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智障學生智力缺陷,思維直觀、具體、不連貫、抽象概括能力差。很多智障孩子在初學階段就被數學的嚴謹、空洞、抽象所擊倒,感到數學學習枯燥乏味、并且充滿為難情緒。為此,培智學校生活數學課堂教學的好經驗、好方法值得提倡與借鑒。那么,怎樣教學才能使培智學校生活數學課堂的更合理有效呢?
關鍵詞:數學;教學;課堂
一、 培養學習興趣,營造學習環境
“教”只是手段,“育”才是目的。任何知識的傳授都應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智障學生的情緒容易受外界事物的感染,對某些事物充滿興趣。培養智障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愉悅的學習環境尤為重要。
如,在教學幾比幾多幾的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水果雨”的場景——讓兩種不同類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等學生觀察以后教師可以提問:出現了哪幾種水果?(兩種)?哪種水果多?(蘋果)有多少個?學生茫然。教師:這兩種水果排的不整齊,不太好計算蘋果有多少個,誰有好的方法來幫助大家算一算蘋果有多少個?學生:先讓兩種水果排整齊了再計算。再次多媒體動畫顯示兩種水果排整齊的過程。這樣就很自然、迅速地引入了幾比幾多幾的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了,另一方面學生也會覺得課堂更富有情趣,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無疑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又如,以教“千克”這節課為例。從表面上看,它似乎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活動并無太大的關系,然而,若能在課堂教學中布置一個“購物中心”引導學生參與購物活動,從中親自去感知物體的重量,就找到這節課與學生生活活動的“切合點”。這樣,我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載體,賦予了它生動活潑、興趣盎然的新教學模式。學生通過購物活動親自稱一稱、掂一掂、拎一拎、互相抱一抱等一系列有機結合的操作,去充分感知1千克、幾十千克的重量,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趣味化,把單純的數學概念引申到生活活動中。學生就會感到:噢,原來數學離我們這樣近,慢慢地他們就會親近數學、理解數學,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 合理使用教材,優化教學資源
認真備課是教師上課的基本前提。教材是教學的主要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合理使用教材,優化教學資源。目前,培智學校數學教材內容沒有根據智障學生的智殘程度而有所區分,許多知識點已超越了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使用教材,優化教學資源,使之適應于自己的教學對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全日制培智學校教科書第七冊《認識角》第一課時中,要求學生用一張圓形紙片折角,其操作中要做兩次的對折,在教師的示范下學生雖能照葫蘆畫瓢但學生根本不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此活動超出了中重度智障生的接受能力范圍,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再次開發,把此題改為要求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一根細的硬紙條做一個角,這樣學生就能根據角的特征在教師啟發下有效的完成操作,實踐課堂教學證明:把課本知識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認真備好課,課堂教學一定有明顯的效果。
三、 教學方法靈活,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是一門抽象概括、邏輯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學習數學必須具備一定的空間觀念和邏輯思維能力。然而,智障學生缺乏正是這種觀念和能力。面對這些特殊的教育對象,在數學教學中,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不同的教育對象獲得適合于他的數學知識。
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中,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把學生分為A、B兩個層次進行分層教學。A層次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在教學時要求要高一些,采用“湊十法”掌握計算規律。B層次學生接受能力較弱,在教學時通過擺小棒采用“數加計數法”的方法進行教學。又如在教學《圖形的認識》時,把學生分組,要求每組用教具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進行合作拼圖并交流各小組的拼圖成果。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既有效地學習了數學知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感情。
四、 設置教學游戲,玩中習得知識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是獲取知識,懂得規范和適應社會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游戲在智障兒童的教育中更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智障學生的注意力極不穩定,容易為一些其他刺激所吸引,而游戲教學符合智障學生的年齡、心理、生理特征。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數學游戲來吸引智障兒童的注意。在教學中盡量利用學生好動、好玩的性格,設計恰當游戲。
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我設計了“比一比、賽一賽、買一買”的游戲,學生的好勝心理讓他們很樂意地參與到游戲中來。教與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認識上下》時,我采用了“點鼻子”的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只有體驗到上下的位置關系,才會點中鼻子,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在游戲中領悟。在執教“三角形的認識”時,我以帶孩子們去奇妙的圖形王國開始,將先前認識的圖形和即將學習的圖形特征巧妙地運用猜謎的形式展現出來,并對應出示可愛的圖形寶寶。喚醒了孩子們的知識儲備,也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知識。
又如,我在新授三角形認識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由感性印象提升到理性思維,得出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在鞏固環節中,我不僅讓學生在教室中找到了三角形,還展示了生活中的各種三角形,餅干、發卡、屋頂、流動紅旗、圍巾等等,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并鼓勵學生要有一雙擅于發現的眼睛。接下來,我又和學生玩起了拼圖游戲,將學過的幾種圖形拼成了可愛的小動物、漂亮的花和房子,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圖形寶寶還可以這么玩,不僅鞏固了圖形的特征,也感受到了無窮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最后通過圖片展示生活中樹旁要斜斜地綁上木條搭成三角形,飲水架的下部都要做成三角形,提出疑問,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熱情。
總之,只要我們本著“為了一切學生”這個出發點,去努力鉆研教材,用新的教育理念創造性地應用教材資源,大膽地進行教學探究,相信一定能使培智學校的數學課堂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就能大大提高培智學校生活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作者簡介:
林麗姬,福建省武平縣特殊教育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