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的出口增長速度一直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近年來發展速度非常快,其中民營企業的外貿出口發展最為迅速,其增長幅度大大超過浙江省國企、外企的增長幅度,成為我省外貿出口中最耀眼的亮點。但是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因此,加強對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是結合了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針對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為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提出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
民營企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與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息息相關。隨著國際化步伐逐漸加快,國家對外出口貿易以及對外投資的規模和企業數量不斷加大,民營企業也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浙江省作為我國東南沿海省份之一,借助于優越的地理位置,民營企業出口規模以及數量都遙遙領先于國內其他省份。隨著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規模的逐漸增大,也遇到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極大的制約著浙江省民營企業的發展,盡管國內已經有很多的學者開始對浙江省民營企業的出口做了一定的研究了解,但仍然不能滿足于浙江省民營企業當下出口發展的需求。本文結合了浙江省民營企業的出口現狀,挖掘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而且本文的研究不僅可以為浙江省民營企業的出口給予一定幫助,也可以豐富我國關于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相關的理論體系,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一、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的發展現狀
1.浙江民營企業出口商品結構分析
浙江省民營企業中紡織類產品和農產品的出口比例仍然比較高,總量占據了50%左右,單從紡織品的出口來看,比例在緩慢的縮小,紡織類產品在2014年-2016年占比分別為38.13%、37.12%、35.31%,均在30%以上,而其他產品占比較少。農產品屬于第一產業,占比分別為16.87%、18.42%、19.03%,農產品的出口僅次于紡織類產品,成為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規模的第二大類,而機電產品占比在近三年分別為11.84%、13.77%、16.3%,高新技術類產品占比分別是13.58%、13.98%、14.08%。但近幾年機電產品的出口幅度在緩慢的提升,這就說明了浙江省民營企業正在緩慢的推進機電產業的升級改造。
2.浙江民營企業出口方式分析
通過下表可以發現一般貿易是浙江省出口的主要方式。2014年-2016年,浙江民營企業一般貿易出口占比大致在50%-91%的區間內,民營企業出口以一般貿易為主,鮮明地體現出浙江省的外貿特色。期間,民營企業一般貿易出口占比呈現先增長后回落的趨勢,在2016年達到頂峰為90.9%。由于浙江省的地方特征與其他地方不同,其民營企業的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強。與外資企業“兩頭在外”有所不同,民營企業從購買原材料到加工裝配再到成品都在本地完成,這一過程給本地上下游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幫助。
3.浙江民營企業出口市場結構
通過下圖可以了解到,浙江省民營企業的出口市場太過于集中化。目前,浙江省民營企業的出口市場集中于歐盟、美國和拉丁美洲這三個地方。2016年浙江省民營企業對歐盟、美國、拉丁美洲分別出口了203.8、108.9和63億美元,分別下降10.7%、4.3%和10.7%,分別占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總和的27.82%、14.87%、8.5%,上述三者相加占浙江民營企業出口總和的51.19%。同期,對東盟出口了47.9億美元,達到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總和的6.53%。2016年其對歐盟、美國兩大市場的出口集中度高達45.8%,高出同期全國民營企業的6.7%。在這十年期間,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到美國的額度平均占比為19.7%,在2016年其對美國、歐盟的出口依存度達到9.6%、14.1%,高出全國的2.8%、5.3%。
二、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存在的問題
1.民營企業出口商品結構不合理
浙江省民營企業的出口商品結構并不是很完善,一是因為這些出口商品的結構重點匯集在勞動密集型較高的加工制造業,如紡織品、日用品等,這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商品在產品輸出時只能依靠價格來搶占市場,而且近幾年由于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提高,導致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縮小,很多企業都放棄了紡織品的出口,因此在很多方面限制了民營企業發展的能力。二是民營企業的出口規模比較小,浙江省民營企業中除了幾個民營大企業,例如萬向集團、德力西集團以外,其他企業規模都比較小,難以形成規模經濟,這兩種情況使得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競爭力比較薄弱,也難以使其進步和提升。因此如何促進浙江省出口商品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換成為了浙江省民營企業的當務之急。
2.民營企業外貿人才匱乏
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的規模在國內相比較而言是比較靠前的,從事出口的民營企業數量比較多,個別的民營企業規模也比較大,吸納的勞動力相對比較多。但由于大部分的民營企業出口歷史都比較短,加上缺乏優秀的外貿人才,國際貿易的經驗嚴重不足,容易使外貿業務的經營陷入困境。所以浙江省民營企業真正的出口外貿型人才相對還是比較匱乏,這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外貿出口的綜合性人才相對比較匱乏,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過程中,要涉及到各方面的知識,比如通關、利率、會計、金融、法律、營銷等等,如果對這些領域的知識掌握的不夠充分,就會導致在處理出口貿易的過程中很多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從而降低了出口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浙江省民營企業人才培養機制還不是很健全,很多外貿出口的人才或是缺乏經驗的大學生,或是僅僅具有幾年經驗的無學歷或低學歷人員,這些人員各有所長,但是均存在短板,而浙江省民營企業人才培養意識不足、人才觀念落后以及缺少相應的培養方法和鼓勵資金,因此在外貿人才的培養方面并沒有建立相應的培養機制和體系,這種情況極大的制約了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的進一步發展。endprint
3.對國際市場行情了解不充分
