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
摘 要:本文在分析當前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存在的漏洞與缺陷后,認為應該擴大外觀設計制度的保護范圍,才能更好地對設計者的創新成果進行保護。文章主要從我國專利制度的適用基礎著手,嘗試思考在當前法律框架中建立產品部分外觀設計保護制度的可行性。最終得出,我國應借鑒世界其他國家的立法經驗,對產品部分外觀設計采取行之有效的法律保護,充分激勵設計人創新的積極性。
關鍵詞:部分外觀設計;保護范圍;可行性;創新
一、世界各國產品部分外觀專利制度的施行情況
美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確立部分外觀設計制度,在《專利審查指南》中規定工業產品的部分屬于外觀設計的客體,外觀設計不是產品本身。繼美國之后,亞洲地區也紛紛著手實施部分外觀設計保護制度。1999年,日本頒布的意匠法中提到對工業品局部創新采取保障措施。在此之后的兩年,韓國同意以工業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連同組合的外觀設計的局部來登記。同年,部分外觀設計受專利保障被寫入歐盟頒布的《共同體外觀設計保護條例》中。縱觀世界各個國家的法律條文,我們或許能總結出局部外觀設計的含義。與整體設計有所不同,它是對物品的某一部分的造型、構造、顏色或者其組合的創造,同時兼具美感并在生產上大量使用,且排除僅僅對物品上的零部件本身作出的新創造。由于該制度的建立,可以避免抄襲的人模仿有獨創性的局部產品外觀,使權利人創造的主動性不受到打擊。故國際上已經逐漸形成外觀設計局部保護的趨勢,遺憾的是中國目前還沒有引入這一制度。
二、我國現行外觀專利制度面臨的挑戰
眾所周知,工業品外觀設計的重要性不僅僅在于提升產品的美感,滿足大家對于精神更高層面的需求,還是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為工業品外觀設計的重要性,國家出臺相關法條來保障,然而法條僅僅局限于整體性保障,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其一,一些外觀發展相對成熟、設計基本定型的產品,整體上難以進行創新,設計師只能對部分外觀創新。這種情況如果根據當前知識產權法的規定,部分外觀設計并不受專利法的保護,會導致設計師辛苦勞動獲得的智力成果得不到應有的保護。筆者認為,某種程度上,雖然外觀設計確實能起到類似于商標識別作用,但這僅僅只是它的輔助作用,并不是它的關鍵作用。保障外觀設計專利權,理當從保護工業品設計創新的角度出發,因而只有作出了改變,才能受我國法律保障。對此有學者表示,盡管把虛線改為了實線,在后設計并沒有改變設計內容,依然可以得出申請主題一致的結論。其三,將設計納入整體保障往往忽略產品要部,而這種忽略不可避免增加了外觀設計專利保障的范疇,進一步加大了侵害權益界定的難度。
這些問題對現行的外觀專利制度是不小的挑戰。當前知識產權法所采用的外觀設計授權標準來源于《TRIPS協議》,相對原本的外觀設計專利授權規范有所提升,旨在鼓勵產品創新的積極性。從中看出,知識產權法不是保障純粹的外觀設計,它保障的對象是與物品相關的外觀設計。那么區分整體設計和局部設計取決于是不是能夠和物品分割,物品能與之分割就通過整體外觀設計進行保障,分割不了只能通過部分外觀設計進行保障。
三、中國引入部分外觀設計保護制度的可行性
目前,我國《專利法》對工業品外觀設計采用整體保護,規定的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應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當前這種整體保護方法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早就開始展現,假如不盡快建立部分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制度,將對權利人的創新積極性造成重大打擊,建立該制度已經勢在必行。而它的建立離不開之前在專利法理論和踐行中打下的基石。
1.部分外觀專利制度施行的理論基礎
部分外觀設計判斷的理論在專利審查被經常性運用。雖然我國現有法律制度并未明確對部分外觀設計專利的保障,但根據《指南》中將要部的定義記載為“某些產品存在著容易引起消費者注意的部位”,這個定義雖然沒有承認部位在整體設計中的地位,但是涉及到“部位”這個詞語,本文認為這恰恰體現了在審核中對部分外觀設計判斷理論的應用。建立部分外觀設計與原先知識產權法的整體保護不產生沖突。一些專家認為外觀設計的載體只能是全部物品。一旦引入部分外觀設計保護制度,就意味著將外觀設計的載體局限為物品的部分,特別是不能以獨立形式存在的物品局部。認為二者存在沖突,主要基于對相關概念的誤解,部分產品外觀設計制度的出現提高了整體設計水準和設計品質,增加權利人或公司的投資回報,促進公司打造良好的公司品牌,從而有助于促進誠信質量體系建設,穩步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
2.部分外觀專利施行的實踐基礎
