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濤
摘要:文章分析了國有企業在成本核算和管理方面的現狀,提出了提升國有企業成本核算,加強國有企業成本控制的建議:一是推動成本核算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增強成本控制水平;二是加強項目成本控制,推進成本核算內容與時俱進;三是加強國有企業成本核算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關鍵詞:國有企業;成本核算;控制
一直以來,成本核算,都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核算水平的高低,核算結果是否精準,核算方法是否科學,核算領域是否全面等,都會對核算的最終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最終影響著企業今后發展的決策的制定以及企業管理目標的改變。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對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開展的所有經營活動的相關費用,進行核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對核算的費用首先要進行科學的歸類,然后進行核算,核算的結果一般包括該時期內生產經營的總額、總成本和單位成本。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經營范圍也不斷擴展,相應的成本核算,也應當有所改變。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題,國有企業的發展直接關系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以及發展質量的好壞,面臨新時代的發展之路,國有企業的成本核算更加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以國有企業成本核算的現狀作為研究的具體對象,通過對國有企業成本核算中的問題進行論述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改革措施,以期更好地促進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國有企業在成本核算和管理方面的現狀及問題
(一)成本核算的對象無法與時代發展相適應
過去,物質資料的生產是會計的主要服務對象,這是因為,在傳統工業的生產方式下,物質資料就是企業成本的核心所在,國有企業更是如此。并非其在生產的過程中不存在勞動耗費,只是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并沒有人力資源成本這一項,因此勞動耗費成本中,只有補償使用的部分加入了成本核算的一部分。另外,無形資產因其對傳統工業的發展作用并不明顯,因此,在成本核算過程中,也僅僅是將其按照期間費用的性質處理,并不會計算到成本當中。
(二)成本核算的范圍過于狹窄
長期以來,我國都處于一個“以生產制造為重,以生產前后為輕”的生產狀態,這是不科學的。任何一個企業的生產過程,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后是一個完整的生產鏈條,對于生產的結果都同樣重要。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必然導致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發生改變,這也是為什么現代工業生產當中,生產制造的過程所耗費的人力、無力和時間越來越少,相反的,那些生產制造意外的環節,包括產品的設計環節、產品的銷售環節、管理環節和技術服務構成,在工業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面對這一新時代的特征,一些成功的企業往往將企業的發展的重點放置在生產制造前和生產制造后的鏈條中,而反觀我國國有企業的成本核算方式,卻仍然采用過去傳統工業成本核算的方式,這樣的核算方式,既不符合國有企業當下的發展趨勢,也無法實現科學核算企業成本,更加無法形成精確的成本信息,這無疑對國有企業今后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成本核算方法無法與先進的生產方式相適應
就目前而言,我國國有企業現今所使用的、用以計算成本的方法,相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太過簡單,無法適應企業的生產現狀。成本計算的方法,主要有品種計算法、分步計算法以及分批計算法,其中,品種計算法和分步計算法在傳統工業生產時期,使用非常廣泛,主要是因為當時生產的產品具有產品類別單一性、產量大、生產方式具有重復性等特性。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知識經濟不斷形成,在新的經濟時代下,產品一改以往的特點,反而以多樣性、個性化為特點,而生產對產品的導向作用,也逐漸減弱,反觀被市場以及消費者對產品的導向作用,卻與日俱增。分批法的成本核算將成為成本核算的唯一的基本方法。
(四)成本核算的內容無法與可持續發展的時代主題相適應
目前我國不少國有企業的產品生產以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為代價,成本核算僅僅包括企業內部生產產品的過程,未將環境成本納入成本核算的范圍,忽略或不重視環境污染成本、環境治理成本、環境保護成本。
二、提升國有企業成本核算,加強國有企業成本控制
(一)推動成本核算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增強成本控制水平
