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李紹斌+彭福祥
阿蓉37歲,最近體重下降明顯,易疲勞,到醫院診斷為“糖尿病”,因血糖太高并發酮癥(因糖代謝紊亂加重,脂肪分解加快,酮體生成增多)需入院治療。她7年前懷孕時血糖升高,經治療血糖控制,順利生產。雖醫生叮囑她產后要復查血糖以排除產后糖尿病,但未重視。此次檢查還發現,因長期血糖超標,阿蓉已出現了頸部動脈血管斑塊。
高血糖會通過乳汁影響寶寶健康
妊娠糖尿病對寶寶的健康也不利。妊娠期高血糖可通過臍血、胎盤進入胎兒體內,顯著增加圍產期母嬰的患病風險:如早產、難產、產傷、巨大兒、胎兒呼吸窘迫、胎兒發育異常、新生兒低血糖、圍產期死亡等。新媽媽如在哺乳期血糖過高,高糖可通過乳汁被嬰兒攝取,會對嬰兒造成近期和遠期不良后果,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綜合征的風險增加。
二胎孕婦妊娠糖尿病風險更高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曹筱佩介紹,妊娠期糖尿病如同2型糖尿病一樣,患病率逐年上升。國際糖尿病聯盟最新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高達16.2%。大部分二孩孕婦屬于高齡妊娠,在這部分人群中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會更高。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很多準媽媽對妊娠期糖尿病有這樣的錯覺,這是懷孕期間的病,等孩子生下來病就好了,再加之照顧寶寶的忙碌勞累,使得很多患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生產后,沒按醫生要求回來復查。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生產后1到3個月復查,仍有30%—40%的人血糖異常,這其中10%左右的人已是糖尿病了,而有90%左右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
得過妊娠期糖尿病最好每年測糖耐量
對這90%處于糖尿病前期的新媽媽們,由于沒什么癥狀,易被忽視,若不盡早開始干預,會很快進展為糖尿病,即使產后檢查血糖正常的新媽媽,將來發生糖尿病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年增高。出現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代謝綜合征的風險也明顯增多,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終使得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兩三倍。曹筱佩建議,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生產后1到3個月內要復查糖耐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后最好每年都監測糖耐量。
對處于糖尿病前期的女性,并不需立即服用降糖藥,可先從生活方式的干預開始,通過控制飲食、控制體重、增加運動,就有可能使得血糖指標恢復正常。如果生活方式干預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再配合使用藥物。
【特別提醒】
所有孕婦均要在24-28周時篩查妊娠期糖尿病。而對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或是在第一次生育時發生過妊娠糖尿病的準媽媽在第二次懷孕后,在第一次孕檢時就要進行糖尿病篩查。產后1到3個月內要再回醫院復查,篩查產后血糖異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