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興
【摘要】我們常常會說到名師出高徒這個問題。其實,真正的名師在于他知識儲存量以外,更重要是教學方法。我們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他曾有數(shù)千名的學生,但真正能夠成為賢士的學生也不過幾十人。所以,我們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是這個道理。真正的好老師,是教育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維,而不是說讓學生一定要考滿分才是完成學業(yè)的重要目標。通過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實施,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理解和運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改革教學策略課堂革新
一、備課比出考題更加重要
備課是所有語文老師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提升自己對于語文教學的再次思考,找到自己備課過程中的不足和更多的授課靈感。但是在老師備課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如何安排授課語文知識的時間比例,所以說備課在時間上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一堂課哪些部分是難點,哪些部分是重點,以前的講課中提到的知識點迅速一帶而過,而新的內(nèi)容需要講得精細一些,也需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能動性,跟同學們?nèi)シ窒碜约旱墓适?。適當調(diào)整學生,和老師授課,所占的時間比例。
比如,在語文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學習到焦裕祿,雷鋒這樣的感人的故事。結合雷鋒的這個故事,我們可以讓學生練習說話,討論,甚至是議論,將一堂課打造成一堂公開課,讓學生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老師一味的帶著領著學生往前走,需要讓學生課前準備哪些資料,需要準備一些,有關文章內(nèi)容的信息與大家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站在學生的位置上,將情感進一步的升華。比如,在學生講完之后,老師要做的一是贊揚,二是如何去表達這對話,怎么把這段話提煉出來,用最簡潔的語言、最精美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然后語文的講述中一定要有一定的煽動性,讓學生同學們能夠感受到作者的真實情感,這樣做會給這個社會帶來的意義,這對學生的演講也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樣的課程才是國家語文教育改革真正要達到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思維比講授標準答案更有意義
對于語文教學而言,讀書是非常必要的一個過程,書還是要讀的,文章更需要去理解,盲目的讀書和不讀書,實際上是沒有太大的差別,盲目的讀書甚至會讓學生自我產(chǎn)生一種錯誤的想法,學生試想作者當時的一個心情,猜測作者的意圖,這樣就會影響到,對于文章的正確的分析所以說正確的,語文學習的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學習方法也需要老師通過,在課程的,講授中傳授給學生。
語文課上老師會留一道題是有關讀后感和觀后感的題目,其實讀后感和觀后感是可以讓學生寫一個簡短的讀后感,通過這些簡短的讀后感關鍵詞進行串通成為口語表達,來進行自我的敘述,不需要完全交一個作業(yè)本。通過這樣的教學改革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降低學生的作業(yè)量給學生減輕壓力,也給老師減輕壓力,同時這也是檢驗學生最好的一個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還鍛煉了學生自我發(fā)揮的能力。
三、師生轉變課堂學教思維
轉化思維來說,不僅僅是教育,我們要做的也是語文老師要做的一個工作,語文老師需要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和學生相結合起來,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能夠把這些提煉出來,然后讓學生充分地去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甚至去肯定學生的想法,在語文的笑語中,錯誤其實不是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讓學生犯錯誤如果都停滯不前,那這樣的話,我們國家在語文教育上就是一個失敗的策略。
在課堂上,老師的思維要靈活多變,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當老師不理解學生的思維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去講起自己的思維,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那這樣的想法是源于什么啟發(fā)?只有教學相長才能達到真正老師,把自己所有的經(jīng)驗傳授給學生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領悟老師的講授的知識點。做到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和相關的知識儲備,把更多的時間用來提高能力上而不是放在沒有太多意義死記硬背的過程上。
四、總結
語文教學的轉變,實際上是要轉變成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個方式,真正能夠在文學中有所成就的作家,他們的思維是很重要的,其實與其說一個作家賣的是自己的作品,不如說是麥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思維能力。知識儲備是可以通過時間來積累的,但是思維一旦形成之后,就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今后他的所有的想法都會隨著固化的思維進行思考,在語言文學方面,就會很難有更長遠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對于我國文學的發(fā)展有阻礙作用。
參考文獻:
[1]程貴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課堂充滿魁力[J].神州,2014,(05).
[2]劉冬亞.探尋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5,(06).endprint