在實踐中,往往運用設計要點來判別是否相似,這一特性也為制度施行打好基石。我國專利權申請的現實狀況是大部分申請人未提交設計要點說明,專利局也并未作相關要求。在審查中,審查人員著重審查的不是專利的要部,而是外觀設計的整體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在知識產權行政部門發布的專利公告中并未明確規定區分設計的要部。然而,要部在整個專利中屬于具有核心價值的重要組成,但在專利公告的視圖中一般未說明標注出來。具體來說,相關審查人員并不要求申請人注明創新的部分,無形中為判定權利是否真的受到侵害增加了難度。
綜上所述,產品部分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制度在我國法律上有其存在的法律空間和基礎。同時,引入局部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制度并不排斥當前整體外觀設計專利制度,反而是它的有益補充。因而,從立法上分析,保障局部外觀設計專利在我國有其發展的法律空間。
四、完善本國部分外觀專利保護制度的提議
1.明確產品部分外觀設計專利的定義
由于種種因素限制,我國當前法律中并沒有部分外觀設計的定義,知識產權法中只記載了外觀設計專利的定義。一般看來,外觀設計保障的范圍僅僅是整體產品,不適用于部分產品。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保障部分產品設計權利人的利益,需要修改現行專利法中外觀設計的概念。對此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法律,把保護的范圍由產品增加為產品或產品的一部分,這一部分特指產品不可分離或不可以獨自售賣且不脫離整體使用的非模仿性的部分。從法律角度重新定義部分外觀設計專利,將現行專利法中外觀設計專利概念加以完善,在此基礎上對實施細則和指南中部分外觀設計概念加以改動。endprint
2.統一規范部分外觀設計的簡單說明和具體范圍
保持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形式審查不變的基礎上,適時提高申報門檻,建立部分外觀專利保護制度。根據眼下知識產權法的規定,權利人向專利部門提出部分外觀設計專利請求時,要求對此有簡單解釋。然而,申請時僅要求簡單說明專利文件,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導致一些說明并不能清楚完整地描述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特征組合。實際上,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障范疇是以它顯示在圖樣或者照片中的物品來設定準則。造成的后果是與比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保障范疇相比,外觀設計專利權由于沒有更多能用來參考的文字解釋素材,導致更難明確保護范疇。由此可知,統一規范部分外觀設計的簡單說明和具體范疇是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時必不可少的。
綜上所述,完善外觀設計的定義只是第一步,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有一個過程。將外觀設計制度立足于保護智力創造成果,同時全面完善外觀設計的其他規則進行配合才是最根本的措施。也就是說,仍然需要對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進行系統調整,將部分外觀設計的保護納入其中。這樣不僅有助于明確外觀設計專利的保障范疇和侵害權利判斷,也有助于鼓勵權利人產品創新的積極性,并最終利于加強整個社會的創新能動性和創造水平。
五、結語
本文主要通過比較國外關于部分外觀設計的法律規定,來突出中國部分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制度的缺失。再進一步討論它的缺失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從中得出中國建立部分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制度的可行性,提出相關建議。完善中國的產品部分外觀設計保護制度,可以借鑒世界各國的經驗,對專利法和實施細則進行修改,明確產品部分外觀設計的定義并擴大外觀專利保護范圍。筆者希望通過本文對產品部分外觀專利保護制度進行的簡單思考,對完善中國部分外觀專利提出自己的構想,為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吳溯,陳曉,秦鋒.美國部分外觀設計保護制度和圖形用戶界面保護制度的發展及啟示[J].電子知識產權,2014(9):58-64.
[2]劉小青.韓國外觀設計保護制度及其文獻檢索[J].專利文獻研究,2005(2):60.
[3]陳曉潔.工業產品的外觀設計與法律保護[J].設計,2016(3):112-113.
[4]陳艷.外觀設計“富有美感”的法律問題探究[J].設計,2016(12):80-81.
[5]李媛媛.我國引入部分外觀設計保護制度初探[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3(11):2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