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雅馨
摘 要:提單作為國際海上運輸貿易的核心,其具有物權憑證的功能為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然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國際貿易中愈來愈多地將交易電子化,提單也由傳統的紙質提單轉化為電子提單。電子提單承接了傳統提單的部分性質與功能,但二者仍有本質的不同,本文就電子提單是否具有傳統提單的物權憑證功能,以及如何發揮此項功能作一探討。
關鍵詞:電子提單;物權憑證;轉讓提單
一、提單
關于提單,在我國海商法中第71條中這樣規定:“提單,是指用以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已經由承運人接收或者裝船,以及承運人保證據已交付貨物的單證。提單中載明的向記名人交付貨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貨物,或者向提單持有人交付貨物的條款,構成承運人據以交付貨物的保證。”
可知,提單是國際海上貨物運輸、買賣和交付等國際貨物貿易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單據。提單(bill of landing,B/L),是承運人或其代理人在接受貨物或把貨物裝船后,簽發給托運人,用以證明雙方已訂立貨物運輸合同,并保證在目的港據以交付貨物的書面憑證。
二、提單的物權憑證功能
提單是承運人與運輸人之間運輸合同的證明、承運人簽發給托運人的貨物收據以及貨物的物權憑證。其中物權憑證功能是提單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即表示誰占有提單,就可占有貨物。提單的這一功能使得運輸中的貨物能夠得以轉讓,物流加快,成為可流通的有價證券,例如可用來抵押貸款。
在國際經濟法中所說的提單的“物權效力”,就是指持有提單即意味著支配貨物,交付提單與交付貨物二者在法律上具有著相同的效力,而且,只有提單相交換才能請求交付貨物,換言之,即轉讓提單能夠起到轉讓貨物所有權以及設定貨物質權的作用。正是因為提單具有流通性的特點,決定了提單所具有的物權憑證特性與物權效力。關于動產物權的變動,各國物權法大多都遵循物權形式主義,即須以交付作為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方式。然而在國際貨物買賣當中,買賣雙方的營業地位居不同國家,在短期內對于對方的情況難以全面知悉,不免會有對方存在欺詐可能的顧慮,如此一來就難以建立足夠的信任,無法完成貨物的實際交付。這就與其巨大的交易標的額形成極大反差,特別是在涉及運輸時,買方付款同時收貨與賣方交貨同時收款顯然不可能。依照商業慣例,將提單作為貨物的象征,將提單的交付與物品的交付視為二者具有相同物權效力,問題便得以解決。這一做法充分體現了提單物權憑證的性質,從法律的角度來說屬于法律擬制。在國際支付中使用跟單信用證形式付款,銀行承諾提供信用主要是基于他在付款后能夠隨即得到提單,而提單又能夠對貨物進行控制或提取,賣得的價款能夠充作付款,這一點也同樣體現了提單物權憑證作用。
所以說,正是提單的流通性決定了提單的物權憑證的特性。換言之,提單的物權憑證性與提單的流通性是一物的兩面。提單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物權憑證的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提單持有人對貨物的占有權。“提單交付等于貨物本身的交付”和“提單代表貨物本身”,是提單不同于其他運輸單證的獨特之處,這是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我國海商法中沒有直接規定提單就是物權憑證,《民法通則》也無相應規定,主要因為我國并未確立完整的物權制度。但司法實踐中長期以來一直承認或把這一理論作為國際慣例接受。
故筆者認為,確認提單的物權憑證性是基于提單的可轉讓性以及國際商業慣例的結果。對提單的物權憑證功能若不加以確定,在司法實踐中就難以區分糾紛性質是違約還是侵權,難以計算實效,影響案件審理,而且會直接影響提單持有者以及其他當事方的利害關系。
三、電子提單
所謂電子提單,是一種新興的提單形式,它實現了將電子數據交換與提單相結合,是指通過電子傳送的有關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數據,以電子數據交換的方式實現提單作用的新的提單形式。電子提單與傳統紙質提單相比,在效率、安全性、以及成本等方面都極具優勢。
電子提單能解決如提單延遲等傳統提單常見問題,正所謂“無單放貨的救星”,它能夠在一頂程度上防范仿冒提單、倒簽提單、預借提單等欺詐風險,能夠利用“功能等價法”保留傳統提單的物權憑證功能,而且還可有效縮短相關貿易的整個操作時間,并方便承運人在貨物到達目的地時確定收貨人。基于以上優點,可以說電子提單取代紙質提單是必然趨勢。
