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斌
【摘要】漢語言,是世界主要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每個人從發(fā)音不全的單字敘述,直到小學教育中從學校了解到其發(fā)音、讀寫,可以說語言文學的學習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必須做的事情。為此,隨著時代的潮流,教師也在逐步地發(fā)覺和創(chuàng)新全新的教育方式“情感教育”。它是集寫作、課文中的表達方式等而挖掘出來的感情因素。利用適當的方法而提高培養(yǎng)其學生對寫作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以情感教育為基礎的教育方法是一種可行性的教育新體制。
【關鍵詞】教育現狀方法理念 情感表達
中國的漢語言文化隨著社會文化以及經濟的發(fā)展地位越來越高,從小學抓起完成小學教育也是基本的義務。然而,情感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在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應該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勇于發(fā)現和挖掘出學生們的情感,制訂合理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中的現狀
將情感教育融入到小學的語文課堂上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據調查表明,小學語文的情感教育存在兩個問題:
(1)在情感主線上,老師們不能在很準確而沒有錯誤的情況下把握住這條線加上思維的不清晰,使同學們不能很好的讀取文章。教學中存在傳統(tǒng)的死板、無趣性使大多學生失去了對語文的興趣。
(2)對文章中的情感表達進行夸大讓文章很“煽情”這些表達方式,只能讓學生糊里糊涂地去探索。雖然同學們都很欽佩老師們的能力,但課下的時候在回味起文章的情感和精神時,卻發(fā)現那些所表達的詞和意都是空洞無味的,它只是夸大了表面的情感,而其對內涵的理解少之又少。可謂“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
如今課堂上的語文教學差強人意,基于理念的匱乏并沒的到合理而有效的效果和目標。分析探究就會發(fā)現原因在于老師們對于情感教育中對內涵的理解是不夠深刻的。所以,情感講解線路不清晰,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們沒法正確的接受教育。教師的自身素質教育對學生的情感接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化改革迫在眉睫。
二、語文教育中教育方法和情感教育理念
(一)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興趣的培養(yǎng)
語文課堂中增加教學的多樣性,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提高很濃的興趣是重要的情感教育策略。興趣能讓人產生更強烈的求知欲望。只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才會有動力的去探究和探索。相反,沒了興趣即使是在準確的教學也都無濟于事。所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情感教育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在各個學科的學習當中,教學的意義在于利用多樣的教學模式來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課堂中提高授課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質量,從中結合學生們的學習特點去選擇最優(yōu)的教育模式,從而提高授課的效率以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索性,這是提高教學最有效的捷徑。根據授課的基本內容和學生所擁有的性格特點而制訂,如班級的人數較多,肯定不會注意到每一個學生,這樣的情況下將班級里的同學分組,學習形成小組制。再如,聽寫生字和做練習題的時候,組與組之間進行比賽制老師選出相應的題目和漢字,給回答題目正確的組或者組內個人加分,漢字正確的再加分,之后小組中的成員得到的分值加起來作為本次比賽的總成績,根據得分情況一一給予獎勵。如果這樣就做到了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在其中而主角就是他們自己,由此可以得到更好的授課效果,如果對于那些消極而沒有積極性的學生來講,要將多媒體教學技術引入進來,因為它的新穎和創(chuàng)新能更直觀的表現出來,多媒體教學更是一種合理、人性的教育手段。如此人性化的教學和學生們在課堂上受到的熏陶會給今后的授課起到助力的作用,不僅單方面的促進了學生們的探索和興趣更有效的提高了課堂上的效率,告別以往呆板的課堂,課堂氣氛濃烈而活躍。
(二)情感的激發(fā),情境的設立
由于小學生閱歷不豐富和情感的單一,出于好奇相對小學生來說是很容易走進文章當中去的,課文的轉變同時思緒也在跟著轉變,在受到一系列文章中的渲染和啟發(fā)的同時而帶動自己的情緒。既然小學生擁有這個至關重要的特點所以教師們應當合理的利用這個特點,在正確的情感前提下引導學生領悟課文的內涵,所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就需要教師在設立情感合適、背景條件相符、時間與地點又同課文相似的條件下,將這些表現在生活當中,在這樣足夠發(fā)揮的條件下進行教學。例如,組織學生挑選不同角色來朗讀關于小說類的文章,讓同學們都各自扮演不同的小說人物角色。在小學課文中,老師們可以設定情景,設定書中人物以及需要扮演的角色,這時候讓學生們推薦自己或者別人,讓同學們到講臺上來扮演相應的角色,朗讀各自分配到的角色內容,當然在適當的條件下也可以借機自由發(fā)揮,得以合理的完成此次的任務。諸如此類的教學,讓學生們身臨其境,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和表達,使其印象更加深刻從而提高以情感為基礎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再如,詩歌類的文章中,讓同學們分節(jié)分段的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其特點是都要讓同學們融入到課文的角色當中去,深情的去體會文章的情感和文中作者的心情,選好教材中的詩歌,課前老師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準備好相應的道具,之后在上課前把這些道具布置在教室中,結合文章中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立性教學,得以提高課堂的新鮮感和不一樣的氛圍,去帶動課堂中沉悶的氣氛,同時在加上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兩者相互結合,創(chuàng)造出更異樣的景致讓同學們對本堂課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適當的播放音樂放松學生們的心情,把控課堂的節(jié)奏,既輕松又和諧,如果這樣同學們自然不會在煩躁而又緊張的課堂上出現消極的情緒,同時也會很容易刺激到學生們的求知欲望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情境上來。整堂課會讓同學們得到更多的領悟和在情感上的升華,而脫離以往那些呆板的教育。
(三)好的師生關系的確立與建立也是至關重要的
對于剛剛步入校園的小學生來說,突然脫離了父母,走出溫暖的小圈子,初來乍到在心理上是有負擔的,而且大腦和心靈都是空白的。有了這個顯著的特點,首先考驗老師們第一個課題就有了,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讓孩子們更加容易地接受,說話的語氣,和與他們的交流要怎樣,怎樣去更好的關心他們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面對種種的問題應該這樣解答,首先,認真、和藹的態(tài)度是不能缺少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解答他們的每一個問題。其次,心理的交流也是至關重要的,揣摩他們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善于去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利用并讓他們發(fā)揮出來多多的去鼓勵和贊揚他們給他們信心,這樣一來他們的信心和膽識都會成倍的增長,擁有更多的能量和自信去完成自己的任務。信心和興趣都是老師給予的,老師和孩子們的關系是提高教學的重要組成,了解孩子們的內心和適當的情感給予更是教學的一大手段。
三、總結
在學習的生涯當中,小學教育是人生的起點,正因為這個起點是人生中可靠的基石,深入的語文學習和知識的積累是小學教育的根基和基礎,更是邁入更高一級甚至步入社會大家庭的至關重要的一刻。學好語文更是了解我們中國文化漢字博大精深的另一面,打好基礎從小做起,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融入更多的情感教育是發(fā)展與啟蒙全新教育的又一種體驗。
參考文獻:
[1]呂火良.小學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J].讀寫算,2015,(35).
[2]呂立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5,(11) :26-27.
[3]吳文廣.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J].讀與寫,2015, 12,(10) :1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