對于出口企業而言,如果對國際市場行情了解的不夠充分,則會導致在出口的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地位,更會使得出口企業國際市場的選擇和分布以及經營發展戰略存在不合理的現象。浙江省民營企業大多數都是微型或者中小型企業,對于國際市場信息的了解,也只能靠多年的經驗積累以及與同行業的信息交流,浙江省并沒有給予民營企業相應的支持,而且浙江省雖然成立了民營企業外貿行業協會,但是這種外貿行業協會并沒有發揮其作用,自身的職能也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浙江省民營企業得不到更有效的幫助。對國際市場行情了解不充分的后果主要體現在兩個地方:一是民營企業在出口過程中,不能根據各個國家的經濟、政治等變動情況及時調整自身的經營戰略,增加了外貿出口的風險;二是民營企業對各個國家貿易政策了解的不夠詳細和充分,在規避貿易壁壘等方面顯得有些被動與不知所措。
三、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的對策
1.合理調整出口結構
(1)調整產業布局,優化出口商品結構
為了能夠進一步促進浙江民營企業中出口商品結構的不斷優化,必須增強對出口產業布局的調整,給予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更多出口的優厚方案以及支持鼓勵,加快本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積極推進本地區機電產業的優化升級,適當降低農產品和紡織品的出口規模,加快高新技術產品以及機電產品方面的民營企業發展,通過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幫助更多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加快自身的建設,比如浙江省的萬向集團,主要是經營汽車零部件,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重點發展的59個企業之一,萬向企業每年的出口量以及出口額都很大,為浙江省的就業、稅收、經濟發展都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因此浙江省民營企業應該多向萬向集團學習,借鑒其成功經驗,不斷發展和壯大自身的實力。
(2)增加科研技術投入,提升產品附加值
外貿出口不能僅僅靠數量,也要注重品質質量,只有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才能應對外貿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以及綠色壁壘,減少出口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因此浙江省民營企業應該加大科研技術投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更多的利潤空間,通過對工藝的改進、制造技術的升級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比如浙江省吉利集團,通過并購沃爾沃,不斷的吸收學習沃爾沃汽車制造和加工的技術和工藝,對自身的技術能力進行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因此,浙江省民營企業應該積極吸取國外先進的技術經驗,并且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吸收和消化。這才是壯大自身出口實力的最有效的途徑。
2.加大民營企業外貿人才的培養
為了更好的推動出口發展,浙江省民營企業需要加強對外貿人才的培養,因此其必須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應該積極與科技機構以及高等院校展開合作,不斷吸收高質量的人才,為自身的發展提供優秀人才儲備;再次,必須定期對企業現有的員工進行技術培訓,實施輪崗制度,讓每位員工對各個環節的工作都能有所了解,提升其綜合能力和自身素質;最后,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安排企業人員外出學習,同時,浙江省政府也要給予民營企業一定的人才支持政策和鼓勵資金,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要為人才建設預留部分資金,以便能夠促進企業外貿人才更好的發展。
3.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及時了解國際市場行情
一方面,行業協會了解世貿組織成員經貿的情況和展開對產業結構變化的分析研究,向政府部門提供本行業發展規劃的論證,給出制訂、修改產業結構策略的意見和想法,并輔助政府部門制訂與本行業相關的條例。行業標準包括:開業標準、經營標準、從業人員的素質標準和自律標準等,使企業行為更加規范化、市場化和國際化。
另一方面,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結合本行業進行具體應對研究,掌握世貿組織成員的承諾和履行情況,向政府和企業提供有關關稅措施和非關稅措施的信息,比如技術貿易壁壘,鼓勵出口、限制進口的措施信息等;收集中國主要貿易對象國有關市場經濟條件的資料,提供給企業,使企業了解其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發展情況;受企業委托,為本行業進行投資、技術改造和制訂發展規劃等,為本行業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和營銷策略謀劃。
四、結論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浙江省民營企業在出口貿易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障礙,這些障礙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將會直接影響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的健康發展,因此本文闡明了浙江省民營企業的出口近況,并展現了其出口存在的幾個關鍵問題,如民營企業出口商品結構不合理、民營企業外貿人才匱乏、對國際市場行情了解不充分,上述這些問題都限制了浙江省民營企業出口的發展。因此,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如合理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加大民營企業外貿人才的培養、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及時了解國際市場行情,希望能夠通過對本論文的探究為浙江省民營企業的出口提供非常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蕊,王曉紅.大力推動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建議--對浙江省杭州、溫州兩市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情況的調研[J].全球化,2016,(11):96-103+133.
[2]石潤潤.推進開放發展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J].浙江經濟,2016,(22):34-35.
[3]錢雪亞,胡瓊,邱靚.工資水平的成本效應:企業視角的研究[J].統計研究,2016,33(12):17-27.
[4]嚴兵,張禹.生產率、融資約束與對外直接投資[J].世界經濟研究,2016,(09):86-96+137.
[5]張士軍.融資渠道、外商直接投資與民營企業出口--基于浙江省民營企業的經驗證據[J].財會通訊,2016,(32):34-37.
[6]Kimura, Fukunari,Kiyota, Kozo.Exports, FDI, and Productivity: Dynamic Evidence from Japanese Firms. MMRC Discussion PaperNo.69,2016.
[7]MelitzMJ.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Econometrica,2014.
作者簡介:王佳瑩(1996- ),女,漢族,浙江臺州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014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3班;金花(1983- ),女,朝鮮族,吉林延吉人,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國際貿易系教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韓貿易、區域經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