四、電子提單的物權憑證功能
首先,提單的“物權憑證”功能主要是指提單代表貨物本身,對提單的占有就意味著對提單項下貨物的控制與占有。電子提單的出現是提單制度的發展,在功能上電子提單是承繼傳統紙質提單的,從這個層面講,電子提單也應該具有物權憑證功能。然而就該問題,學界存在爭議。很多學者認為,建立在電子信息基礎上的提單無法實現流通轉讓功能,故無傳統提單所具備的物權性。
如前文所述,提單的可轉讓性與其物權憑證功能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二者是一個物的兩個面,傳統紙質提單的物權性主要體現在其可流通轉讓的特性之上。討論電子提單是否具有物權憑證的功能,關鍵要看其是否具有可轉讓性。
其次,電子提單與紙質提單在轉讓方式上存在著根本的區別:承運人或其代理人設立的電子提單控制登記或驗證機制必須對每一次電子提單交易進行跟蹤,確定電子提單每一次轉讓后的合法受讓人;貨物到達目的地后,承運人通過密鑰或登記確認電子提單持有人的真實身份后再交付貨物。而傳統紙質提單具有可轉讓性,可直接在轉讓人和受讓人之間流通而無須通知承運人,紙質提單作為流通證券是承運人識別貨物所有人的憑據。這是因為傳統紙質提單具有有形性、原件性和獨一性,能在貨物與代表貨物的文件之間保證一一對應的印證關系,從而可將收取貨物權利合并在提單上,實現權利的證券化。而電子提單是一種電子信息,可以沒有任何差異地無限復制,可以在同一時間出現在任何一個物理空間,不具有傳統紙質提單的“原件性”和“獨一性”的特性。
傳統的紙質提單主要通過背書的形式進行轉讓,并且作為物權憑證,傳統紙質提單具有特定性和唯一性,將權利與紙質提單相結合,也就是說提單一旦轉讓,就代表著貨物所有權隨之轉移。然而電子提單因其無形性的特點,則沒有背書功能,不能以書面背書的方式進行轉讓。針對這一缺陷,國際社會推出了一些具體可行的制度方案,如Seadocs方案、CMI模式以及Bolero電子提單系統等。綜觀這些制度,無非都是利用EDI系統根據特定密碼在網絡和計算機環境中實現的。其具體流程如下:承運人收到托運人貨物后,將一份電子貨物收據連一個電子密碼傳送給發貨人,發貨人憑電子密碼提貨或制定收貨人。轉讓貨物時,承運人會取消原由出讓人掌握的電子密碼,并傳送一個新的電子密碼給受讓人,從而整個電子提單的流轉過程均以電子密碼為核心,即密碼的持有人,享有提單下貨物的所有權,密碼的轉讓實現了電子提單的轉讓。
由上述可見,電子提單上的權利沒有一個有形載體,它的轉讓雖不以紙質提單的背書交付為轉讓,而是以承運人和電子密碼為核心,從而與傳統紙質提單的轉讓在形式上構成區別,但我認為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電子提單制度下,只是通過轉移電子密碼的方式,使傳統紙質提單的流通性能得以在電子提單層面予以實現。提單實現其物權憑證功能,是以提單的交付構成貨物的“擬制交付”,而電子提單的運作,我認為可以說電子提單中密碼的轉移構成了提單的“擬制交付”,所以說,我認為電子提單具有流通性,即具有可轉讓性。
現今,正是電子提單的無形性造成了電子提單的轉讓所面臨的最大障礙,傳統的紙質提單所代表的權利義務的轉讓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即轉讓各方對提單的實際占有。離開了實際占有,提單轉讓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而要實現電子提單的轉讓關鍵是創造一個能使電子提單持有人信任,貨物的物權憑證確實存在,該物權憑證表面沒有瑕疵,該物權憑證可以轉讓,能像對傳統紙質提單實際占有那樣對電子提單實行控制。
五、小結
在國際貿易中,電子提單的出現承接了傳統紙質提單的部分性質與功能,但二者之間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提單轉讓問題中,電子提單不像傳統紙質提單一樣以書面背書的方式進行轉讓,筆者認為這并不意味著提單的物權憑證功能就此消滅,相反,電子提單只是以轉讓電子密碼的特殊形式對提單進行轉讓,其本質是仍具有可轉讓性,而其可轉讓性決定了電子提單亦然具有提單的物權憑證功能的特性。關于電子提單的流通程序必須得到不斷修繕,方能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安全、高效、廣泛地實現電子提單的物權憑證功能。
參考文獻:
[1]朱作賢,王曉凌,李東.對提單“提貨憑證”功能重大變革反思.中國海商法研究,2005,16:390-406.
[2]楊國棟,王天鴻,柴守峰.關于提單的“物權憑證”作用的思考.政法論叢,2003(2):74-76.
[3]郭鵬.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權利證券化--以電子提單為視角.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6(4):66-70.
[4]祁興川.提單下貨物所有權轉移問題探析.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