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飛鴿+王功磊+田賀曉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剖宮產術后疼痛及乳汁分泌的影響。方法102例初產婦均為2016年12月—2017年3月期間入住我院行剖宮產的病例,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用中醫護理,觀察、比較兩組術后疼痛情況、泌乳始動時間及術后48h后泌乳量。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疼痛情況更輕(無痛23例,重度疼痛1例),泌乳始動時間(<24h 28例)更早,泌乳量(泌乳量多32例)更多,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剖宮產初產婦實施中醫護理能使產婦疼痛程度減輕,泌乳始動時間更早,泌乳量增多,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剖宮產;初產婦;中醫護理;疼痛;乳汁分泌
中圖分類號:R271.4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8)01-0099-02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社會也越來越提倡和鼓勵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對于嬰兒及母體雙方均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嬰兒來講,母乳富含的各種營養成分及抗體、免疫球蛋白能夠保障嬰兒的健康成長,使其免疫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嬰兒腦細胞發育,對于產婦來講,可以促進產婦子宮收縮,身體快速恢復,還有利于建立密切的母嬰感情[1],但剖宮產產婦術后疼痛,飲食、睡眠及心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身體虛弱,母乳分泌減少,不能滿足新生兒的需要,嚴重影響新生兒的母乳喂養。我們對51例初產婦剖宮產術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護理,以觀察其對產婦術后疼痛及乳汁分泌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02例研究對象均為2016年12月—2017年3月期間入住本院行剖宮產的初產婦,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研究組年齡范圍22~40歲,平均年齡(27.1±4.5)歲,孕周37.3~42.0周,平均孕周(39.7±1.3)周,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3例,初中到高中(中專)25例,大專及以上23例。對照組年齡范圍23~41歲,平均年齡(27.8±4.1)歲,孕周37.5~41.7周,平均孕周(39.5±1.6)周,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例,初中到高中(中專)24例,大專及以上25例,用統計學方法對2組研究對象的基礎資料進行統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具體措施包括室內保持適當的溫濕度,術后體位護理,新生出生后進行早接觸、早吮吸,母乳喂養指導、生活指導等。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中醫護理,具體內容包括:(1)情志護理,剖宮產產婦術后需要較長的臥床時間進行身體的康復,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此外,乳汁分泌在疼痛及緊張、焦慮等情緒的影響下會出現延遲或不足,護理人員對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鼓勵產婦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并耐心傾聽產婦的訴說,對其負性心理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與產婦溝通時,語言應正面積極,引導產婦保持平和心態,對于還沒有進入母親角色的產婦,鼓勵和支持其盡快將心態調整好,盡快進入母親的角色。(2)移情易性:通過不同的形式分散或轉移產婦對疼痛的注意力,向產婦詳細的講解疼痛的原因,使其明白術后疼痛是正常的,教授產婦采用深呼吸、聽輕音樂、想像等方式調節情志,放松全身肌肉,或者講笑話等,轉移產婦對疼痛的關注程度,使疼痛閾值提高,耐受力增強,疼痛減輕[2]。(3)耳穴壓豆:用75%酒精清潔耳廓后取王不留行籽藥貼,用鑷子夾住對準穴位進行貼敷,取脾、胃、乳腺穴等促進乳汁分泌,取神門、子宮、交感穴等緩解疼痛,固定后采用擠壓、刺激的手法,對穴位進行按摩,在按摩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受,以感到脹、疼痛、酸并能忍受為好,每個穴位控制時間在1~2 min左右,交替按摩兩耳,3~5次/d,5~10 min/次,按壓時控制力度,避免過輕或過重,以避免達不到治療的最佳效果或者是過重的刺激導致耳部出現破損[3-4]。(4)乳房按摩,清洗、搓揉乳頭,對平坦乳頭進行手法糾正,用濕毛巾對乳房進行熱敷,溫度約為45~55°C,沿乳腺導管的方向按摩乳房,選取按摩的穴位為中膻,中庭,乳根,中府,周榮,乳中,采用推,拿,揉,按的方法,時間為30 s~1 min/穴,10~15 min/次,每天對乳房進行2次按摩熱敷,以促進乳房血液循環[5]。
