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權+劉秋宏
【摘要】隨著2016年5月1日營業稅正式離開歷史的舞臺,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體系也受到了更大的影響。本文先介紹了“營改增”的必需性,再分析了在營改增背景下遼寧省地方財政收入受到的影響,最后對該影響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營改增 地方財政收入 遼寧省
一、“營改增”的背景
“營改增”定義為用增值稅代替原來營業稅的應稅項目。從2011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頒布出“營改增”的試點方案。到現在為止,營改增范圍已經擴大到在全中國試行,營業稅也在2016年5月1日正式離開歷史的隊伍。這項工作包含了多個現代服務業如交通運輸業、郵政服務業、電信業、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鑒證咨詢服務、廣播影視服務等。”營改增”政策的必需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重復征稅問題日益凸顯
增值稅是一種屬于中央和地方共同享有的稅種,是主要是征收那些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和銷售商品貨物的行為的一個稅種,而營業稅是專門應對在中國境內提供的應稅勞務、無形資產轉讓或出售不動產的單位以及個人,就其所得到的營業額進行征收的一個稅種。雙方的征稅對象是非常不相同的,并且具有互補性,兩者在各種情況下可以覆蓋我國所有貨物和勞務;分稅制這個制度從1994年開始實行,在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下,這是更加符合當下社會的稅收制度。然而,跟隨著經濟高速地發展,在更加細致化和專業化的社會分工特點下,越來越無法清晰的增值稅和營業稅征稅邊界致使了反復多次征稅的狀況越來越明顯。大量企業考慮到自己的發展,面對各行各業的殘酷競爭,混合和兼營的銷售行為無處不在。對稅收的征收與管理的要求在不斷上升,同時也提升了稅收稽查的難度,這也致使了征稅重復的誕生。服務業中的餐飲業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主要是通過營業額的多少來征收營業稅。但是對于其中的米、酒煙以及飲料等食物,增值稅在零售和批發環節就已經上繳完,在經營的過程中再次銷售,就會以營業額的形式出現,還要全額征收營業稅,多重收稅的狀況就會產生。包含在“營改增”范圍內的物流運輸業也是個很好的例子。在層次復雜的貨品運輸中,營業稅在每一層面都要征收。如果想要得到盈利,就會出現在上下級運輸的過程中,運輸費里會加入應該繳納的營業稅,這就導致了多重收稅的情況越來越多。出于對這種情況的考量,多余的稅費是由納稅人來承擔的,但是真正最后的承擔者卻會是購買者。這種消極的循環只會嚴重傷害市場正常運作和經濟社會的進步。所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這一舉措更加契合我們當前的社會形勢。
(二)國際大趨勢
現在被多達170多個國家采用的稅種很難想象早在1969年竟然只有7個國家運用。放眼全球大部分的國家,通常征收增值稅都是同時以服務和商品為對象,很少出現另外征收營業稅的狀況。以法國為例,他是以全面的經營行為包括供應非無償產品和服務為對象征收增值稅;日本這個國家也是以全部的勞務和貨品征收消費稅,只是他們的名稱不同,我們的增值稅就是日本的消費稅;俄羅斯也是一個主要的代表,早在1992 年1月1日他們國家就通過簡單方便的增值稅取代計算征收冗長的銷售稅和周轉稅的方式減輕了征納雙方的負擔,俄國用增值稅的形式賦予了產品制造、勞動產出嶄新的意義。除了以上的例子外還有許多國家都證明了增值稅不但能避免多重征稅的問題還能給國家帶來穩定必要的稅收收入,增值稅理所當然被國際視作在稅收制度中關鍵稅種。
(三)稅制改革必然趨勢
在早期地方財政包干制帶來了中央與地方財權和事權不能合乎情理地分配導致了中央的財政收入得不到保障,更嚴重的是宏觀的經濟調控也難得以實現。在這一嚴峻的情形下,為了中國的經濟得以充滿活力,分稅制從1994年開始實施。在二十多年的進程中,分稅制經過了不斷改善最終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是在社會工業發展更加具體化和技術化這一趨勢下,使得多重征稅的矛盾不斷激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威脅整個社會的產業結構發展。如今,第三產業的服務業也在整個產業體系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營改增”為服務業的發展帶來好處,同時調整了產業結構,對跟著工業經濟波動的地方財政有所緩解,地方財政收入在這樣的形勢下也趨于穩定。“營改增”社會進程上稅制改革的必經過程。
二、“營改增”對遼寧省財政收入的影響
(一)地方財政收入下降
通過上表可以分析出遼寧省的財政收入呈下降趨勢,其中營業稅占據了稅收收入的主要部分。“營改增”會使地方財政收入因為營業稅的缺位受到嚴重的影響。自從我國執行分稅制以來,營業稅就占據了地方稅的主體地位。伴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全面推行,直接導致地方政府失去了主體稅種的收入。雖然,在“營改增”實施后,國家征收的增值稅收入仍全部歸為地方財政,但這僅是暫時的,不可持續長久;同時在“營改增”后,部分行業曾以營業稅為主體稅種征收的,以前附加在營業稅里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也會跟隨主體稅種轉移到由國稅部門征收。這在一定程度上,將進一步削減地方稅收收入。“營改增”推行伴隨的一系列稅制改變,從長遠來看,如果不能開辟一個新的地方主體稅種,原本就短缺的地方財政收入將會變得更加窘迫。
