平時對父母照顧很重要,如今的初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承受著父母親人的溺愛,許多孩子不知道怎樣去孝敬父母。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孝順父母,用愛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德育意識,通過教育引導,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在初中德育教育實踐中,教師還要注重借助社會力量,與學生家長合作,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礎,社會環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有些學生家長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德育思想意識淡薄,導致一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難以正確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一個人不僅要承擔家庭責任,還要承擔社會責任,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將學生培養成品德高尚、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三、 結語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所形成的思想觀念,不僅影響著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更影響著學生未來發展。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學校對思想品德教育課重視程度不夠,不能夠真正將理論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德育教育質量,促進初中德育教育方法創新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王志其.優選德育教育方法搞好初中德育工作[J].成功(教育),2013,(01):238.
[2]余清訓.初中德育教育創新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12.
[3]彭青青.初中德育的現狀、困境與創新探究[J].新課程(下),2012,(09):167.
[4]姚進.淺談初中德育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下),2012,(12):178.
作者簡介:
鄭榮華,福建省安溪縣東方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