加強企業的成本控制,要求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時,注意做到以下幾項工作:加強成本核算過程中的管理工作,具體包括五個內容,即生產、物資、技術、質量以及財務;將成本核算分為三個級別進行,分別進行企業成本核算、部門成本核算以及項目成本核算,逐層落實;進一步強化核算統計工作,尤其是對于國有企業中的各類數據,要做到收集全面、整理有序 、科學分析;國有企業各部門對于本部門成本的核算,要承擔主要責任,不僅要對本部門成本了如指掌,實時把控,而且要積極進行自我調整,,以期提高核算水平,確保核算準確性和科學性;核算結果在某些時候,會涉及到企業戰略目標或者重大經營計劃的制定,此時的成本核算應當有企業最高決策機構進行,并根據企業發展需要進行適當調整。
(二)加強項目成本控制,推進成本核算內容與時俱進
想要提升成本核算的水平,必須要以嚴格的、完善的制度作為基礎和前提。企業要從自身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特點出發,建立一套具有企業特色的,與企業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的內容制定,要做到全面,包括應承擔的責任的大小、應承擔的責任的范圍、以及與之相關的獎勵制度和懲罰制度,還有工期等。此外,對于項目成本的費用,要提前做好科學預測,并以此為依據制定全面科學的計劃。預測的進行和計劃的制定,要確保在項目開工前進行并完成,預測的主要內容是該項目從開工外完成全部過程中所耗費的成本的總額,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具體的項目計劃想,制定項目計劃的主要目的有兩點,一是控制成本,二是制定考核目標。其中,成本控制主要指項目所需的主要材料所耗費的成本,合理有效的把控成本,能夠在項目開工時,對材料的數量和價格進行合理的掌控,防止出現材料浪費或者材料價格過高的情形。endprint
(三)加強國有企業成本核算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一是實現成本編制。首先,對企業全部的財產物資進行有效的歸類統計,財產物資的范圍要擴展到企業的全部,包括企業的整體資產狀況、企業所有分公司的資產狀況,以及企業各個部門的資產狀況,核查清楚,并予以登記。第二,對企業上年度的收支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統計要做到全面,不僅包括收入和支出的統計,而且要從企業擴展到各個責任單位。然后,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通過收支的具體情況,分析具體的影響因素,包括有利影響因素和不利影響因素,對企業增收的可能性和節支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對年度的核算趨勢進行預測和估計,為業務收支核算的編制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第三,對企業財務情況進行全面、充分的分析,包括企業享有的債權、承擔的債務、企業資金的來源、企業資金的去向、企業上年度的財務核算情況等。二是重視調整企業成本,實現集權調整與分權自主調整相結合。1.集權調整。集權調整一般由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或者受最高權益機構委托成立的核算委員會進行,主要針對一些對成本核算有重大影響的項目,譬如涉及戰略目標的項目或者調整企業經營的項目等,行使審核和批準的權利。所謂對成本核算具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指的是核算單位無權作出調整核算決定的核算,這類核算都應當進入重大核算調整程序。2.分權自主調整。分權自主調整,指的是企業各部門對本部門進行的核算調整,調整事項通常為一般事項。自我調整,主要是指各部門分別按期對本部門的成本進行核算,并對核算的實際情況進行掌控分析,尤其是對一些不利于核算進行的活動進行分析,并進行自我調整,充分發揮本責任單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期提高核算的精準性和科學性。三是選擇科學的方法進行成本核算。長期以來,品種核算法和分步核算法一直都是會計界的鐘愛核算法,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分批核算法都得不到相應的重視。但是,經濟時代的發展,使得產品的生產方式和規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定制型產品的生產以及非標產品的生產,逐漸成為核心,單件小批的生產已越來越占據豐導地位,這就意味著分批核算法較之品種法和分步法更加符合當代企業成本核算的需求
三、結語
國有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不僅關系著企業自身的利益,牽涉整個國家整體的利益,而且還關系著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實現。如何提高企業的成本核算效率,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是值得企業管理人員應該著重關注的。因此,作為國有企業的員工,要樹立科學、嚴謹的工作意識,嚴于律己,將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奉為己任,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為我國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賀建蔥.市場經濟下國有企業成本核算新體系的建立[J].中國外資,2010(11).
[2]龍菊華.有關國有企業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問題[J].管理觀察,2010(21).
[3]宣曉光.國有企業成本核算的途徑[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37).
(作者單位:淮安宏能集團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