(二)不同地區間發展差距增大
在服務業比較繁榮的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營改增”會讓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縮減的規模較大,但對欠發達地區來說,他有著較強開展服務業的潛力和財政收入承擔和補貼的能力,在未來更有可能提高增值稅的稅額處于增值稅的銷項稅方。再加上遼寧省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后勁不足致使難以承擔財政收入銳減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通過發展服務業提高稅收增收的潛力。因此,營改增后會逐步擴大遼寧省與其他發達地區的發展差距。
(三)地方財政與中央財政分配關系緊張
立足于中國國情的分稅制,體現了關于事權和財權如何更好地在中央與地方之間進行分化。在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前,中央政府能夠獲取增值稅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五,而地方政府只取得增值稅的百分之二十五以及營業稅的收入。在“營改增”實施后,為了暫時緩解中央與地方之間財政關系調整的矛盾,同時為了改革的平穩推行,執行屬于原來試點地區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仍歸屬于試點地區的過渡政策。但財政體制的深層矛盾并不能被這暫時性的方案真正解決。仍然有一部分地方政府的收入受到了巨大的影響。endprint
三、改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建議
(一)重構地方稅體系
“營改增”推行過程中受到最直接沖擊的就是地方財政收入,重新構建地方稅種體系是調整我國財稅體制的重要方法。可以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一是中央可以將消費稅和車輛購置稅下放到地方政府,從而可以用消費稅代替營業稅的缺失。車輛購置稅屬于是對購買車輛行為的一次性征稅,將他與消費稅進行搭配,構建一個以消費稅為主導地位的地稅體系。二是我國環境污染的代價低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針對這種現狀,以對主要環境污染形式設立項目并對此進行征稅的方式,實現了與消費稅互補互補的目的。三是通過對增值稅稅率層次簡化,提高增值稅的公平性與共享性。這一方法對平衡收支、預算管理和使用資金的效率都有好處。
(二)大力發展地方財源經濟
想要環境“營改增”帶來遼寧省財政收入短缺的問題,就必須要大力發展遼寧經濟,經濟的發展可以增加政府稅收從而帶動地方財政收入的增加。遼寧地處沿海,資源豐富,人文氣息濃厚,因此,遼寧應利用這些優勢謀求發展。遼寧應利用“一帶一路”的重大決策來促進自身與俄羅斯、蒙古、日本、韓國、朝鮮的貿易合作。加快如營口港口、大連港口等沿海港口建設,為跨境物流提供便利條件,為遼寧參與中俄蒙經濟走廊提供先機。遼寧應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提高企業加大境外投資的積極性,從而使得產品出口的能力得到提升,大力增加和境外的合作。遼寧也可以利用京津冀協調發展戰略承接產業轉移,與國內大市場相連接,提升遼寧裝配制造業的發展空間。從而實現走出去,引進來。
(三)調整增值稅的分配比例
“營改增”給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由于缺失了主體稅種,從而導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短缺,這一影響到地方公共產品供給難以維系和支持,從而覆蓋范圍減少。為了能緩解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的矛盾,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獲得稅收獲得比例,這也會使稅制改革的推行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同時對于結構性減稅所帶來的經濟波動和稅收征管等方面也會帶來積極的影響,最終會促進稅制改革的順利實施。
四、總結
在“營改增”背景之下,一方面人們沉重的稅收負擔將得到減少,另一方面由于營業稅的缺失地方政府的財政資金受到影響。為了緩解“營改增”對地方政府的消極影響,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地方政府應該被中央政府賦予一些稅收權利;對地方稅收體系進行完善;加大對一些不發達地區的政策幫助,引導其迅速發展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應當協調稅收分配方法等等。希望能夠幫助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短缺的問題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霍亦彤.“營改增”對遼寧省財政及經濟影響研究[D].沈陽大學,2016.
[2]任愛華,李閱歷,王寧.“營改增”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影響——以河北省為例[J].會計之友,2015:21.
[3]劉永麗.“營改增”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及相應對策分析[J].財政監督,20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