1.3觀察指標(1)術后疼痛情況:患者的術后疼痛情況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定,最低分為0分,表示無痛,最高分為10分,表示不能忍受的劇烈的疼痛,根據得分將疼痛程度分為無痛、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極重度疼痛,對應的評分范圍為0分、1~3分、4~6分、7~9分,10分[6]。(2)泌乳始動時間;(3)術后48 h后泌乳量:產婦雙側乳房飽滿,24 h哺乳次數不低于8次,可滿足新生兒需求,能保持良好睡眠為泌乳量多;雙側乳房尚飽滿,新生兒的需求基本能夠滿足,但需要適當添加配方奶,睡眠尚可為泌乳量中;雙側乳房松弛,用手擠壓時有少量乳汁出現,新生兒主要進食配方奶,有時哭鬧為泌乳量少[7]。
1.4統計學方法核對整理數據后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表示形式為率(%),2組數據用χ2檢驗比較,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術后疼痛情況比較見表1。
3討論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高危妊娠分娩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來,醫學技術不斷發展,剖宮產的安全性也有了明顯提高,此外,在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產婦的剖宮產率有不斷升高的趨勢[8]。剖宮產使胎兒的死亡率極大降低,產婦的生命健康也可以得到有效保護,但剖宮產產婦需要承受較大的疼痛,產婦整個注意力集中于疼痛,引發不良情緒,如不安、恐懼、憂慮等,再加上疲勞、麻醉等,進而影響到產婦的睡眠及飲食,減少乳汁分泌,還有剖宮產生產缺少自然分娩時的應激反應,術后催乳素減少,造成早期產婦無奶或者奶量很少。因此,提供優質的、有效的護理對于緩解剖宮產產婦術后疼痛、促進乳汁分泌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endprint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中醫護理,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疼痛情況更輕,泌乳始動時間更早,泌乳量更多,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可得出,實施中醫護理的觀察組緩解產婦產后疼痛、促進乳汁分泌的效果更好。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包括情志護理、移情易性、耳穴壓豆、乳房按摩等措施,情志護理通過與產婦溝通、互動,使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消除或緩解,保持良好的心態及睡眠,并盡快適應母親的角色,移情易性使產婦注意力得到轉移,對疼痛感覺的重視程度減輕,向患者講解疼痛發生的原理,增強產婦自信心。“耳為諸宗脈之所聚”,耳與臟腑經絡有密切關系,耳穴壓豆是根據中醫經絡學理論,通過刺激耳部穴位,達到調理臟腑陰陽,補虛泄實,使臨床癥狀改善,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目前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牙痛、痛經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收效良好,本次研究中耳穴壓豆取脾、胃、乳腺穴及神門、子宮、交感穴等達到促進乳汁分泌及緩解產婦術后疼痛的目的。乳房按摩是用推、拉、按、揉等常見的按摩手法,使乳房、乳頭達到一定的觸壓刺激效果,使乳房血液循環得到改善,乳管通暢,促進乳汁分泌[9]。
總之,剖宮產初產婦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使產婦疼痛程度減輕,促進乳汁分泌,建議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靳宏梅.護理干預對剖宮產母乳喂養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4):3435-3436.
[2]裴建偉,管莉文,劉新榮.心理疏導配合音樂療法對緩解剖宮產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4,(2):170-171.
[3]楊茜玲.中醫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肛門排氣及泌乳量的影響[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6,32(2):184.
[4]王月玲.運用中醫手法促進剖宮產術后早期母乳喂養成功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5,30(5):963-965.
[5]許春霞,彭秋琴,吳華.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對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的影響[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9,27(6):663-664.
[6]吳瓊.舒適護理干預措施對緩解剖宮產術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3):247-248.
[7]張昌婷.產后乳房按摩護理干預對乳汁分泌的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7):98-100.
[8]楊奕娜,鄭遠珍.康復治療儀結合乳房按摩對剖宮產術后初產婦泌乳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3):9-11.
[9]錢春華.剖宮產產婦術后早期乳房按摩護理對乳汁分泌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9):131-132.
(收稿日期:2017-1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